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国际计划:保护儿童,从社区开始

保护儿童,从社区开始

——浅谈国际计划(中国)的基于社区的儿童保护机制建设

       有关孩子,南非前总统曼德拉曾有一句名言:“没有什么比我们对待孩子的方式更能体现我们这个社会的核心价值追求。”相信专门从事儿童保护的人对这句话的感触会很深。中国在1990年签署《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意味着中国政府承诺将努力实现儿童的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和参与权。随着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取得了与世瞩目的成绩。一方面,极大地提高了儿童生活、医疗和教育水平。但另一方面,又造成了数量庞大的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这一特殊群体。人民网在2015年3月报道,权威数据显示全国有农村留守儿童6102.55万,占农村儿童37.7%,其中79.7%由祖辈亲属抚养,13%的孩子被托付给亲戚朋友,7.3%为不确定或无人监护。2015年5月,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的《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5年)》也显示,流动家庭与留守家庭已经成为常态家庭模式。显然,这种现状消弱了家庭和社区提供的直接保护儿童的环境,增加了儿童面临各种伤害和暴力的风险。

       2015年初,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在对河南、贵州等6个劳务输出省市进行调研后,发布《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九个突出问题及对策建议》,其中披露了留守儿童令人担忧的状况。该报告称,当下中国有超过6000万的留守儿童,其中200万名独居儿童完全得不到父母长辈照顾,部分留守儿童出现自杀倾向。同时,数据显示,49.2%的留守儿童在过去一年中遭受意外伤害;43.8%的留守儿童对学习不感兴趣;39.8%的留守儿童感到孤独。此外,留守男童还出现讲脏话、浏览网上色情暴力内容等问题行为。根据2014年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发布的《未成年人遭受家庭暴力案件调查与研究报告》显示,家庭结构发生变化、非婚生家庭和流动、留守家庭的儿童更容易成为家庭暴力受害者。家庭暴力持续时间长,造成严重后果的才被关注,一般的暴力还没有引起重视。10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更容易遭受家庭暴力,女童高于男童。未成年人遭受家庭暴力原因复杂,因家庭矛盾拿孩子撒气和暴力管教为主要。除了自杀、意外伤害和家庭暴力,留守儿童被性侵、猥亵的案例也十分常见。根据《2014年儿童防性侵教育及性侵儿童案件统计报告》显示,2014年性侵儿童事件平均0.73天曝光1起,性侵案件受害者最大群体为小学生(7-14岁),小学生安全教育缺失较为严重,农村地区仍是监护薄弱之地。性侵儿童案的“熟人犯罪”超过八成。

       以上列举的种种数据,无一不显示儿童保护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当然,国家也出台了相关文件,比如2013年《教育部公安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关于做好预防少年儿童遭受性侵工作的意见》和2014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民政部《关于依法处理监护人侵害未成年人权益行为若干问题的意见》。这仅仅是一个好的开端,我们还有更长的路要走。儿童保护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共同发力,因为儿童保护问题的复杂性不是一个政府部门,一家组织或一个家庭能解决的问题。

       国际计划作为一家致力于促进儿童权利、消除儿童贫困的国际公益组织,自2006年开始重点关注并解决针对中国儿童的暴力问题。采用系统性方法去完善国家儿童保护体系是近几年国际上达成的一致思路和方法。而不像以往,仅通过划分儿童群体来解决儿童问题,例如流浪儿童、童工、早婚等,运用系统性的方法能解决暴力的根源性问题,并能考虑儿童在不同阶段的不同需求,从一个更全面的角度为儿童和其家庭提供相关的服务。国际计划将一个国家的儿童保护体系定义为:综合性、互动性、可持续的一系列职能与构架,包括一个国家的法律、政策和服务(各种层面的),目的是防止与回应针对这个国家所有儿童的所有形式的暴力。具体来说分为三部分:法律与政策框架、儿童与家庭的服务框架和家庭与社区支持机制。支持这三部分运作的包括致力于儿童保护的专家、志愿者和社区行动者(社会工作者、律师、教师和护士、村委会、宗教和社区领导、儿童),协作机制、社会组织和专项资金。在国际计划(中国)内部,我们的儿童保护项目的主要内容包括:加强儿童保护体系的建设,尤其着眼于建立社区的儿童保护机制,强化家长、社区和专业人士的能力以便能够提供保护,发展儿童的复原力及参与自我保护的能力,整合倡导完善法律框架,加强基础性和专业性的儿童保护服务的可及性。

 

前期预防远比后期干预更为重要

       在儿童保护工作中,前期预防远比后期干预更为重要。国际计划借鉴国际通行的三级干预体系开启儿童保护工作模式:一级层面针对受暴力风险较低的儿童(一般针对所有儿童),主要以预防为主,开展公众教育和意识提升;二级层面针对面临中等风险的儿童和家庭,为其提供家庭支持和早期干预,避免情况恶化;三级层面则针对处于高风险或已遭受暴力的儿童,通过建立个案处理机制,为受伤害的儿童及其家庭提供全面的保护服务。针对这三个层面,国际计划(中国)分别实施了不同的项目。针对所有儿童及低风险儿童,国际计划(中国)在通过在陕西实施“儿童幸福家园”项目和“无忧校园”项目,分别在社区、学校开展以“非暴力教育”方法和儿童自我保护为主的预防项目。基于陕西的经验,针对中等风险儿童,国际计划(中国)则在湖南和云南开展了以社区为本的儿童保护机制项目,旨在社区层面建立儿童保护的预防、识别、转介和早期干预的工作机制。针对高风险或已遭受暴力的儿童,国际计划(中国)在陕西开展了陕西儿童保护体系建设项目,目标是探索多机构的转介和合作服务模式,帮助受伤害的儿童身心恢复并重新回归社区。

       从最近毕节的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到虽然政府承担了儿童保护最主要的责任,但是政府的服务,对于偏远社区的覆盖仍然有限,难以确保所有的儿童都受到保护。家庭和社区被视为达成以儿童为中心的可持续发展的中心场所。儿童在家庭和社区中他们迈出了他们第一步,他们成长、学习和精力带都来自于,他们直接生活的环境,因此这些环境对他们可能带来提供良好的鼓励,同时也带来具有挑战性的影响。因此家庭和社区既是保护的源泉,因为暴力提供了自身的空间,因为暴力可能存在家庭、学校或者邻里之间,在国际计划以儿童为中心的社区发展方法中,社区是天然的起点,可以调动不同的社区行动者来集体努力,共同保护儿童的安全,使儿童远离伤害。

       为了协助应对风险,减轻影响,防止儿童暴露在风险之中,公益组织、政府和其它的利益相关者能够,而且应该建立基于社区的儿童保护机制,因为许多针对儿童的风险是从最基层出现的,所以合理的做法是确保脆弱的儿童在社区层面能够得到支持和服务,当需要更多更专业的服务和保护时,可以进行转介。基于社区的儿童保护机制,在已经建成的和正在发展中的国家儿童保护体系中,正展现出重要的作用。

 

社区儿童保护机制-------构建基层儿童保护的服务模式

       第一步,建立社区儿童服务平台。国际计划(中国)和当地的合作伙伴首先会选择困境儿童数量比较多的社区,利用当地已有的场地,成立社区儿童服务平台——儿童幸福家园(简称“家园”)。将家园布置成儿童安全和友好型的环境,同时配备不同年龄段儿童的玩教具和书籍。除了发挥游戏、娱乐、教育和卫生等作用,家园还将作为开展预防类儿童保护活动的重要阵地。家园由当地村委会进行管理和支持,具体负责人由村上的志愿者来担任。负责人的角色很重要,通常是由社区热心儿童事务的,具有一定儿童工作经验的人来担任。鉴于农村的现实情况,妇女担任此角色的情况比较多。当然,她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家园通常还会成立家长委员和儿童委员会一起支持家园的活动。家长委员会通常会组织社区内的家长针对孩子的养育与管教问题,组织主题分享活动并邀请社区内的家长参加。儿童委员会主要促进社区内儿童参与自我保护,通常会在家园负责人的辅助下,开展儿童活动。村上的妇女主任和村委会是家园运作的主要支持者和协助者。动员社区更多成员参与到家园管理,一方面可以让更多的社区成员了解和认同家园的功能和服务内容,另一方面也增强了社区成员对家园的认同感和拥有感,激发社区的创造性和自主管理家园的积极性。

       第二步,为儿童、教师、家长、社区儿童保护联络员及政府相关部门提供能力建设,实现儿童保护机制的预防和早期干预的功能。在项目的实施中,能力建设主要通过一系列的培训实现。培训是转递儿童保护知识与技能的主要载体,为了将知识传递给更多的人,国际计划(中国)一般采取的是针对培训者的培训(TOT)的模式。以对儿童进行的能力建设为例,国际计划亚洲地区办公室开发的《儿童自我保护培训手册》是指导儿童保护工作者培训儿童参与自我保护活动的主要教材。通过培训者的培训(TOT)的形式,我们先对骨干教师和社区儿童保护联络员进行培训,使他们了解并掌握该教材的主要内容及针对教材内容的培训模块。通过对培训模块的学习、练习与掌握,骨干教师可以就教材的内容对儿童的培训,从而提高儿童参与自我保护的能力。针对骨干教师和社区儿童保护联络员的能力建设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首先作为切入点,一般儿童保护的培训主题包括儿童权利、儿童参与、儿童幸福家园的管理及以儿童为中心的社区发展等。在掌握这些基本的理念和知识点后,培训会进阶到儿童保护的专题,如儿童自我保护、积极教育方法等;再到进一步到专业技巧的培训如社会心理支持、助理社会工作师资格的培训等。积极教育方的培训为家长和老师提供了有别于传统管教方式的替代方法,鼓励家长和老师摒弃体罚、恐吓、辱骂等负面方式,取而代之地使用非暴力的、正向的、鼓励性的管教与沟通方式。社会心理支持培训使儿童保护联络员掌握了识别儿童遭受四种形式虐待的方法、与儿童做访谈的技巧、以及如何对有中低儿童保护风险的家庭做有效干预的方法,如定期家访并作详细记录、个案的管理与跟进。通过一系列的能力建设,不论是儿童还是成人都可以获得相应的儿童保护知识和技能,从而降低儿童遭受暴力伤害的风险,发挥了儿童保护机制的预防和早期干预的作用。

       第三步,构建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转介的支持性网络。社区儿童保护机制的有效运作需要各部门既分工明确履行各自儿童保护的职能又能协调一致高效处理儿童受伤害的个案。对于一个儿童受暴力伤害的个案来说,单一部门不能满足其所有的服务需求,构建一个整合多部门的支持性网络可以保证每个受暴力伤害的儿童获得及时、有针对性的服务。在支持性网络中,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各司其职,协力为儿童提供补贴、救助、治疗、康复训练及回归社区等保护性服务。国际计划(中国)一方面与政府合作伙伴合作,为政府各相关部门包括民政、公安、司法、教育、卫生、综治等提供能力建设,涉及儿童保护意识的提升及多部门合作的培训。另一方面在项目区对能为儿童提供直接服务的社会组织进行摸底,与经验丰富的专业社会组织合作,并尝试在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之间搭建一个双方认可的转介合作网络及协调工作机制,确保在一方不能满足儿童的需求时可以及时转介到另一方。国际计划(中国)目前正在云南开展为期三年的儿童保护热线报告与转介项目,其中一个主要的目标就是希望能在项目州、市搭建政府和社会组织之间的转介支持网络,开发出一套儿童保护个案转介的工作流程。通过热线渠道获取的儿童遭受暴力的报告,将会被经过专业培训的接听员评估,按照儿童的不同需求被转介到网络中能提供对应服务的机构。转介支持网络可以将社区因资源和能力有限而难以提供的服务承接过来,特别是对那些遭受严重暴力伤害,需要长期综合服务的儿童来说,转介支持网络可以保证这些儿童获得及时、有效、全面的服务。

       国际计划(中国)一直以来都将儿童保护作为长期的工作重点,尤其是基于社区的儿童保护机制建设。未来,我们具体会在以下三个方面开展工作:一、在项目区尝试建立社区儿童保护机制,倡导地方政府推广项目的成功模式和做法;二、借鉴国际计划总部和亚洲区的儿童保护技术资源,为社区从事儿童保护服务的社会组织提供能力建设;三、联络其他国际、国内儿童保护组织和研究机构,搭建一个可以分享和交流儿童保护工作的平台,为国家儿童保护体系的完善提供可以借鉴的经验和做法。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儿童  儿童词条  保护  保护词条  计划  计划词条  开始  开始词条  国际  国际词条  
公益

 中国同性恋:春光乍泄20年

北京,位于二环附近的一套复式楼内,灯光是橘黄色的,一对年轻的Gay(男同性恋者)刚刚在这里举办了婚礼,宾客的祝福还贴在墙上。来自美国的两位市长赶来参加庆典。西好...(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