快好知 kuaihz

聚焦社区居家养老,共同应对银发浪潮

聚焦社区居家养老,共同应对银发浪潮

——《社区居家养老行业发展研究报告》发布

       2015年11月12日,由亿方公益基金会资助支持,北京市石景山区乐龄老年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开展的《社区居家养老行业发展研究报告》正式发布。该报告从社区居家养老组织发展的角度展开调研,试图在深入研究行业现状的基础上,推动部分初期组织的成长,形成行业内互助支持机制。在探索社区居家养老创新发展的同时,建立本土的社区为老模式,从而更好的推动社区居家养老行业的发展。

《社区居家养老行业发展研究报告》发布会沙龙讨论

       在发布会上,亿方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徐树彬、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社会工作系讲师,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工作系博士何欣、北京市石景山区乐龄老年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创始人王艳蕊等多位嘉宾出席会议并致辞。

       据了解,《社区居家养老行业发展研究报告》历时一年,对广东、河北、山东、上海、北京5个地区30家不同类型的养老组织的发展历程、项目内容、人力管理、资金管理、项目管理、服务质量管理、优势和特色以及局限和不足等部分做出了详尽研究和分析。

 

老龄化深度发展,老年服务需求增加

       根据联合国最新的人口数据预测,到2050年,中国60岁以上老人比重将超过30%,社会将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而与之伴随的人口的高龄化、空巢化、失独化、失能半失能化,等特点,进一步增加了老年人群对老年服务的刚性需求,特别是增加了对生活照料、医疗护理服务和精神慰藉的刚性需求。

北京市石景山区乐龄老年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创始人王艳蕊

社会化养老服务,优选社区居家模式

       从养老模式转变的必然趋势来看,养老模式的转变与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是相联系的。现阶段我国的养老责任已经由家庭逐渐向社会过渡,需要政府、企业或者社会组织来提供养老服务,而社区就成为了服务提供与接受的纽带,依托社区成为目前养老模式的关键。

       相对于养老养老,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更适合我国国情和老龄化趋势特点,同时这种养老模式还具有网络功能完备、服务形式新颖、服务成本较低、服务体系庞大、信息来源充足、服务队伍稳定等优势。

亿方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徐树彬

       目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已经引起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国家不仅出台了专门针对居家养老服务的政策,而且也在一系列重要政策中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也做出了相关规定。即将开展的十三五规划已将完善和加快发展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组织为支撑、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业,并将制定一系列新的目标、指标和措施。

 

萌芽起步阶段中,需自我提升多方支持

       另一方面,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在我国还处于萌芽起步阶段期,社区居家养老组织发展自身能力不足,还没有形成行业发展的规模,此类相关研究也很少。为此乐龄团队专门针对居家养老行业发展问题开展此次研究。

       在调研开展过程中,调研团队发现服务更多的老人需要培养更多的为老服务组织和相关组织才能实现,需要有一套完整系统的行业发展体系。但目前对社区养老行业组织的支持力度非常弱,整个行业目前发展不平衡,有些组织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发展模式,但有些仍然处于摸索阶段。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社会工作系讲师何欣

       报告还对社区居家养老组织的项目、人力、资金、服务等方面的现状进行分析,对希望从事该行业的人士和目前正在社区居家养老前线的养老组织提出建设性指导。并从政策层面提出制定统一明确标准、完善服务评估体系、法律与保险制度的完善以及提升政府购买的有效性和支持力度等倡导建议。

       聚焦于社区居家养老行业发展对中国养老事业至关重要,亿方公益基金会和乐龄调研团队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通过调研得出报告为行业内部提供学习和借鉴的平台,引导互助支持。正如报告所示,推动社区居家养老行业发展,需要行业组织的专业化发展及行业自律规划,更需要行业外更多人的关注与了解,最终推动养老行业的整体发展,让整个社会更好的为老年群体服务,为我们的未来服务,共同应对银发浪潮。

 

【背景资料】

 

1.中国老年人口发展趋势

       根据联合国最新的人口数据预测,2011年以后的30年里,中国人口老龄化将呈现加速发展态势,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将年均增长16.55% ,2040年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将达28%左右。在这30年里,中国开始全面步入老龄化社会。到2050年,60岁以上老人比重将超过30%,社会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

       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快速发展造就了一个庞大的老年消费群体,激发了对市场化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强烈需求,从而为养老服务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而伴随着人口老龄化发展进程的是人口的高龄化、空巢化、失独化、失能半失能化,进一步增加了老年人群对老年服务的刚性需求,特别是增加了对生活照料、医疗护理服务和精神慰藉的刚性需求。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加以及老年群体需求的不断增加正在催生一个庞大的老年服务消费市场。有专家测算,到2030年,我国养老服务业的总产值要突破10万亿,中国将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养生养老健康服务业的市场。

 

2.我国居家养老政策背景

       全国老龄委办公室等10个部门分别在2006年和2008年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意见的通知》和《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鼓励发展居家老人服务业务,服务内容在以往的生活照顾、家政服务、文化体育活动、疾病护理与康复、心理咨询的基础上增加了紧急救援的内容。并且明确了居家养老服务的定义,要求在城市和农村采取有差别、分进度的方式推动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居家养老服务站点的建立,并规定通过社区照料、上门服务以及通讯网络服务等多种服务形式来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

       2011年9月,国务院印发的《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指出,我国社区养老服务在发展进程中存在社区养老服务供求不足、城乡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为了实现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优先发展社会养老服务”的要求。

       2011年12月1印发了《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从居家养老、城乡社区养老和组织养老三个层面分别阐述了“十二五”期间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任务,其中,在社区养老层面,以增加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等服务设施为重点,在此基础上着力打造社区养老信息网络和服务平台;在居家养老层面,重点支持有需求的老年人实施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并鼓励地方政府为居家养老的失能老年人给予专项补贴。在资金筹集方面,《规划》增加了中央设立专项补助投资,以重点支持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和老年养护组织设施的建设。

       2013年9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明确要在2020年使养老服务覆盖所有居家老年人。《意见》要求在2020年前,符合标准的日间照料中心、老年人活动中心等服务设施覆盖所有城市社区,90%以上的乡镇和60%以上的农村社区建立包括养老服务在内的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和站点。强调统筹规划发展城市养老服务设施、大力发展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大力加强养老组织建设、切实加强农村养老服务、繁荣养老服务消费市场、积极推进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相结合。

       目前正在编制的十三五养老服务规划中,其目标是要达到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35到40张,日间照料服务设施要覆盖所有的城市社区和50%以上的农村。十三五规划将完善和加快发展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组织为支撑、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业,并将制定一系列新的目标、指标和措施。

 

3.北京市老年服务基本情况

       2013年2月27日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在京发布我国第一部老龄事业发展蓝皮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该报告指出,截止到2014年底,北京60及以上的老年常住人口达到212.3万人,占北京总常住人口的14.9%,人均预期寿命达到81.35岁。

从各区县老年人口分布来看,截至2013年底,北京市16个区县中,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排在前三位的是朝阳区、海淀区和西城区。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占该区县总人口比例排在前三位的则是丰台区、东城区、石景山区。

       截止到2013年底,北京市建立养老(助残)餐桌4240个,托老(残)所4363家,社区日间照护中心4397家,社区日间照护床位6078张,社区居家养老管理服务中心196家,社区养老照护中心102家,养老服务机构410所、床位80516张,老年医院和临终关怀医院23个、床位3409张,各级老年活动站(中心、室)6655个,各级老年人协会6857个(北京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2013)。

       除了直接服务提供之外,北京从2010年开始向80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及每人每月发放100元养老券,并在2014年开始推行“养老助残卡”代替“养老服务券”。凭借此卡或券,老人可在指定服务商处购买百货购物、家政服务、医药医疗、理发、餐饮、社区便利店、老年文化、养老机构、日间照料9大类商品或服务。2013年底,北京市全年发放养老助残券总额计4.5亿元,有1.7万家养老助残服务单位。

 

4.上海市老年服务基本情况

       根据上海老龄科研中心预测,上海人口老龄化在“十三五”期间将进一步深化。到2018年,上海户籍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数突破500万,2020年总数将达到540万人。“十三五”期间,80岁及以上高龄人口平稳增长,平均每年约增长0.82万人,但从中长期变动来看,人口高龄化将不断加深。因此,“十三五”的5年也是应对今后高龄化社会的有利准备期。

       全市老年人日间服务机构共计381家,服务人数共计1.4万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共计175家,社区助老服务社共计224家,服务人数共计29.54万人;社区老年人助餐服务点共计576个,受益人数6万人。

       上海地区社区养老服务政策属于“十一五”以来提出并逐步完善的“9073”养老服务大格局之下的,即占总量7%的老年人接受社区养老服务。其主要内容是是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老年人生活照料"医疗康复"精神慰藉为主要内容,以上门服务"社区日托和短期入托为主要形式的一种养老方式。上海市民政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指出,建立完善以家庭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有梯度可衔接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强调以社区照护为重点,扩大社区养老服务覆盖面。

 

5.广州市老年服务基本情况

       根据广州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广州市民政局、广州市统计局联合发佈的《2013年广州市老年人口和老龄事业数据手册》,老年人口逾133万人,“纯老家庭”及独居老人持续增加的广州已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

       为了促进养老事业发展,广州市先后推出了《广州市老年人优待办法》、《广州市民办社会福利事业机构管理办法》、《广州市城镇老年居民养老保险试行办法》、《广州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行办法》等办法,制定了《关于加强老年人社区管理服务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推进广州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通知》等规范性文件,奠定了广州市养老服务体系的政策基础。2007年,市委、市政府推出《关于切实解决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若干问题的决定》,将社会福利事业逐步实现从救助型、补缺型福利向适度普惠型福利转变为一项民心工程。

       广州市各级财政在安排资金促进公办养老机构发展的同时,通过资金、政策扶持等方式,积极扶持民办福利机构的发展,在用地、用房、水电、税务等方面给予减免优惠。而且,市本级福利彩票公益金积极支援养老服务,立项资助近2亿元;广州市各级财政近三年共投入养老服务经费5亿多元。

       在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过程中,广州市注意发挥舆论引导和推动作用,形成全社会关注、关心养老事业的浓厚氛围。另外,广州市以创新养老模式,搭建城乡全覆盖养老服务新平台;近年来,广州市养老服务工作以机构养老创品牌、社区养老创特色、农村养老辟新径为要求,满足了不同老人的不同养老需求。

        广州市注重加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提高养老服务人员素质,加快养老服务网路化建设,不断提高养老服务水准。到2020年,广州将在现有已建成养老服务机构设施总用地面积179万平方米的基础上,新增养老机构床位5.1万张,解决市辖十区户籍老年人口的养老需求,2020年末,广州市每千名户籍老人将达到55.6床。可见广州正大力建设养老机构,希望尽快补上2万多张床位的缺口,实现9064养老规划中4%老年人通过机构养老的目标。另外,成立养老服务产业专家委员会满足养老服务发展需要和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产业的内在要求,例如将养老服务产业专业化及规范化。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银发  银发词条  浪潮  浪潮词条  养老  养老词条  居家  居家词条  聚焦  聚焦词条  
公益

 ME创新计划:用1000万支持社...

第二届“我决定民生爱的力量-ME公益创新资助计划”,于2016年9月23日第五届慈展会启动仪式上发布。中国扶贫基金会刘文奎秘书长在第一届ME公益创新资助计划答辩...(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