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共识】WWF中国总干事卢思骋:对生态文明的思考

9月3日

中国生态环境部和

联合国环境公约秘书处

 

共同发布了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CBD)

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的主题

 

 

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中国第一时间表示对公约主题发布表示支持。下文是WWF中国总干事卢思骋对此次主题“生态文明”的思考。

 

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总干事 卢思骋

 

 

2020昆明生物多样性大会,引领世界共建”生态文明“

 

 

2020年10月,大会将在中国昆明举行。

 

届时,1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万多名代表将齐聚昆明,经过2周的激烈谈判,出台一份“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

 

它将包括2020年之后,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希望达到的具体目标、达到方法、资金来源等核心议题,为全球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制定规划。

 

世界在期待,2020年的昆明能夠成为2015年的巴黎,凝聚全球共识,在气候变化问题上达成“巴黎协定“之后,让人类能在自然保护问题上达成”昆明方案“。

 

2017年,美国宣布退出“巴黎协定”给全球环境事业蒙上厚重的阴云。而中国生态文明”的提出,让人们把期待转向中国

 

2020昆明生物多样性大会对于中国引领世界共建”生态文明“而言,是一个绝佳的机遇。

 

然而在全球范围内实现气候与生物多样性目标,这是一个复杂而有巨大的挑战性的任务。世界在关注,中国是否能够成功担任全球环境领域的领导责任。

 

 

推动“生态文明”观念的全球传播,形成新共识生态文明

 

 

中国不仅经济规模庞大,更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又确实在努力保护生物多样性,并在很多方面已经看到成效,可以为世界其他地区树立榜样。

 

随着“生态文明”的纳入国家叙事,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可以相互依存的概念开始得到认可,构成了改革和经济发展的基本原则之一。

 

这体现了全社会在气候变化、自然衰退和社会不公三重危机之下,所需的广泛而彻底的改变。

 

然而取得如巴黎一般强有力成果的挑战极为巨大,需要在外交上、机制建立上有更充分的准备。

 

中国可以借CBD的契机,开展更多外交谈判、更多的国际交流,推动“生态文明”观念的全球传播,在全世界形成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同繁荣的新共识。

 

 

三重危机之下,文明的再思考

 

 

我们需要理解财富和权力不是文明的唯一组成部分。

 

最严重的环境问题往往来自社会的不平等;而在实施保护措施的时候贫困往往是个关键障碍,而某些环境政策可能会被曲解为对穷人的不公。

 

此外,低收入家庭为了“跟上富人”而增加消费,而这种地位焦虑心理加剧了消费主义及其生态影响。

 

如果放任这种社会不均衡的扩大,我们也很难达到环境目标。如果世界要努力实现生态目标,就不能忽视变革的“文明”维度。

 

全球正处在气候、自然与社会三重危机之下,危机会为改革带来机遇,而改革需要指导思想。现在已经到了需要有一个新的普世价值的时候了。

 

 

这样的新共识,需要建立在丰沛科学依据上,保护现存的自然、恢复被破坏的、最终扭转自然衰退的趋势,共建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同繁荣的新篇章。而这,正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精髓所在。

 

WWF愿意全力支持中国,在全球范围内推进达成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共识。

 

 

 

中国的故事,为世界所知

中国的经验,为他国带来启发

让“生态文明”的观念,在全球获得理解

让昆明2020,为地球的绿色未来带来转机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卢思  卢思词条  干事  干事词条  中国  中国词条  共识  共识词条  生态  生态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