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针对衡水一中在浙江平湖举办分校,又一次引发舆论关于衡水中学办学模式的大讨论。教育部对此也高度关注,回应表示要切实扭转单纯以升学率评价学校教育质量的倾向;要坚持规范办学,严格执行国家的相关政策要求,不得违反规定跨区域、超计划和提前招生,影响正常的招生秩序。民办学校也要坚持依法办学和规范办学。[1]
以衡水中学为代表的超级中学办学模式,正在对我国基础教育产生恶劣的作用。所谓“超级中学”,是指学生规模巨大、学校设立在地级市或省会城市、垄断了当地的优秀生源和师源、考取北大清华的学生占据省内较大比例的学校。[2]超级中学野蛮生长、大举扩张,不择手段地打造升学政绩的行为,加剧了应试教育倾向,加剧了城乡教育的不均衡,减少了农村学生进入优秀大学的教育机会,破坏了区域的教育生态,其负面作用非常明显。地方政府为追求短期教育政绩,对超级中学眼开眼闭、甚至推波助澜。近年来,超级中学违规招生、违规办学的情况日益严重;国家层面对此只有原则性的表态而无具体的治理措施。制止这一行为的关键,是督促地方政府依法治教、依法办学。我们呼吁,教育部对超级中学开专项督查,要求地方政府依法整改。
对衡水中学开展督查
早在2014年8月,教育部关于教育乱收费重点督查的情况通报,衡水中学就以违反“三限”招生、收费不规范等问题名列榜首。[3] 衡水中学违规跨区招生、超计划和提前招生的事实并没有改变。衡水中学通过与民办衡水一中的联合办学,实行跨地区的大规模招生,规避对公办学校招择校生的限制。目前每年招生超过4000人,在校生超过万人。
需要重点督查衡水中学公私不分、以民办学校在全省招生,超大规模办学,扰乱地方教育生态的事实。通过督查,强调公办和民办高中必须独立办学,禁止任何公办高中和民办高中一体化办学;明确限制所有高中、包括民办高中的规模;明确规范民办高中的招生,纳入各地中考招生计划,不得提前招生、跨地区违规招生。对衡水中学明确违规的办学行为提出限期整改的要求。
对衡水中学的督查,按照教育部信息公开的规定,应当向社会公开下列信息:公办衡水中学和民办衡水一中的办学关系、招生状况、收费标准和财务状况;两校学生中城市学生和农村学生的比重、衡水地区和其它地区生源的比重;上清华北大学生的家庭背景、学生的来源地。
同时,对河北省政府和衡水市政府依法治教的情况进行督查。
遏制巨型学校,消除安全隐患
保持高中学校的适度规模,是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以学生为中心、保障学生健康发展的基础性要求。根据2002年教育部、住建部等发布的《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普通高中的规模最大为36个班,每班50人,共1800人。2012年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十二五”期间加强学校基本建设规划的意见》,要求合理规划学校的服务半径和办学规模,普通高中原则上不超过3000人。可见,1800人是高中办学规模的最高标准;3000人属于超高标准;而万人高中是完全于法无据的。这种无视教育规律的做法,具有极大的安全隐患。
对此,教育部有责任进行督查,严格监督落实,禁止各地继续举办超大规模学校。对已经形成的超级学校,应当通过限期整改,逐渐减少招生,回归正常规模。对于小学和初中的大规模学校,也应当督查并限期整改,在中国教育现代化的纲领中,明确确立“小班小校”的目标。
各地的超大规模学校,大多采取公私不分、名校办民校的方式违规办学和招生。要依据《民办教育促进法》,督查这类违规办学和招生的问题。要在民办教育分类管理的过程中,规范对非营利性民办学校的行为。要履行监管责任,督查地方政府为追求升学政绩,纵容超级中学违规办学的行为。
深化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改变应试评价
现行高考制度单一的总分录取模式,是应试教育屡禁不止的“指挥棒”。根本改变应试教育,必须深入改革高校招生录取制度,按照《教育规划纲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要求,“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学生考试多次选择、学校依法自主招生、专业机构组织实施、政府宏观管理、社会参与监督的运行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一考定终身的弊端。”[4]
由于所谓的“北清率”(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录取人数)事实上已经成为地方政府和高中追逐和攀比的指标,对基础教育工作产生极大的误导,需要研究办法,改变这一导向,促进高中教育的均衡发展。
参考资料:
[1]《教育部回应衡水一中办学模式:扭转单纯看升学率的倾向》,人民日报,2017年4月15日
[2] 黄晓婷、卢晓东,《“超级中学”未必“超级”》, 中国青年报, 2016年1月4日
[3]《被教育部通报,衡水中学能改好吗》,新京报,2014年8月5日
[4]《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3年11月12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
21世纪教育研究院
二0一七年五月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