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语
自2017年起,墨卡托基金会与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合作开展中国基金会秘书长访欧项目。2019年,来自不同类型基金会的8位秘书长作为访欧团成员,在为期10天的行程中参访了罗伯特·博世基金会、新责任基金会、柏林社区基金会、墨卡托基金会、关税同盟基金会、比利时伯端王基金会、4WINGS基金会等形态丰富、背景各异的基金会,同时也前往德国基金会协会、德国基金会学院、德国基金会中心、欧洲基金会中心等平台型组织进行了交流和访问。
作者简介:
王志云,曾先后在大型国企和知名外企就职,2007年进入非营利领域后,负责上海屋里厢社区服务中心的创立和管理;自2013年6月全职担任上海联劝公益基金会秘书长一职。近年来经常受邀担任政府招投标项目的评审委员;并围绕“组织战略与团队管理”、“筹款”等主题,对全国各地的社会组织开展培训;先后担任福特汽车环保奖和险峰行动导师。
▲上海联劝公益基金会秘书长王志云
以下是演讲正文~~
2019年6月10号到20号,我跟随墨卡托基金会支持的2019年中国基金会秘书长访欧团,前往德国和比利时,与8家基金会、4家行业支持机构分别进行了交流学习。因为是第一次去欧洲参访公益慈善组织,相比较之前相对比较熟悉的美国同行的参访交流,的确是一次略带颠覆的认知之旅。
德语中的“Stiftung”似乎可以翻译成中文的“基金会”,但其对应的组织型态之丰富多样,远超我们的一般理解,包括公法意义上的基金会、民法框架下的基金会、协会和有限责任公司等等。
德国的基金会有点“英雄不问出处”的感觉,不论其注册形式是什么,只要政府的税务部门依据税法确认其符合“公益性”的定义,并判断其设立目的符合公益清单、慈善清单和宗教清单中的任何一条或几条,就可以被认定为公益基金会,从而具有免税和公募的资质。
也许是因为我的机构——上海联劝公益基金会,是一家独立的筹款型的资助基金会,自然地,我会对德国基金会运营之根本——资源的募集和管理,比较感兴趣。因而,我在整理回顾参访收获的时候,主要围绕“资源募集”这个视角(在这里,资源狭义化为资金),从“钱从哪里来”、“保值增值”和“筹款方式”三个方面,对中德基金会进行了异同分析。由于上文所述的原因,在以下对比分析中所涉及的德国基金会,主要指在民法框架下设立的基金会。
在和德国基金会以及德国法律专家进行交流时,有一个重要数据被提及,那就是德国约22000家民法基金会中,大概只有5%-10%的基金会需要进行筹款;其余主要依靠设立之初的注册资金及增值部分开展工作。
按照2018年1月出版的《中国基金会发展独立研究报告》中对国内基金会的分类,我大约推测了一下,目前国内需要筹款的基金会至少占据所有基金会的六成以上,可以说关于钱从哪里来这一点,咱们和德国同行的差异不可谓不大。
需要关注和澄清的一点是:虽然德国基金会绝大部分都不需要进行筹款,但并不意味着,只有富裕阶层才能设立基金会:在德国设立一家基金会的注册资本只需要5万-50万欧元(依据不同的州有所不同)不等,平均而言要低于国内设立基金会的门槛。这或许意味着,德国基金会并不一味地追求资金规模,或者将社会影响力仅仅等同于资源总量;而是不论规模大小,都紧紧围绕各自的设立目的走自己的道路,从而共同构成了一幅丰富多元的行业图景。
德国政府要求基金会的资本金必须进行投资并且保值,大部分的基金会通过保值增值活动产生的收益,可以覆盖基金会的运营和项目费用,这一点也和国内的情况略有差异:大部分国内基金会,即使有保值增值活动,收益部分恐怕也主要贡献给了基金会的行政运营经费,而很难覆盖项目经费。
2018年国家颁布《慈善组织保值增值投资活动管理暂行办法》之后,越来越多的基金会开始关注保值增值活动,或许假以时日,国内也会涌现出一批依靠资金的保值增值就可以推动公益事业永续发展的基金会。
虽然德国的基金会只有极少部分需要筹款,例如本次我们参访交流的12家机构中,只有三家基金会提及了他们的筹款工作,但我印象极其深刻,原因在于:虽然从筹款形式上,他们和我们很类似,基本上都是以一个具体的公益项目去筹集资金;但仔细了解,会发现,在这些以项目为导向筹款的过程中,他们特别强调的是:
1、要保持机构的独立性,虽然捐赠人都有自己的意愿和偏好,但作为基金会,我们不能迷失自己的初心和工作目标,不能轻易地让捐赠人决定我们的工作选择,尤其是和大额捐赠人沟通合作的时候;
2、重视捐赠人参与,为捐赠人提供丰富的项目参与机会,把捐赠人视同基金会的伙伴;
3、钱是手段而非目的。筹款,不是钱越多越好,而是满足项目和基金会工作目标即可。
国内的基金会在筹款时,有多少愿意主动遵循以上三点?又有多少在实际筹款工作中真正做到以上三点?实在值得深思。
综上所述,我的感受是:
基金会作为社会资源的整合平台,能够吸引和动员资源,是关键;
而在吸引和动员资源之前,需要对自己的价值有认同和自信;
在吸引和动员资源的过程中,要坚持传递自己认可的公益价值给社会和捐赠人;
在尊重捐赠人选择的基础上,不放弃公益价值的输出。
影响捐赠人和获得捐赠人认可,是价值互换和共融的结果!
关于访欧项目
墨卡托中国基金会秘书长访欧项目(以下简称“访欧项目”)为墨卡托基金会在中国开展的“国家与社会-中国未来合作伙伴”主题项目中的子项目,通过遴选国内优秀的基金会秘书长,前往德国及比利时进行参访交流活动,以促进中欧在基金会领域的知识交流和经验分享,推动中国与德国以及其他欧洲国家民间组织之间的友好对话。
主 办 方
墨卡托基金会于1996年在德国埃森市注册成立。2008 年起,将中国确定为其国际战略工作地区,加强与中国的交流与合作。在中国,墨卡托基金会将“理解社会关系”与“强化跨文化行动力”设为其重点工作领域,与中国合作伙伴共同开展了“国家与社会-中国未来合作伙伴”、“墨卡托中欧公益领导力伙伴”、“中欧民间组织互换”、“墨卡托交流计划”和“中德未来之桥-青年领导者交流营”等项目。2014年,墨卡托基金会北京代表处正式注册成立。代表处的成立也彰显了基金会与中国战略发展合作的决心。
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英文名称China Foundation Forum,简称基金会论坛,CFF)是中国社会组织促进会和有志于追求机构卓越、行业发展的基金会自愿发起的行业平台。2008年在民政部民间组织管理局(现名为“社会组织管理局“)指导下,八家机构发起“中国非公募基金会发展论坛”,2016年正式转型升级为“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2017年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秘书处在北京市民政局注册为北京基业长青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基金会论坛坚持开放共享、追求卓越,旨在加强中国基金会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建设中国基金会行业生态系统,使基金会行业成为有效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良好运转的重要力量。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基金会论坛现已成为公益行业最具活力和影响力的知名品牌之一。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