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张媛谈阿拉善SEE:公益是镜子,折射出人性最美的一面!

 

写在前面

     “公益是对社会资源的一种有效、合理的重新配置和开发。当越来越多的家族企业开始传承基业,当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开始成立个人基金会,当公众对企业和企业家的要求不断提高,企业做公益不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既要考虑如何去做,更要考虑如何做好。”阿拉善SEE基金会副秘书长张媛说。

      这句话也是阿拉善SEE这十几年链接企业家做公益的真实写照。她说“阿拉善SEE是企业与公益结合最紧密的地方,也是企业家与理想家争论与妥协的地方”“企业家独到的战略眼光,也在为阿拉善SEE甚至整个中国公益的未来布局谋篇”。我们期待有更多的阿拉善SEE,为了实现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留住碧水蓝天。

       2017年,阿拉善SEE基金会回归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与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共同担任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2018年轮值主席。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北大光华高层管理教育,发表于2017年11月。

“那么多厂房在冒着黑烟,

只是青青的田野不再青青,

只是村边田边多了一些垃圾的肮脏,

只是整个大地都像在冒着青烟,

只是雾霾笼罩下的混沌图像。

大地你还是母亲吗?

你的乳汁已经不再甜香。

山峰你还是父亲吗?

有的气雾已经充满了胸膛。

那么多的妈妈得了癌症,

那么多的孩子失去了健康......”

——阿拉善SEE创始会长刘晓光

       2004年6月,内蒙古阿拉善盟腾格里沙漠月亮湖畔,八十多位民营企业家种下了一粒公益的种子——阿拉善SEE。十三年时光滋养下,它的枝叶蓬勃舒展:14个覆盖全国的地方项目中心、近750名企业家会员、直接或间接支持了400多家中国民间环保公益机构或个人; “一亿棵梭梭”、“任小米”、“卫蓝侠”、“绿色供应链”、“任鸟飞”、“三江源保护”、“诺亚方舟”、“留住长江的微笑”、“创绿家”、“劲草同行”,累累硕果为祖国的碧水蓝天做出巨大贡献。

      作为阿拉善SEE生态协会秘书长、阿拉善SEE基金会副秘书长,张媛从前人的故事中,从字里行间的记录里,从每日的工作中,见证着阿拉善SEE的初心与成长,光荣与梦想。在她眼中,公益是一面镜子,能折射出人性中最美的光彩。

                                                                     秘书长简介

张媛

阿拉善SEE生态协会秘书长

阿拉善SEE基金会副秘书长

北大光华·益行者项目(首期)校友

北大光华社会公益管理硕士(MSEM)项目校友

 

王石说:在阿拉善,我学会了妥协

     “2004年6月,阿拉善SEE成立当晚,创始会长刘晓光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皱巴巴的纸,宣布协会的组织架构和任职。台下马上有人要求选举,坚决反对内定。创始团队连夜起草选举章程,组建理事会、监事会,规定两、三年举行换届选举,不允许连任,不设任何名誉虚职。王石先生担任会长期间有一句名言‘在阿拉善SEE,我学会了妥协’。自信的企业家走进来,谦卑的公益人走出去,我们会员说这个组织专门治 ‘各种不服’。”张媛笑着说道。阿拉善SEE,一个由企业家会员组成的公益组织,所有人习惯了指挥,强调平等公平,对于选出来的会长也毫不留情,阿拉善SEE经历了六任会长:刘晓光、王石、韩家寰、冯仑、任志强、钱晓华。每位会长都历经考验,“薪火相传,不断创新”,在争论和妥协之中将组织节节推向新高度。

从左到右分是:任志强、冯仑、韩家寰、王石、刘晓光、钱晓华

       阿拉善SEE的第一批会员中,很多人都是刘晓光会长打电话拉来的,“任志强你得来”,“王石你得来”,“不来以后别的事情免谈”,如此种种“威逼利诱”下,一众企业家云集响应,投身公益。王石会长把组织推向国际舞台,与世界知名环保组织积极合作,国际会议上开始有了阿拉善SEE的席位,任期内还注册了阿拉善SEE基金会(注册名为‘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韩家寰会长扩大了组织在台湾的影响力,为大陆和台湾之间的环保公益合作做出了巨大贡献,推动制定了SEE基金会业务战略,为后续业务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冯仑会长对阿拉善SEE公益机构进行了制度化设计,理清协会和基金会的治理关系,制定了会员项目中心管理和发展机制,激发会员的参与热情;任志强会长将组织规模发展为500名企业家会员,在他手中,阿拉善SEE基金会由非公募基金会升级为公募基金会。钱晓华会长上任后梳理了所有项目,整合成品牌项目,推动绿色供应链,推出公募产品,阿拉善SEE在公募能力上飞速发展,持续扩大影响力。

 

实干家和理想家的冲突与和解

 

       2015年,阿拉善SEE基金会成立合作发展部,招兵买马之时,恰逢张媛考上北大光华社会公益管理硕士,从深圳来北京求学,于是被阿拉善SEE吸纳进入,负责筹资。从非公募到公募是一个巨大的改变。公众的钱,每一分都必须花得有道理。阿拉善SEE坐拥企业和社会资源,开始挖掘这个宝藏。“身在公益行业,我认为应该团结所有力量,政府、企业家、公众、甚至反对者,反对表示他关心,只要愿意出力,为什么不接纳呢?”在张媛团队和理事会齐心协力的努力下,阿拉善SEE会员们积极参与传播筹款,非会费捐赠从2015年的三千多万,到2016年达到六千多万,今年10月底已经破亿。

       阿拉善SEE是企业与公益结合最紧密的地方,也是企业家与理想家争论与妥协的地方,担当秘书长大任之前,张媛看过前秘书长聂晓华写的《其实,没有理想国:阿拉善生态协会秘书长工作笔记》。这本书记录了阿拉善SEE理事会与秘书处的“斗争史”,公益人的理想主义与企业家的实用主义冲突似乎永远充斥于组织。“自从当上秘书长,顶着学业、事业的双重压力,还要面对各种误解和不客气的言语,有好几次都想放弃。但是同时也能感受到更多企业家们的真心和善意,鼓励我继续做下去。”

       企业家讲求效率、投入产出比、规模化可复制,公益人则认为公益的关键是感化人心,是一个由内而外的缓慢过程;企业家认为秘书处员工是花钱雇来协助管理、运行组织的,理所应当对他们言听计从。这些投奔阿拉善SEE的公益人则认为,为了共同的理想和追求,才甘愿不计回报地投入。阿拉善SEE就像是一块公益试验田,经历了许多靠谱和不靠谱的项目,在漫长的试错中,企业家与公益人终于逐渐和解,并形成了一种良好的氛围:阿拉善SEE吸引着真心为环保公益的企业家们,成为组织的中流砥柱。

阿拉善SEE办公室内陈列的奖杯与证书

 

不只是种树、观鸟、捡垃圾

阿拉善SEE在下一盘大棋

       有一位NGO伙伴在阿拉善SEE的活动上发言,说环保有三宝:种树、观鸟、捡垃圾,期待阿拉善SEE不停留于此,其实,阿拉善SEE所做的远不止如此。企业家做公益有独特的优势,资金优势,更重要的是商业思维和组织管理经验,他们总能将商业逻辑应用于公益之中。“就拿种树来说,传统的公益也许是一次性将善款给村民,村民如数种好,交差了事,很少去后期维护,树苗存活率低。阿拉善SEE发起的‘一亿棵梭梭’则是根据树苗的存活率,分期交付给村民,保证了公益项目的效果,政府、村民、NGO组织共同参与,相互补充、互相监督。

       再比如,继‘褚橙’、‘柳桃’大火后,推出当时会长任志强代言的‘任小米’。为了开拓出分销渠道,会员们每人拿出十几万,成立了一家社会企业专门负责收购与分销,还衍生出小米棒、小米蛋糕等一系列很有创意的品类。既‘授人以渔’让阿拉善当地居民挣钱,又让阿拉善SEE品牌借舆论之力得以推广,还能将‘任小米’的收益反哺公益。”

       企业家独到的战略眼光,也在为阿拉善SEE甚至整个中国公益的未来布局谋篇。首先,阿拉善SEE不断发掘和培养环保公益领域新生力量,打造健康可持续的公益圈。他们推出的“创绿家”项目,协助那些富有企业家精神的公益团队度过创业期,共支持207支环保公益团队,审批资助金额累计超过1980万元。其次,为了让污染企业无所遁形,阿拉善SEE推动“中国房地产行业绿色供应链行动”,这是国际范围内第一次如此大规模的基于市场机制开展的行业减排探索,共有89家房地产企业参与行动,涉及产业链的相关企业2000家以上。

       再次,阿拉善SEE也致力于传递先进的公益理念,更有效率地分配公益资源。“总有企业找我们说想以植树的方式做环保,我们往往会推荐更深层面的项目。比如去资助低工资、高风险的一线环保公益人,让这些环保人活得更有尊严,更容易在一线坚持下去,这比种树可能更有价值。”除此之外,阿拉善SEE也在探讨让基金会资效增值的方式。张媛有自己的思考:“善款究竟能不能用来投资?这是一个敏感的话题。也有人认为作为公益组织如果任由公共资产贬值也是更大的失职。我想,如果能聪明地使善款资金增值,继续投入公益项目,比放在银行账户中贬值更明智。”

       以往腾讯“99公益日”项目中,最受关注的是那些病房中亟待救助的患儿。挽救生命固然重要,可是只有让孩子们呼吸到干净的空气,饮用不含重金属的水,吃不会致癌的食物,才能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在阿拉善SEE的努力下,人们保护环境的意识逐渐觉醒。“三年前‘99公益日’期间,我们筹到了四百万,得到1.7万人次的支持;去年,有17万人支持我们,捐款达到2417万;今年,我们得到56万人支持,捐款达到了5734多万,无论是资金还是支持人数都大幅提高。”

 

不能只依靠大咖

真正的公益力量正在苏醒

       同一个问题,不同人问了张媛很多次——“企业家为什么要做公益?”张媛回答:“获得成就感?履行社会责任?造福公众?…都没错,但也都无法解释,为什么任志强先生放下面子,为了募款唱歌、合影、站台;也无法解释,说一不二的王石先生,总为公益向人妥协、鞠躬、道歉;无法解释会长们,一年300多天为阿拉善SEE全职服务。这个问题也许永远都不会有答案,有的只是持续的善行以及更深邃的思考。”

       公益是对社会资源的一种有效、合理的重新配置和开发。当越来越多的家族企业开始传承基业,当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开始成立个人基金会,当公众对企业和企业家的要求不断提高,企业做公益不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既要考虑如何去做,更要考虑如何做好。“阿拉善SEE 中‘70后’、‘80后’、‘90后’、甚至‘00后’越来越多,他们之中有企业二代也有创业一代,与‘50后’、‘60后’心中的家国情怀不同,这些新生力量做公益更多是因为‘我快乐’、‘我愿意’。正如很多人所说,阿拉善SEE不能只依靠大佬,真正的公益力量正在被唤醒,我相信阿拉善SEE的明天会更精彩。”张媛笃定地说。

       时间倒回2008年,张媛结束法国的学习和工作,回国不久,汶川地震发生了,青年志愿者纷纷奔向灾区抗震救灾,张媛深受鼓舞,想加入志愿者的行列,可惜她没能如愿去汶川。冥冥之中有股力量引导她走上公益之路,她先后服务于深圳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深圳市志愿服务基金会、阿拉善SEE等多家公益组织。

       两年前,张媛参加北大光华社会公益管理硕士的学习,为她带来了新的事业;两年后,她成为“北大光华·益行者”的一员。“在公益圈呆久了,我期待破壁,跳出局限,所以到光华学习,换个视角看世界。无论是企业家还是公益人,系统的、专业的管理知识都是必备的,如果北大光华益行者项目能从知识、方法、思想上帮助他们,提升他们,从而更好地做公益,这本身就是非常大的善举。”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阿拉善  阿拉善词条  折射  折射词条  公益  公益词条  镜子  镜子词条  一面  一面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