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是时候抛弃「非营利」这个词了?

       「慈善」组织在 20 世纪逐渐转变为「非营利组织,现在该是时候汰旧换新,找出更适合这个部门的名称。

 

       无论是筹资方式,或透明与创新程度,现今慈善家和社会影响组织皆不尽相同,不过他们似乎都有个共通点──「非营利」,这个词不足以解释他们工作的本质。

 

 

       为什么非换名字不可?

       贝瑞(Suzanne Perry)于 2008 年写到:「为什么这些组织要用不符现实的词汇描述自己?」非营利工作者并不像其字面上所写的那么「非营利」,他们的目的也不是为了让股东无法营利。

 

       演讲无数的非营利组织总裁帕洛塔(Dan Pallotta)进一步表示:「营利(profit)这个词来自拉丁文的名词──进展(profectus)和动词──超越(proficere),就字义来看,非营利(nonprofit)即是毫无进展。」这件事并非弄错意思那么简单,反而很危险,这等同无意识的告诉大家,这些组织可能毫无目标,或是目标不明。

 

       帕洛塔认为非营利(nonprofit)这个名称只会让大众继续对慈善组织抱持负面的态度。他认为「人道部门(humanity sector)」一词较能完整呈现这些组织的共同目标。同时,加州捐赠基金会(California Endowment)的罗斯(Robert K. Ross)也主张用「delta」一词取代,此字为希腊字母,有改变之意。其他建议还包含:社会部门、第三部门、独立部门,和社会公益部门。

 

       非营利部门已经对其称谓做过类似的改变,例如减少使用「慈善」一词。随着这些组织的革新,它们的称号也有所变动。为了提升该部门处理全球严重社会问题的能力与威信,各组织与媒体报导都该采用新的名称,让大家理解这些组织的价值和影响力。

 

 

       汲取前例经验,体现改名重要性

       就算换了名字,非营利组织还是非营利组织。改名真的能提升影响力吗?非营利组织、慈善家和其他社会公益团体如何称呼自己有那么重要吗?

 

       许多先例、研究及流行文化都告诉我们名字的重要性。

 

       所有写过或看过履历的人都知道写对工作名称有多重要,工作名称能道出一个人的经历、专业、相关背景和野心。人们怎么称呼自己,即是向别人和自己暗示自己的能力,如果你自称是「实习生」,你也许认为自己在组织内没有太多权限或责任,反之,名片上印着「经理」,则代表你有领导和下决策的能力与权力。以适切的名称称呼社会公益组织,将激励该部门,让其更创新、更有冲劲。

 

       再者,所有政治人物都会告诉你,不同的名称能大大影响大众对一件事的看法。问卷调查显示,用「奥巴马医改(Obamacare)」表示「平价医疗法」时,反对该法案的人数会大幅增加。虽然两者都是指医改法案,但学者所使用的名称会影响大众对法案的接受度。

 

       我们也看到社运人士改变口号,进而取得更多人的认同。近年来,许多提倡同志配偶结婚权益的团体也舍弃了「同志婚姻(gay marriage)」一词,因为这会强调该少数族群的他者特性。「婚姻平权(marriage equality)」被视为更好的口号,因为这显示了包容与平等主义。

 

       「奥巴马医改」和「同志婚姻」等词汇并非不正确,它们只是不是取得大众信任和支持的最佳词汇。虽然「非营利」点出这类组织或许不须缴税,但它没有传达该部门的专业、决心与主动积极的本质。该部门努力不懈地想减轻他人的苦痛、带来社会正义,并保护我们的地球,它理应得到与其抱负和成就相衬的名称,而不只是个税收单位名称。

 

 

       社会公益部门名称不断革新

       我们原本也不叫「非营利部门」,过去几世纪以来,帮助他人的工作被统称为「慈善」。诚如帕洛塔所说,清教徒眼中的「慈善」主要着重于净化施予者,而非帮助救济受助者。然而,这种助人换取永生救赎的慈善概念逐渐失去青睐,慈善转变成奉献自身、光耀上帝并帮助他人的行为。

 

       这项转变可是非营利部门刚形成时,逐渐转变成以受助者为主的组织的第一步。

 

       在 1900-1909 年初期,「慈善」仍被用来描述帮助弱势团体的组织。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历年报导也显示出,该报社自 1851 年创社以来,都使用「慈善机构(charity)」,直到 1915 年才开始使用「非营利组织(nonprofit)」一词。在 1915-1959 年间,使用「慈善」的文章数量比使用「非营利」的文章数量多出 8 倍。

 

 

       随着该部门在社会福祉与世俗文化中的地位愈来愈重要,「非营利」一词最终被广泛使用。从 1960 年起,随着慈善组织逐渐转变成更专业化的部门,纽约时报有 76,249 篇报导使用「非营利」一词,远超过提及「慈善」的报导数量(46,762篇),尔后其他产业也改变对其称呼。

 

       2012 年,阿尔伯塔大学(University of Alberta)的Hokyu Hwang与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的Walter W. Powell指出:「最近几 10 年来,非营利部门已经从非正式的助人行善,转变成由组织员工执行的高度专业化行动。在医疗、高等教育、社福和艺术等领域中,非营利组织都是主要提供服务的单位。」「非营利」这个更专业化的称谓,让这些组织的奉献更令人信服,进而影响社会和企业的运作。

 

       赋予真正的价值

       但是,社会公益部门已经再进化,它已经准备好取个新的名字,展现它为社会带来多大的进展。改不改名不是一个社会公益组织或慈善家说的算,非营利工作者、非营利组织和媒体可以自行决定该不该采用新的名称,这个名称更能体现全球非营利部门上百万名非营利员工、数十亿收益和难以估量的影响力。也许「社会影响部门」最能体现这类工作的目标,不论最终改名与否,唯有正式改名并广泛使用,我们才能走向社会公益的下个时代。

       ( 译者:刘晏汝 )

       原文出处:Is It Time to Ditch the Word “Nonprofit”?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是时候抛弃「非营利」这个词了  非营利  非营利词条  抛弃  抛弃词条  时候  时候词条  这个  这个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