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写了一篇题为《教育沉疴已久,“支教”需要更新》[i]的小文章,在微博上发出来之后,引起了许多青年朋友的关注,有人希望我再进一步把文中谈到的“新支教”加以展开。我就把自己对“新支教”的粗陋思考整理出来,供大家批评和参考。
观念之新
一切行为的果效都是由心发出来的。“新支教”最为重要的是观念之新。如果只是名词上加了“新”字,或者在行为上包裹了一些“新”的外皮,那么其最终又会成为一场虚空的话语泡沫,就像“素质教育”“教材改革”等等。
新支教从一开始就要直指教育的本质,首先就要回应“教育到底是什么,教什么,为什么教,学什么,为什么学”等一系列的重要问题,其次才回应“如何教更好,如何学更好”的问题。新支教不是被动地回应应试教育和官办垄断教育所带来的一些伪问题,比如:怎样让孩子写更好的作文,怎样背诵马列教义和革命史,怎样提高英语成绩……等,而是从“人”的成长和发展的角度,重视学习能力,重视人格品质,重视实践能力,重视全人教育,勇敢地直面自己的局限,做我们能做的。
“新支教”的“观念之新”是在教育意义上的新,“新”的标志是挣脱应试教育的捆绑,不再以提高应试成绩为目标,也不以官办教育设置的课程为内容。新支教并不需要统一的纲领和操作指南,而是根据行动者各自对教育核心问题的回应,独立地探索,积极地行动,并在相互交流中寻求共识,寻求合作,从而拓展教育的可能性边界。
主体之新
新支教的主体看似没有什么变化,还是以大学生为主,但其实还是有很大变化。旧支教几乎没有门槛,只要想要去做就可以做。旧支教还常常和所谓的社会实践打包在一起,甚至和官方给予的学分、保研等优惠政策打包在一起,从事旧支教的大学生队伍鱼龙混杂,许多人并不十分看重其活动中的“教育”含义。从事新支教的是一些已经有了独立思考和行动能力的大学生,他们不看重甚至不屑于去获得官方可能给予的小恩小惠,也不满足于补课代课一类的被动需要,而是直接回应青少年成长这个核心话题,围绕青少年成长开展各式各样的教育活动。
新支教主体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变化是大学生与公益组织的合作(有些大学生支教组织自身发展为公益组织)。教育类公益组织相比大学生社团的优势是,在某个领域内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和经验总结,已经积累下相对成熟的教育产品/项目。比如,儿童乐益会(Right to Play)在体育教育方面,西部阳光在驻校社工和跨越式教育推广方面,立人图书馆和微笑图书室在阅读推广方面,歌路营在创造力思维和城市融入方面,彩蝶计划在儿童互联网方面,阳光书屋在电子阅读方面[ii],PEER在博雅教育方面……都有所探索和积累。在这些项目中,都有大学生志愿者的参与。
稍稍总结一下,新支教的主体之新,在于从事新支教活动的是对教育有独立思考的,不盲目被动地服务于应试教育,主动寻求与教育类公益组织合作,开展各种不同方向的教育探索和创新的大学生个体或社团。
目标之新
上文已经反复提到新支教不以服务应试教育,提高考试成绩为目标,那么新支教的目标是什么呢?在我的上一篇关于新支教的文章中已经写过:
从我的理解来看,教育最重要的两种功能:教人学习,和教人做人,恰恰是现在的学校所忽略或者做得很糟糕的。一个人学习能力的基础是阅读能力,而阅读能力又奠基于阅读兴趣,发展于大量自主阅读,成熟于批判性思维的建立。在这个方面,学校所做的恰恰是压抑阅读兴趣,打击自主阅读,扼杀批判性思维。在“教人做人”方面,虽然许多学校都把陶行知先生“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写成大标语挂在校园里,但是实际上一直在长期而公开的教人作假。人格教育从来都是从人与人的真实互动中学来,再高而美的道理,如果只是用来标榜而不是用来践行,甚至行为是话语的反面,那么这种教育不仅不能帮助人,反而只能在很深的层面毁坏人。长期经受这种教育的最坏结果不是不能建立正确的价值观,而是成为一种根深蒂固的虚无主义者,再也不能相信任何美好和高尚事物的存在。
新支教相比旧支教而言是相对多元化的,并没有统一的目标。或以人文教育为目标,或以批判性思维的训练为目标,或以民主素质的培养为目标,或以视野开阔为目标,或以全人发展为目标,不同的行动者有不同的目标。这些目标都不是官方给定的,而是行动者根据自己所要服务对象的需求和自身能力特长来制定的。
在这些各色各样的目标中,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健全人格的发展应该是比较重要的值得大家都重视的。
方法和内容之新
新支教既有新的观念,新的主体,新的目标,自然就应有新的方法和内容。从方法上看,新支教不重灌输而重启发,不重知识而重能力,不重短期而重长远,应该是新支教的共同之处。而在内容方面,彩蝶计划的名下先生所推出的儿童领域公益图谱对此有很全面的整理和系统的思考,是一个非常值得参考的工具[iii]。
青年的热情是很宝贵的。旧支教虽有光辉的外衣和奉献的美名,对于青年的勇气和智慧最终带来的是往往是消磨和损耗。深切盼望青年朋友从观念更新开始,挣脱应试教育体制的捆绑,为青少年带来丰富多样的有生命力的教育。
还在做旧支教的朋友,如果你能真正地爱你所教的学生,把他们当做独立的有尊严有价值的个体,而非施舍与怜悯的对象,像卢安克一样去了解他们,陪伴他们,引导他们,相信应试教育也掩不住爱的光辉,挡不住爱的力量,你所能给以学生的影响也会是积极而长远的。也希望你们能更多看到应试教育制度本身的祸害,从个人转型开始,将旧支教渐渐转型为关注生命和成长的新支教。
以意识形态的控制和集体主义的功利追求为目标的旧教育体制终将结束,在体制转型之前,希望更多的青年朋友能先努力实现个人的转型,诚如胡适先生引述易卜生的话所说[iv]:“你要想有益于社会最好的办法,就是把你自己这块材料铸成器。”
[i] 本文可见于/news-18150.html和立人网站(http://www.xctsg.org/archives/36348)和作者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73584f1e01017tf8.html)。
[ii] 国内的教育类公益组织数量还不是很多,通过“中国发展简报”和“NGOCN”的网站可以检索到大部分。西部阳光和正荣公益联合发起的“桥畔计划”支持了二十多家教育类公益组织,西部阳光组织的教育NGO年会联合了大部分教育类公益组织,相关资料网上都可以检索到。
[iii] 这个图谱最重要的是对儿童公益领域的一个系统而有逻辑的梳理;其提到的各个领域内的代表性的机构或项目,有许多疏漏之处,仅供参考,不必过分关注。
[iv] 出自胡适先生《易卜生主义》一文。2005年《大风》杂志第一期曾全文刊登。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在网上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