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伪善型基金会:但愿长睡不愿醒

 

       本文为2013年首届中国基金会评价榜发布会后,自然大学校长冯永峰撰写的评论文章。2015年11月,第二届中国基金会评价榜即将揭榜,2015年金桔奖会花落谁家?数据又将发生什么变化呢?敬请期待。

 

时间:2013年11月19日

作者:自然大学校长冯永峰

 

       几家“被资助者”最近兴了一点小风,作了一波轻浪。他们居然对中国所有的基金会进行了一次“抽样评估”。结果显示,似乎只有1.5%的基金会在资助草根组织,或者致力于推进“公民社会”。其他三千多家、98.5%的基金会,似乎都沉睡在梦中。

 

       有人在猜疑,这些“沉睡型基金会”究竟在干什么。难道企业或者社会捐赠出来的资金,真的可以什么都不干,就让钱在那里自由沉睡?后来想一想,其实这些钱,可能并不是没有流动,并不是没有醒来,而是睁着大眼睛,直楞楞地流淌进了“政府的水库”里。

 

       应当就是这样的。很多企业为了表示公益的雄心,在稍有规模之后,会开始介入公益。愿意费心思的,就会派人去跑一下注册,成立个“非公募基金会”,确定一年拿出多少钱来,支持中国公益事业的发展。不愿意费心思的,就假模假式在公司的年度预算中,预设那么一笔费用,然后放在广告、公关、办公室之类的费用里,随时准备“开展公益活动”。

 

但这些钱,多么不易动用。依照我的经验,大概原因有三。

 

       第一个原因,是“董事长个人意志”在作祟。企业的基金会,说是企业出的钱,其实看的是董事长的脸色。既然是董事长的脸色,那么,即使成立了基金会的工作班子,设立了秘书长、公益总监之类的“办事人员”,但基金会的真正操盘手,其实仍旧是董事长个人。董事长喜欢城市精英教育,那么基金会一定到城市精英教育圈里打转转。董事长喜欢乡村儿童教育,那么基金会的业务目光一定射向乡村儿童,恨不得天下的所有乡村儿童,都需要救助,这样便利基金会可随时出资金出活动出公益出成果。董事长的“个人公益兴趣”,像指南针一样让执行团队忙得不亦乐乎。于是,我们完全可以预知,这类型的基金会,完全成了董事长的个人公益表达窗口。董事长要是一年之内对任何公益项目不感兴趣,那么这个基金就必然沉静一潭。

 

       第二个原因,是“政府公关心理”作怪。企业成立基金会,当然最好讨好的是政府官员。他们相信基金会能够帮助企业在商业之外,与政府官员搭建另外一个“公益公关”的平台。于是,企业基金会每天准备做的事,就是看政府到底抛过来几丝的媚眼。政府抛过的勾魂眼多,基金会流通速度就会加快。政府抛过来的少,导致基金会有“出轨困难”的可能,就得想办法投怀送抱,设计一些容易把政府官员勾引到手的活动,然后借机做一些面目慈善但背地里心狠手辣的勾当。

 

       第三个原因,是对草根社会的怀疑。一个基金会一旦开始成为草根组织的“资助者”,心态往往会迅速发生转变。一是会变得吝啬,要么觉得草根受资助者这也可疑,那也可恨;要么觉得执行者的工资太高——虽然其工资,不如资助者工资的十分之一;要么觉得预算有误。总之,就是想把人家的申请预算,砍完之后还要再砍。二是变得狂妄,觉得自己百般都好,而合作伙伴,要么是长相有异,要么是心理有疾,要么是报告不会写,要么是财务不对位。总究,是一怀疑再怀疑,慢慢地慢慢地,会觉得除了自己钱最重要,伙伴的所有作为,都不堪一击,不值一提。

 

       如果我们宽宏大量一些,相信这些表面上沉睡,实际上可能在向政府“源源不断地献血”的“伪善型基金会”,可能对中国的社会公益发展,会有一定的价值。那么,我们更需要相信的是,那些一直在假装沉睡的人,其实是不想对中国的公益事业,有真正的支持。他们甚至阻挡着中国公益事业的真实发展。因此,我们不仅仅需要呼唤这些基金会正式醒来,我们更需要呼吁这些基金会多一点对中国草根组织的支持意志。否则,把钱捐赠给腐败者,与把钱当成自己公司的广告营销,没有什么不同。(2013.11.19)

 

阅读原文请点击“此处”

 

       2015年第二届中国基金会评价榜即将开始,为保持项目的独立性,不接受任何基金会资助,正在进行筹资。欢迎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或长按二维码在弹出窗口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给我们捐款。

 

捐赠人可第一时间活动研究报告全文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伪善型基金会:但愿长睡不愿醒  伪善  伪善词条  基金会  基金会词条  但愿  但愿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