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做了那么多年公益,也做了那么多项目,你印象最深刻的项目是哪个?(也可以多说两个,因为我知道实在是可圈可点太多了。)
丁立:这个问题其实非常难以回答,从事公益行业10年,看到过印象深刻的公益项目实在是太多了,而且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整体说来,我对那些能够产生深远且持久的社会影响力,且对所有利益相关者都带来益处,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项目钦佩有加。
我在这里可以举几个例子。先举个远的例子,去年在法国参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论坛上,见到了一位来自爱沙尼亚的环保机构Let’s do it! World的创始人,他的名片很特别,上面写着“Chief Motivator”(首席发动官),细聊之下,才发现这位首席发动官可真是不简单啊!他领导的全职工作人员不到10人,但是社会影响力大的惊人!
短短三年间,这位首席发动官和他个位数的核心成员们,成功地动员了来自全球112个国家(很遗憾不包括中国,为什么在中国做不起来呢,大家也可以好好思考下)的超过1100万志愿者一起自发地行动起来,在森林里、海滩边、城市中清理了数十万吨非法倾倒的垃圾。
说实话,有很多大牌的国际环保机构也立志于清洁地球,他们的工作人员动辄成千上万,年度经费数千万甚至上亿美元,但要论做环保的成效、社会影响力和性价比(花善款的效率),可能还远远比不上这家小小的爱沙尼亚的环保组织(这充分印证了,在公益行业,不是规模越大越好的,更不是资格越老越好的)。
他们的秘诀就在于充分地利用了海星模式(简直是病毒式营销的节奏),目标明确专注、方法高度精妙且易于复制、去中心化、快速反馈机制,并且充分利用互联网3.0提供的一系列社交媒体和技术工具(如Googl Map、智能手机)来快速聚合志愿者,触发环保行动的积极性和持续性。
把视线拉回国内,简单地介绍两家我个人认为很有特色的公益机构吧:十方缘老人心灵呵护中心(www.shifangyuan.org)和百特教育(www.bebetter.org.cn)这两家机构的公益项目做得的确还是可圈可点的。
这两家机构的创始人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就是对所在领域的专业知识和社会问题的了解非常专深,同理心超强,悟性爆棚,谦和低调但具备“沉静领导力”,他们做事情的出发点,是基于受助对象的深层次需求,抓住了社会的痛点,同时让所有参与方(服务对象、员工、志愿者、资助方、合作方等)都得到了发展、连接与高质量的“回报”(当然不是物质上的),让人惊叹不已。虽然这两家机构目前规模还不算很大,名气也还不那么响,但我挺看好他们的。这是在各自关注的领域真正可以带来社会变革的公益机构。
Q:做公益的那么多日子,对你个人而言,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丁立:见识,成长,包容,连接感。专业公益之路10年,走过万水千山,见了比之前30年加起来都多的各色人等,更加了解中国社会,也更能够接受现实,珍爱自己和他人,同理心明显增强。
Q:今天的公益界,目前最有意思的现象是什么?
丁立:政府各相关部门近年来对支持民间发起的专业公益机构从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力度不断增大,政府购买服务成为诸多专业公益机构最大甚至是唯一的“资方”,其实是喜忧参半。
我接触到的绝大多数政府官员其实也不希望看到这一局面,他们也希望看到专业公益机构能够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并且能从企业、基金会和公众等处多方筹措到机构发展所需的资金,但无奈是公众对于专业公益机构的了解还是极少极少的,企业和基金会的支持力度也远远不够。
当然我也经常听说一些企业和基金会的抱怨,说现在的民间公益大多还比较弱小,自身能力差,似乎还不值得关注等等。这些的确是现实,但我们不能不看到,中国的公益行业还处于方兴未艾的发展初期,如果对目前的公益机构高标准严要求,不异于指责一个10个月大的婴儿,为什么你还不会跑步?我觉得公益行业的资源提供方,要有构建行业生态系统的远见卓识,相互之间要多合作,共同设立阶段性的发展目标,要多扶持。总之想要摘桃子,还是得先功夫种树,认真松土施肥剪枝,争做护花使者。
Q:你看到中国公益的未来发展有些什么可能性?
丁立:未来总是充满无限可能的。但未来其实就掌握在我们每一个人的手里,我们每天的选择就在创造历史,形塑未来。
Q:你认为,目前公众对公益的最大误读是什么?
丁立:公益等于免费,就基本是好人好事,做公益就是要把捐的每一分钱都给到受助人手中就是好,这就是公众对公益最大的误读。古语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果仅只出于同情心,就不加分别地一味赠与金钱与实物,只会养成服务对象的依赖性。上世纪美国大慈善家洛克菲勒曾经说过:如果慈善捐赠不能让受助人最终实现独立自主,产生积极的行动以摆脱困境的话,那么只能是有害无益的行为。
但目前在中国,大家提到公益,首先想到的,还主要是捐钱捐物造房子,因此就一定要把捐赠人的每一分钱都用到受助对象身上这才叫透明公开合理。外行人不懂倒也算了,内行人也跟着起哄说,目前公益行业最大的问题就是不透明。你再追问,就会说出因为郭美美牵出的红十字会的丑闻,因为这一事件,就说中国公益行业的最大问题就是不透明。
实际上,红十字会的领导官衔和级别并不比民政部部长低,而且红十字会属于人民团体,直属国务院,全国各地共有9.8万个基层组织。跟专业公益机构根本没有半毛钱关系。绝大多数专业公益机构一年的运作经费不超过50万元人民币,就够郭美美买两三个名牌包差不多。事实上,绝大多数运作型的公益机构的使命是要探索解决社会问题之道,要通过专业、系统的工作流程和方法论,来实现助人自助的目标,而不是做“二传手”,把接受到的社会资源转赠给受助对象那么简单。
Q:对于有公益热情的大众来说,你有什么建议给到个人,可以让大家更好的参与和持续参与?
丁立:先从公益启蒙开始,了解公益ABC。具体说来,三个步骤:
(一)先对自己感兴趣的社会问题做一个基本的了解(现在资讯这么发达,找度娘就基本可以了解个大概了,再找上当当或亚马逊还有淘宝网上买几本相关的书籍读读,找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聊聊)
(二)对公益行业有个初步的了解,建议大家关注并查阅一下三个微信公众号:“公益慈善论坛”、“中国发展简报”以及“社会创业家”。然后在自己关注的领域内找个靠谱的公益机构,沉下心来认真当回志愿者,边干边总结边反思。
(三)有了一定的经验之后,就可以尝试着自己设计一个公益活动啦,自己带头出钱出力,再感召身边小伙伴一起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或又出钱又出力等等,公益达人就是你啦!
关于丁立
丁立,水瓶座,大学毕业后工作22年,一半时间在外资企业做职业经理人,一半时间在公益行业做职业经理人,最近七年来在恩派公益组织发展中心就职。大概有那种好奇发现者基因。对自然生态系统与社会发展深感兴趣。喜欢观察,思考,找靠谱伙伴一起探索,行动。
本文首发于【csrtime善品】
对话者:苏蓓琳
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