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基金会战疫群像记录系列】“你还好吗?”我们问了50多位战疫中的基金会工作者

 

 

 导读: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启动“战疫中的基金会”专题行动,希望展现中国基金会行业参与疫情防控的行动与贡献。3月初,我们在专题的基础上联合12家基金会共同发起“基金会工作者战疫群像记录计划”,旨在记录和呈现中国基金会工作者在抗击新冠疫情中的真实经历和感受。截至今日,包括发起方在内,共收集到17篇完整的人物故事,还有超过30家基金会的50多位工作者通过表单描述抗疫经历。

 

 

这份数据并不多,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和理解基金会工作者的抗疫日常,透过他们去更近一步看到我们的基金会在做什么,疫情基金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策划、整理 | 洪峰   排版 | 胡葵玉

文章中的引用均来自公开渠道或经本人同意

 

明天和意外,不知道哪个会先来。

 

 

新冠疫情的突如其来打乱了原本正常的生活和生产秩序,原本是喜气洋洋、阖家欢乐的春节却因为疫情而被蒙上复杂的阴影。尽管春节假期一延再延,但很多基金会工作者很早就忙碌了起来,甚至在春节之前“无缝上岗”,连假也没休。

 

 

01  第一次得知疫情消息的反应

 

 

你是在什么时间得知疫情的消息?那时你怎么想?是否想过它会如此严重,在持续了两个多月、并且在中国出现好转时又在全球多点爆发?

 

 

 

面对疫情,不少基金会迅速调整工作方向,用一己之力或购买/运送物资,或支持冲在一线的工作人员和公益组织,或关注社区防疫抗疫的工作等等。

 

 

敦和基金会@黄佳是在大年初三接到秘书长陈越光的电话,当时基金会已经高度关注此次疫情,放下电话后,她迅速联系了两家正在筹集救助物资的公益组织,得知一线⾏动机构已经开始筹资、联络筛查物资购买渠道、获取疫情地区的实际需求。那段时间,黄佳做的最多的事就是讲话,微信、电话、群语⾳......

 

 

*图片来源:敦和基金会 — 抗疫中的临时办公室

 

 

1月21日,上海联劝公益基金会@西桐第一次开始接触和疫情有关的项目,和商家议价,和医院确定需求,联络志愿者车队,解决运输问题……随着工作的开展,焦虑逐渐侵占了她的生活。

 

 

千禾社区基金会@黄励刚开始有些矛盾,一方面,从互联网上得知许多自救互助志愿组织给她带来战胜疫情的信心,另一方面,一回到现实世界,又被日渐增加的无所作为、无力感困住了。1月底,工作团队经过几番讨论终于决定:开放小额资助支持防疫行动!

 

 

伴随疫情,多维度的社会问题和多方面的弱势群体持续涌现。I Do基金会@徐航介绍,基金会开始关注社区、帮助困境中的老人。除了生活物资的缺口,还收集了他们面临的生活、医疗等方方面面的实际困难并向有关部门反馈。

 

 

* 图片来源:IDo基金会 — 生活物资送给老人

 

 

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老路第一次得知疫情消息的时候,常年记者的职业嗅觉让他明白,这将是一次巨大的挑战!甚至可能是比2003年非典更严重的挑战。他先让自己的家人做起了防范工作,并通过朋友圈希望让大家不要掉以轻心。有很多朋友嘲笑他“胆小鬼” ,但是“怕死的人” 做“胆小鬼” 又有什么呢?

 

 

大年初二,@蔡文方及广东绿芽基金会在了解到湖北地区对防疫物品及女性生理用品的需求后,紧急对接联系了几家企业、基金会,向疫区捐赠善款和物资。蔡文方还携机构发挥社会组织的力量,开展了线上诗歌朗诵活动。

 

 

成都市锦江区社会组织发展基金会@杨娟能想到最直接的支持抗击疫情的方式就是捐赠,所以在疫情初期分别向四川省慈善总会和武汉红十字会捐赠了100元。与此同时,基金会也安排了她所在部门负责对接进口物资捐赠事宜,不少事情也是“在学中做,在做中学”。

 

 

“我们能做什么呢?”“我们能否批量采购呼吸机或者制氧机发往武汉?”95后大爱清尘@师先存首先在机构工作群里问起。呼吸机、制氧机的缺口导致湖北省很多医院陷于被动。师先存的工作就是要落实这最后一步。从机构决定参与湖北抗疫行动以来,他几乎每天都从早上9点工作到晚上12点,连续一个月没有出门。

 

 

02  每天做得最多的一件事情

 

 

@娟 和同事们开会(戴着口罩,每人距离一米以上)。

 

 

@ Diane 每天都在电话沟通筹款方案和项目执行问题。

 

 

相隔2米远办公(上)*图片来源:爱的分贝

线上会议(下)*图片来源:千禾基金会

 

 

@ Sophie(成都市武侯社区发展基金会) 和第三方执行机构进行沟通,发邮件、打电话等等。

 

 

@甲甲(北京病痛挑战公益基金会) 核对药物援助的信息、电话回访,整理、制作各种表格并梳理数据。

 

 

@林小宇(永泰县乡村复兴基金会) 在基金会顾问岑晓华老师及一些关心永泰的爱心人士的支持下,我们辗转从印尼采购到了15000只口罩。从订口罩到拿到口罩,过程中也是着实焦虑;在等待口罩来福州的过程中,也是天天打电话关注口罩的“一举一动”。

 

 

@以梦为马的王先生(湖南佰骏医疗基金会) 电话回访此前救助过的肾衰竭患者,看他们在封路的情况下,还要每隔2~3天做一次血液透析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地方。

 

 

@小鹿 跟爱德基金会海外平台运营同事描述、解释、编辑国内疫情及爱德战报,外加各种商量。

 

 

@温晓萍(李恩三慈善基金会) 每天带着几百位志愿者们坚持早起学习,线上培训52位志愿者们为重度残疾家庭,“一家多残”的困境家庭做疫情物资、生活物资关怀。每天打几十上百个电话做一线医院调研,残障人士调研……

 

 

@黄丽蓉(广西协力扶助基金会) 每天接到至少50个来自捐赠方、受助方的咨询电话;每天发放、搬运抗疫物资,发放批次高达15批;每天清点库存并坚持在微信公众号向社会公示收支及物资分发情况。

 

 

 

 

03  抗疫中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

 

 

@邓晓琳(招商局慈善基金会)为了不流失任何一批防疫物资的采买,大家手机不离身,全天候在线待命,有问必答有求必应,经常要同时处理好几个订单,真恨不得自己多长几只手。那段时间,最让我煎熬的事情莫过于洗澡了。看不见手机的时候,每一分每一秒都显得特别漫长,生怕口罩就从指缝间偷偷溜走。

 

 

@泽旭(阿拉善SEE湖北项目中心) 捐助活动结束后,每项统计表格需要按收入、支出、捐赠数量、捐赠人、接收单位拆分,一向数学不好的我,提心吊胆。

 

 

@黄胖(爱德基金会)生怕在稿子中写错物资流向的地名!湖北地名太相似了!荆州、荆门、天门、黄冈、黄石……

 

 

*图片来源:飞快手抄湖北地名的乐乐

 

 

@冯小娟(正荣公益基金会)最近工作上事情比较杂,某天半夜做梦,梦到一个项目的进展没提交,一下子惊醒,下楼开电脑办公,发现其实已经update给同事了,难道我已经进入无意识的机械操作的状态?

 

 

@徐健蓉(世界健康基金会)中国政府部门为了我们的物资早日到武汉,协调了中国的飞机接力我们美国飞来的UPS飞机,继续从上海飞武汉。本来我们准备公路去武汉的。

 

 

@丫头 机构没有外汇账号,在日本采购的防护服由朋友代付,现在要把钱转给朋友,手续有些繁琐。而且对此业务不熟,出纳和会计都在居家隔离,整个过程就像闯关游戏,一关接着一关,忙了一周。

 

@刘倩微(广东省德胜社区慈善基金会)也会有无力的时刻,当我们知道社区一线的伙伴只能用一次性雨衣代替防护衣,用过的口罩经酒精消毒后重复使用,我们都会尽全力联系身边所有资源去寻找抗疫物资。

 

 

@章鱼(国强公益基金会) 采购物资是我们当时遇到的最大困难,因为疫情防控,资源非常不足,我们寻源国内外,和外国友人交流物资采购,全英文交流,收集资质、询价等。

 

 

@洪磊 很多部门要求提供材料、报送信息,占用大量时间。

 

 

04  疫情对工作/基金会的最大影响

 

 

 

近一半的基金会工作者认为疫情对机构影响比较大的是项目管理、实施和资金筹集,尤其是项目管理和实施。关于疫情基金会的具体影响,目前尚没有完整的数据分析和报告。

 

 

@joy已经资助和计划资助的项目均受到疫情影响,项目计划和实施需要根据疫情发展情况进行调整和变化;机构也努力在特殊情况中寻找机会,比如资助线上开展服务的机构、通过线上进行宣传倡导等。

 

 

@粽子麻麻 基金会的工作,是围绕着教育开展的,现在因为疫情情况,学校都无法正常开学,所以这一系列的活动,也就暂搁下来。

 

 

直到现在,仍然有不少机构实施居家办公,在北京,不少复工的机构也需要按照相关规定限制上班人数。疫情在一段时间内改变了我们工作方式,当我们问到基金会工作者在家办公的感受时,“自由”“高效”出现的频率颇高,通过词汇分析可发现,高效率的背后充满了紧张。

 

另一面,在家工作也有许多不便,怕打扰家人或被家人“打扰”:

 

 

福建省恒申慈善基金会@陈芳 在家办公最大的难度就在于我有两个幼小的女儿,她们目前还不能理解我为什么在家都不陪着她们玩游戏,为什么到时间点了不能陪着她们睡觉。我只能告诉她们我在和时间赛跑,虽然她们还会继续问,时间是什么?也罢,将来她们肯定能懂。

 

 

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老路说自己是一个“坐(作)家” ,用他的话说“每天四十八小时,这里便是他的战场”。在家办公使得生活和工作不得不交织在一起,基金会特殊的工作量所带来的疲倦度是前所未有的。@谢鹏说,他从春节回家至今,真正意义上只休息了两天;新晋宝妈@安妮说,其实有时候打扰到家人觉得挺对不起他们的……

 

 

05  为基金会行业在疫情中的表现打分

 

 

 

平均分:7.61分

 

 

整体而言,基金会工作者对此次基金会的抗疫表现还比较满意,“反应及时”“迅速”是大多数人的反馈。也有一部分人表示失望,他们认为“专业稍显不足”“基金会还可以做得更好”。

 

 

06  基金会正在做的 VS 理想情况下个人想做的

 

 

如果你可以为机构做一个决定,针对疫情,你会开展什么项目?

 

 

在这个问题上,对比基金会目前正在做的项目,我们发现基金会工作者的“理想” 呈现以下两个特点:

 

 

• 预防性的工作,如医学研究、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培训

• 非物资直接支持类工作,如心理援助、公益电影

 

 

07  疫情结束后最想做的事情

 

 

抛开基金会工作者这个身份,他们和我们一样是普普通通的人,疫情结束后,大家想做的事情没有什么特别不同,当我们能摘下口罩自由呼吸,我们想好好休息、陪陪家人、见见朋友、大吃一顿、继续学习、提升自己……

 

 

最后 

 

我们感谢各位基金会工作者对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的期待和建议,你们为我们接下来的工作提供了非常好的思路:

 

• 开展行业研究,总结回顾基金会的表现

• 整合公益资源,推动基金会高效、创新

• 设置专题研讨,促进交流、分享经验

• 加强行业发声,扩大媒体传播

 

至此,“基金会工作者战疫群像记录计划”告一段落,但是基金会论坛的“战疫专题”将继续升级。我们依然鼓励更多的基金会撰写和发布自己机构的人物故事,未来条件允许,也许我们可以一起出一本“人物故事集”,作为参与这段难忘时光的纪念。

 

读到这篇文章的你,欢迎向身边的家人和朋友转发,如果你也有在基金会工作的朋友,可以把这篇文章发给TA,并给TA发一声问候。

 

 

 

致谢

 

 

联合发起

 

 

广东省千禾社区公益基金会、北京三一公益基金会、招商局慈善基金会、福建省正荣公益基金会、永泰县乡村复兴基金会、广东省绿芽乡村妇女发展基金会、北京爱度公益基金会、浙江敦和慈善基金会、上海联劝公益基金会、福建省恒申慈善基金会、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成都市锦江区社会组织发展基金会

 

 

支持媒体

 

 

公益时报、公益慈善论坛、凤凰网公益、中国发展简报、山西晚报

 

 

志愿者

 

 

邓诗琪 孙长兰 唐楠 胡葵玉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群像  群像词条  会战  会战词条  基金会  基金会词条  工作者  工作者词条  还好  还好词条  
公益

 渴求精神权益的工人们

 “我无法改变出身,但我有权获得培训和学习的机会。企业不应该把我们当成机器上的螺丝钉使用”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以80后、90后为主力的新一代产业工人...(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