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基金: 民间公益组织的透明度逐年线性增长
2013年起,为了帮助中国民间公益组织增强自身透明度,促进公益行业的透明度和公信力,壹基金发起并持续支持中国民间公益透明指数项目(以下简称GTI项目)。近日,GTI项目发布了2015年度民间公益组织透明指数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中国民间公益组织的透明指数逐年呈现线性增长趋势,但财务信息的公开情况仍有较大改善空间。
民间公益组织透明指数呈线性增长
2015年度《报告》共包括1738家民间公益组织,为历年数量最多。《报告》显示,2013年中国民间公益组织透明度平均得分为27.23分,到2014年略有提升为27.87分。而到了2015年,平均得分达到了32.44分,较2014年增长了16.4%,较2013年的增幅达到了19.1%。对此,《报告》分析指出,这一进步是民间公益机构自身努力的结果。随着中国民间公益组织的透明意识不断增强,更多的民间公益机构愿意花更多的时间与精力主动进行信息公开,也有越来越多的机构通过信息公开而获益,因此形成正向的激励循环。中山大学中国公益慈善研究院胡小军副院长说:“在如今的互联网模式下,公益组织透明度应该是飞跃式的,而不是这样一点点的线性增长。”
(上图为2013-2015 中国民间公益组织透明度平均得分)
财务信息的公开披露情况依然最弱
《报告》显示,财务信息是最能反映组织管理规范程度的,但仍是很多机构的敏感信息;内部治理信息是最能反映决策流程的,但披露程度也较低。这两个信息缺失,其内部原因是复杂的。
GTI 由基本信息、治理与管理信息、项目信息、财务信息四个一级指标组成,分别代表了机构透明度的四个方面。从这四个一级指标的得分看,基本信息得分最高,为 13.87 分;财务信息得分最低,为 2.45 分。从得分与理论满分的对比看,基本信息已达到了理论满分的 75 %,而财务信息只有理论满分的 8%,这说明财务信息的披露仍然是民间公益组织的弱项,需要今后重点突破。
(上图为2015年度 四个一级指标的GTI得分及占理论满分比)
胡小军副院长还指出:“2015年,政府对公益慈善组织除了培育扶持,更加强调规范和管理。在立法层面进一步加强了对社会组织信息公开的规定,并进行管理体制改革。即将出台的《慈善法》对于管理成本的规定让很多公益组织感到委屈。但从目前的现状来看,公益机构一般会向更“有权力”的一方公开,却极少向服务对象和社会公众公开信息,因此欠缺平衡的问责关系。公益组织应该逐渐从公开透明走向公信力,在透明度做好的前提下,展现自己的工作绩效,也就是公益活动所带来的实际效果。我们需要证明,由公益组织来配置慈善资源,要比其他途径和方式更有效率。在这个方面,未来有非常大的空间,更需要一个多元立体的行业支持体系的建立。
发布会上还对2015年度中国民间公益透明度TOP 10机构进行了表彰并颁发奖杯。它们是:
青海格桑花教育救助会 99.02分
合肥市春芽残疾人互助会 97.71分
北京恩友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97.71分
深圳市自闭症研究会 96.32分
宜宾市春苗公益助学中心 96.06分
原平市爱心助学站 96.02分
甘肃伊山伊水环境与社会发展中心 95.18分
广东省担当者行动教育发展中心 93.8分
泉州市洛江区北斗星自闭症儿童培训 91.85分
上海复恩社会组织法律服务中心 91.49分
成都高新区萤火公益事业发展中心 90.85分
(转载自壹基金)
公益时报:公益组织透明度平均分不及格
“10%、15%还是不应该有限制?”上一周,公益圈对《慈善法》中管理费用的争论已经乱成一锅粥,圈外的网友评论基本是清一色“太高了”。“根据不同机构的实际情况安排管理费用”得到公益专家的认可,却得不到公众的信任。
为什么呢?3月15日发布的《中国民间公益组织透明度发展研究报告(2015)》中的一些数据至少可以说明部分问题:2015年度中国公益组织透明度平均得分32.44,虽比去年大幅增长,但还是得戴着望远镜才看得到及格线,其中,重要的财务信息只有2.45分,比2014年不升反降。在财务信息这一栏,一半以上机构得分为0。
这样低的透明度得分,要求公众信任,的确很困难。
而另一方面,《慈善法》草案中单列“信息公开”一章,对慈善组织信息公开的内容、方式做了详细规定,可以期待,《慈善法》实施之后,慈善组织信息公开将有一个大的进步。
透明度平均分32.44 残障领域最高
3月15日上午,USDO自律吧发布《中国民间公益组织透明度发展研究报告(2015)》。中国民间公益透明指数是由USDO自律吧联合壹基金、南都、敦和、SEE等多家基金会,委托清华大学创新与社会责任研究中心和廉政与治理研究中心开发的。透明指数在2015年涵盖了2013年1月1日前成立的1738家民间公益机构。
2015年度中国民间公益组织透明度平均得分为32.44,虽然还是没有及格,但比2014年的27.87,有了很大进步,并且进步幅度比上一年大,2013年的分数是27.33。
从各机构的具体得分看,得分最高的接近100分,得分最低的接近0分,中位数只有30.81分,低于平均分5%,说明在整体分布上,较低得分的机构数量大;这也是导致整体民间公益组织透明度平均得分低的一个重要原因。
2015年,透明指数涵盖的机构数量达1738家。这1738家机构分布在残障、教育等17个行业。从各行业所包括的机构数量看,超过100家机构有残障、教育、社区/社工服务、环保和志愿者五个行业,这也是国家政策重点关注的社会服务行业。
得分最高的是残障类机构,机构不仅数量多,而且平均得分还最高。而反观劳工类机构,得分仅仅25.08分,远低于今年的透明指数平均分,说明该类型机构的透明程度很差,这可能与其行业的特殊性有关。
从地域分布来看,广东在各省透明指数得分排名中位列第一,达38.7分,而排名最后的贵州只有24.1分,差距明显。排名在第二至第五的省份是黑龙江、宁夏、甘肃、新疆,可以看到公益组织透明度与地区经济并无明显关系。
近千家机构 财务信息得分为0
在所有公开信息中,公众最关心的可能就是“钱怎么花的”。然而对比一下四个一级指标在今年和去年的变化,除财务信息外的其他指标得分情况都在好转:基本信息得分提升了1.65分,治理与管理信息提升了0.28分,项目信息提升了3.90分,而财务信息的平均得分反倒下降了0.26分。
财务信息得分为0的机构数量近千家,是财务信息平均得分偏低的主要原因。这种情况2014年已经存在,在2015年仍然存在并十分突出。
项目信息本年得分主要分布在10~14之间,而去年主要分布在0~1之间。说明大部分机构在项目信息的披露程度的完整性和及时性方面都有提升。
可以看到,民间公益组织逐渐意识到向社会展示机构自身的必要性,开展信息披露的主动性进一步加强,但对于财务等关键信息的透明、公开方面,披露意愿依然不足。这对于中国民间公益领域的良性发展并不是一个好的现象。
为什么没有公开?是不想、不敢还是能力上做不到?恩友财务的王亮表示,一是公益组织竞争不充分,没有特别明确的压力和动力,导致大家不把信息公开当回事。GTI透明指数排名可以作为一个动力,但目前影响力还不够,可以给排名前几位的机构一些奖励,表扬先进,增强影响,把透明的价值发挥出来;另一方面是能力问题,信息公开是一个有逻辑的事情,有的机构负责人连财务、业务之间的数据关系都整不明白,基本上是把票对付好就完了,这怎么做财务信息公开?
胡小军:从透明度走向公信力
中山大学中国公益慈善研究院副院长胡小军对该报告进行了点评。他表示,在如今的互联网模式下,公益组织透明度应该是飞跃式的,而不是限制一点点的线性增长。
报告中,财务信息是最能反映组织管理规范程度的,但仍是很多机构的敏感信息;内部治理信息是最能反映决策流程的,但披露程度也较低。这两个信息缺失,内部原因是复杂的。
2015年,政府对公益慈善组织除了培育扶持,更加强调规范和管理。在立法层面对社会组织信息公开是加强的,并在进行管理体制改革。《慈善法》对于管理成本的规定,让很多公益组织委屈。可见,民间公益组织处在刚刚起步的阶段,不仅要做好自己,也要承担起作为倡导者和教育者的身份。
还欠缺一个平衡的问责关系,现在公益机构一般向更“有权力”的一方公开,也包括内部问责,却极少向服务对象公开信息。
公益组织应该逐渐从透明度走向公信力,在透明度做好的前提下,展现我们工作的绩效,也就是公益活动所带来的实际效果,我们需要证明,由公益组织来配置慈善资源,要比其他途径和方式更有效率。这个方面,未来有非常大的空间,更需要一个多元立体的行业支持体系的建立。
链接
中国民间公益透明指数由基本信息、治理与管理信息、项目信息、财务信息四个一级指标组成,分别代表了机构透明度的四个方面,只有四个方面都做好,才算是一个完整意义上的透明。
中国民间公益透明指数数据采集的来源包括机构官网、微博、微信、论坛以及媒体、政府网站等。在分析中将其分为两种类型——自主渠道和非自主渠道。根据GTI取数规则,自主渠道的权重为1,而非自主渠道的权重则为0.9。
转载自《公益时报 》
作者 : 王会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