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应对气候变化应重视女性适应能力建设

       气候变化正成为影响国家乃至全球发展的重要议题。普遍性升温、降雨量的区域间显著波动以及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发生的频率增加、强度增大,将是中国未来气候变化的主导趋势。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增强人类对于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关注的目标之一。然而在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策略、规划、政策和措施中,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都存在着缺乏社会性别敏感性的弱点。

 

       当前气候变化的应对策略缺乏性别敏感

 

       尽管环境保护、男女平等同为中国基本国策,但无论在学术研究还是相关公共政策中,社会性别与环境保护这两个发展领域都一直是割裂的。

 

       在有关气候变化的主流政策、社会研究和讨论中,妇女和性别议题依然“缺席”。社会性别分析视角还没在国家、区域和社区层面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框架中得以反映。在讨论气候变化影响的政策框架中更多引用的是自然科学的数据,未关注气候变化影响的社会性别差异,没有正视妇女相对于男性在面对气候变化影响时更加脆弱的现实。

 

       气候变化适应性策略更多反映了从技术创新到经济结构调整等方面减缓气候变化的影响及所做的努力,未涉及社会性别敏感的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措施和策略。作为应对气候变化主体的男性和妇女在利用环境资源、参与公共决策、承担社会角色等方面的差异依然未被关注。由此产生的男女两性应对气候变化的需求和能力的差异也未得到重视。

 

       实践与研究都表明,女性在面对气候变化时相对男性有更高的脆弱性,这主要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第一,由于气候变化,妇女要花费更多的劳力去应对灾害,劳动量成倍增加。当气候变化(以干旱和气温升高为例)时,受到影响最大的首先是人们赖以生计的农业生产。由于女性受到生育角色的限制,已婚妇女要承担更多照顾家庭、孩子和老人的责任。在今天,农村劳力大量外出打工的情况下,留守在农业生产当中最多的是妇女。普遍看法认为,留守于乡间农业生产的妇女占农业生产力的70%以上。由于气候变化导致的干旱缺水或洪涝灾害,妇女要花费更多的劳力去应对灾害,劳动量成倍增加。在笔者研究团队调研的村庄中,妇女在持续干旱时期,用于寻找水,满足家庭生活用水的时间较以前增加1~2倍。

 

       第二,在气候变化和灾害频发时,滞留在乡村的妇女持续地受到不稳定生计的影响,更多地处于贫困当中。由于受到不平等社会性别规范和机制的影响,乡村的信贷系统都是贷款给家庭中的男性户主,妇女缺乏可以用于改变生计策略的现金和技术信息,也缺乏用于抵御灾害的设施和技术,掌握的应急气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及度不高,这都影响了妇女短期抵御灾害及长期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而在基层社区、乡村治理的机构与公共决策中,妇女也缺乏参与的机会和机制,使得其利益和需要难以被关注,在抵御气候灾害和应对气候变化中缺乏有效的外部支持。

 

       增强妇女应对气候变化适应能力的具体建议

 

       降低气候变化给人们生计带来的威胁,减低气候变化带来的脆弱性风险,增强人们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最为重要的是在适应性政策和措施中增加社会性别的敏感性。

 

       增加气候变化适应性政策和措施中社会性别的敏感性要求决策者认识到男女两性在面对气候变化时的认识、知识、风险和脆弱性是不同的,常常是女性更为脆弱,看到不平等的社会性别关系与制度使得女性较男性缺少必要的资源、知识、信息和社会关系去应对气候变化。进而在气候变化的适应性政策和措施中,增加妇女获得信贷、知识、信息、社会关系的机会,保障妇女的利益和需要能够融入计划和行动中。只有增强各级政府、社会组织及农户和妇女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并在适应气候变化的过程中增强社会性别敏感性,才能在适应过程中增强弹性和灵活性,应对紧急的自然灾害和长期的变化,为农户和社区建立更加多样的生计策略。

 

       应对气候变化需重视妇女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建设,从相关发展规划设计、资源供给、基础设施建设等各方面入手,增强妇女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

 

       第一,制定以适应气候变化为导向的县、乡两级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具有社会性别敏感的气候适应性政策和相应的农业、水利和气象规划。在地区发展、农业发展规划以及产业结构调整中融入应对气候变化的性别视角。致力于长期的、主动的应对气候变化,整合农业、水利和气象等各个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资源,制定一套具有针对性、系统性的应对气候变化的策略。出台各部门和基层政府的实施方案,整体提升政府、社区、农户和个人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和抗风险的基础。

 

       第二,提高政府应对气候变化的服务能力,增强妇女获得有关资源、资金、知识、信息的机会。气象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天气预报能力和预警机制建设,提高气象预报的中短期预测准确度;加大气候变化知识普及和宣传力度,提升村民和妇女对气象预报信息的可及程度,增强她/他们应对气候变化的信心。农业部门应加强抗旱作物品种选育、实验,在种植方法、耕作制度调整和种植业品种结构等方面加强技术指导,开展技术培训;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村民,特别是妇女关于农作物灾害保险、贷款等信息的知晓程度,提高妇女对于贷款服务利用的机会和可及性,以增强她们在种植业方面的适应能力。

 

       第三,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乡镇一级政府间和村社间水资源分配协调机制,组建有妇女参与的水资源管理委员会,并进一步加强妇女组织建设。水利部门应增强农户的储水能力和设施,减轻妇女的负担,有效应对季节性人畜饮水缺乏问题。农村人畜饮水和农业灌溉工程项目实施的全过程中,应保障社区和妇女的充分参与,以确保水利设施建设和改造符合村民和妇女需求。

 

       第四,重视妇女丰富的乡土知识、经验和智慧;设计针对妇女气候变化适应性能力建设的项目,提高妇女应对气候变化和维持家庭生计安全的能力。研究发现,妇女在面对气候变化气候灾害时,并非只显现出脆弱性,她们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力量,在适应气候变化的过程中也发挥着能动性。很多区域通过变更农业耕种制度和种植品种来适应气温升高和缺水带来的困难,其中妇女在农耕中的经验与知识成为适应气候变化调适的重要基础。所以,尊重妇女的知识与经验,可以为增强气候变化的适应性提供更好的机会。

 

       (作者为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性别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气候  气候词条  应对  应对词条  适应  适应词条  重视  重视词条  变化  变化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