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从PC端走向移动端 引导公众参与公益不同领域

       在“互联网+”的时代大背景下,我国的公益事业已经由传统模式向新型的公益模式发展,互联网的介入,使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公益的践行者,同时也是公益活动的传播者。新媒体传播为公益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12月29日,由中央网信办网络社会工作局联合新华公益打造的“互联网+公益”系列访谈第七期开录,新华网演播室邀请到的嘉宾是新浪“微公益”的总监杨光,和网友一起探讨新媒体传播给我们的公益事业究竟带来了哪些改变。

 

       主持人:网络公益传播强调的是全民参与、创造价值,网络公益在自身的传播上还需要做哪些努力?

 

       杨光:网络公益自身传播首先还是要了解公益行业、公益项目,随着9月1日《慈善法》出台,网络公益本身要更加符合《慈善法》的要求和规定,更加规范。“微公益”成为民政部首批制定的互联网捐赠平台,按照法律的要求,这个平台上每一分钱的捐赠直接从用户到慈善组织,不在微博上停留一分钟,这样保证了善款的公开和透明。

 

       互联网公益讲的还是互联网,技术跟产品的升级对于互联网公益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觉得互联网公益一定要伴随着网络的发展,不断提升自己的产品和技术,更好地服务社会公益,这是互联网公益本身最需要注意的问题。

 

       譬如我们现在有很多新产品,包括语音直播、视频直播或者手机直播,都可以参与到公益活动里来。我们最近做了一个“问答挑战”,邀请了姚晨、李云迪等名人、作家参与到语音问答,通过语音的形式回答网友的提问,提问过程中网友打赏的收入就捐给公益组织作为公益基金,这种形式还是非常喜闻乐见的。

 

       主持人:您认为“微公益”的未来发展趋势是什么?

 

       杨光:“微公益”的发展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未来可能是从PC端走向移动端,从门户到手机。同时会越来越多地利用它本身具备的大数据资源,更好地为公益项目服务,很多公益组织都在研发大数据产品,包括APP。

 

       今年9月1日,国家出台《慈善法》,未来互联网公益必然和《慈善法》联系的越来越密切,会修正很多原来在网络公益上存在的概念误区和捐赠误区,更加均匀地让大家的爱心投入到不同领域。我们从后台数据发现,目前儿童类、妇女类、教育类的公益项目比重较高,环保类、文化类、艺术类的公益活动大家关注的热情度还不够,所以未来我们可能会更加均匀地引导公众参与到不同领域、不同类型的公益活动。基本上是基于这三个角度,也是未来“微公益”发展的方向。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公益  公益词条  公众  公众词条  引导  引导词条  走向  走向词条  参与  参与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