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的话 来自闽南的大毛,身材高大,却心思细腻、热诚善良。他的文章,是真实的自我反思,既有对资助关系中尊重“交易规律”与看重“利益相关方”应当孰轻孰重的思考,也有缘于个人闪念对“应当以何种心态接受资助”的道德层面探讨,最后回归自我,指出公益人应当更关注对个人和家人的爱。前行需要伴随反思,来自一线资助官员的真实观点对于更多行业观察和探讨都弥足珍贵。
有人说,在公益这样一个特殊的行业里,收获的就是四个字“历事炼心”。在忙于向前走的时候,这四个字听了也就是一笑而过,直到有一天,我翻到当年让我走进公益的起点——机构义工培训时期的心得,回顾当初如何走入这个行业,才发现这四个字的力量。
那次福建同心慈善基金会举办的义工培训需要上八次课,除去春节,连续八个周日都得参加培训。“在报名之前,我询问过我的女友。因为她的工作是单休,一旦我参加了义工培训,就意味着接下来好几个月的时间,我们不能一起出去玩。对我来说,也意味着一两个月之后才能回家,这对往常一个月回家一两趟的我来说,是一件很不可想象的事情。起初女友很是反对,后来我多次保证,她才同意让我参加。在助教通知我第一次上课是这周日的时候,我懵了,因为第一次课就和堂弟婚礼撞期了——报名的时候忘记了。当我发现连上课的时间都保障不了的时候,我退缩了,去找助教退课。但在助教的鼓励下,才发现原来第一周是一日行活动,可以事后补……”
就这样,我一波三折地参与了机构的义工培训,之后又参与了义工践行,再之后,成为了机构中的一员。过去的两年里,我在这样一个行业历事炼心,而今回顾这段时光,分享几点心得,期望逐渐寻找自己的那颗心。
重“心”更应重“术” 学会做好甲方
如何做甲方,对于基金会项目官员来说是必须修炼的功课。这几年,在机构听到最多的名词就是“利益相关方”,仿佛如果在项目过程中没有正确处理好这个关系,就是一个失败的项目,因此在开展项目的时候,我们把很多精力放在了实现和谐的利益相关方的关系上。而有时,慈善的人情就理所当然地被堂皇摆在台面上,当作对“利益相关方”的一种回馈,一种补偿,人情似乎还的“堂堂正正”。
可是很多时候我们都忘记了,即便慈善的甲方乙方,也存在交易关系。而一个“人情味”十足的交易关系,很有可能会违背市场的正常规律,造成慈善的成本越来越高,也会导致慈善在很多人眼里就是一个“善于募款、困于花钱”的形象。而更多的时候,这个“甲方”也当得很憋屈,花了钱还要背上差名声。这种回馈方式往往伤害了交易的双方。
资助者不应成为道德绑架的对象
曾经看过一个故事:有一位父亲在临终时,告诫儿子以后遇到困难,要去找帮助过自己的人求助,而不要去找你帮助过的人。
年轻的我对这个故事的理解是,帮助过你的人会觉得有义务继续帮助你,而你帮助过的人会觉得你是挟恩图报而不尽力。走过两年资助之路后,我发现,现在的慈善也会这样道德绑架着这么一群曾经的助人者,让他们更多更多地继续支持下去。
原本我觉得这种想法和行为属于其它机构,直到有一天,我发现我也有这种念头。当时,我们要召开总结会,我下意识的就想去找为我们提供办公场地的理事单位,请他们将每天的午会换一个地方开,以便为我们“腾地”。这是一件小事,正好当天理事单位要开运动会,没有举行午会,似乎可以套用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来理解。可我依然发现了这个念头的可怕,这不正是我平常所厌恶的视别人的馈赠为理所当然乃至得寸进尺的“道德绑架”吗?
原来不是其他机构,也不是很远,原来就在我们身边。
家人也应当是我们的服务对象
入行前,有先行者说我们同心基金会是“女人当男人用,男人当超人用”,当时我的理解是大家都很拼,都有一种为公益事业奉献终身的觉悟。入行两年之后,我对这句话有了另外一种解读方式:当作为慈善人士的女人不再是女人,男人不再是男人的时候,自己都没办法做好自己的本分,怎么能够做好家庭中的另一半?
每当机构中大活动开启的时候,也是大家最累的时候。一方面琐细事项多,一方面很难得到家庭的支持——有时候想找个肩膀依靠,得到的回应却往往是,“你活该,谁让你去做公益”。这个时候,作为公益人的我很容易把自己摆到道德制高点:我在做这么有意义的活动,你不支持就算了,还说风凉话?
这样的结果是,夫妻陷入冷战。随着活动越开展越大,夫妻的矛盾也越来越大。有段时间,我连续几个月,每月都只在家里呆七八天。有一天买了个差旅洗漱包方便出差的时候携带,晒给老婆看的时候,她突然就哭了,因为她知道我又要出差了。
我忽然意识到,陪她的时间越来越少,甚至在她身上倾注的情感也在习惯中越来越少——我们更多的时候把情感给了我们的服务对象,回到家的时候,放下了所有也放下了心。直到有一天,我听到一个师姐说:“义工也是各色人都有,有时候我们也要把他们当成我们要服务的对象,这样你才能正确妥善的对待他们。”这句话让我想到了自身和家庭,我们是不是也一直这样以为家人是我们的同行者,而没有发现其实她们也需要我们去用心呵护,而家人更应该是我们最大的服务对象。
成功的人生并不一定需要赚多少钱,也并不攀比服务了多少服务对象,帮助多少人找到自我,而是自我的一种修炼,就像《大学》里面说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们需要更多的自我修养和思考。回首公益起点,两年过去,女友成了老婆,义工也成为了职工,既然选择了前行,就应该说一声“我愿意”,并在人生中努力做一个好丈夫好老伴,好员工好志工。
作者介绍:黄云龙,2011年毕业后原本从事编导策划,2014年入职福建省同心慈善基金会,现任“八闽公益行”项目官员。生性喜欢小朋友,多次联络组织小义工活动,在活动中与他们一起成长,在活动中展现自我价值。
【栏目介绍】作为行业资源汇聚之地,基金会总是能吸引更多目光,然而过往基金会发出的声音大多来自深孚众望的公益大佬与意见领袖,中基层项目官员成为沉默的大多数。2015年,在第七届中国非公募基金会发展论坛的支持下,中国发展简报设计执行了“倾听一线的声音-—项目官员眼中的基金会与行业”项目,通过国内非公募基金会一线项目官员的公益观察或个人故事,展示他/她们的所思所想、所见所得,由此呈现项目官员如何成长、基金会如何运作、又如何对社会议题和行业发展产生影响。
本文版权归上述项目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office@cdb.org.cn,并请保留本段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