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故事】有过低薪、迷茫…...重新择业,仍选择温暖善良的社工行业

 

 

讲述人:陈琪,助理社会工作师,就职于泉州市海西社工事业发展中心,从事流浪救助领域社会工作。

 

 

 

 

 

在四年的社工学习生涯中,出现频率非常高的词汇是“迷茫”:迷茫社会工作是什么,迷茫自己是否适合走这条路,当周围的同学一个个转专业之后,迷茫是否还要坚守,择业的时候面对低薪和知名度低等困境迷茫“社工”代表的未来。那如果重新选择,你还会选择社会工作吗?我问自己。我想答案依然是肯定的。

 

 

因为,除了“迷茫”,还有温暖与善良,还有希望和远方。知识与趣味一体的专业课堂初接触社工专业,太多未曾听说的词汇和短语迎面而至:“助人自助”、“用生命影响生命”、“同理心”……

 

 

像是推开一个新世界的大门,不知不觉就被这些充满温度的字眼所感染,并将之纳入自己的生命历程。社工的课堂是丰富多彩的。教学场所不是局限在四四方方的教室,学生也不必要每节课都整整齐齐限于座位上。

 

 

我们可以在自我成长课堂上畅所欲言,可以围坐在地上模拟各种类型的小组,可以走进一个个的社区去了解居民的喜怒哀乐,可以到城市的街角、学校的食堂后厨甚至留守儿童的家中去实地了解他们的服务需求,还可以在各类历奇体验中挑战自我,思考如何帮助服务对象跳出安舒区,实现自我的改变。

 

 

四年的专业学习是我开展社工工作的基础,这些专业课程不是为了形式创新而哗众取宠,而是真实地将社工方法、价值观融入其中。每当我回顾这些学习经历,不仅是把它们看作趣味性的回忆,并且能够从中不断审视自我和审视工作方法,是一笔取之不尽的宝贵财富。

 

 

思考和感悟并重的暑期实习

 

 

如果说专业课堂是打开社工之门的一把钥匙,那么专业实习则是一条帮助将价值伦理和社工方法逐渐内化的道路。大二结束的那个暑假,学校安排我们进行暑期实习。我和另一个同学被分往某综合医院精神科的工娱室,负责组织和带领住院精神病人的日常活动。

 

 

说实话,尽管在实习前导师进行过专门的知识普及,但我们对“精神病患者”这一群体仍然带有恐惧和不好的猜想。每天进入医院前都忍不住要做深呼吸,在带领日常活动的时候也会害怕患者突然发病产生攻击行为。“有色眼镜”是在和他们的接触中一点点地摘除的。

 

 

在日常活动中,我们能够很清楚地感觉到服务对象对于穿着白大褂的工作人员的信任,不管是医护工作者还是社工,也非常乐意边做活动边和我们聊天。他们都是可爱的人,和我们一样放声大笑,也有难以抑制的痛苦。

 

 

当他们渐渐对我们打开心房,我们会一起经历他们过往的人生,理解他们的过激行为,接纳他们的负面情绪,尽可能协助他们排解并寻找到新生的希望。有一位服务对象让我印象深刻,她是一位母亲,她的孩子海外留学过程中因为学业压力和生活压力患上了精神分裂症,只能回国。她陪孩子一同前往医院治疗,自己也因为忧思过重罹患抑郁症。

 

 

母女二人一同住院。见到她们的时候,女儿在参与陶艺制作活动,母亲则在一旁阅读《圣经》。她说一定要给自己找到精神支撑,不能被抑郁打倒,这样她才有力量带着孩子回归正常生活。我深深地被这一幕幕感动了。

 

 

我能够感受到患者接受治疗时候的痛苦,药物的副作用和周围人的歧视以及无法自我控制的无力感,以及给家庭造成的困扰都会让他们深感压力。对于年轻的患者来说,结婚生子都可能成为奢望。但是,所有精神病患者都还存着对生活的美好向往,他们按时吃药、复诊,很努力地想让自己恢复回到正常的社会生活中来。

 

 

“生命不是手段,生命本身就是目的”,这是这次经历带给我的生命感悟。作为一名医务实习社工的一个月,真正使用社工知识和技巧的次数并不多,但就是在活动与交谈中,我走进和理解了一个既特殊又普通的群体,去除了以往的偏见。实习结束之后,当周围的人们谈到精神病患者时,我会告诉他们,这是一群很努力想要活着的人。

 

 

挑战与成长并存的工作岗位

 

 

临近毕业找工作时,我将目光转向家乡泉州。中间经历了长时间的犹豫和挣扎,但现在非常庆幸自己的选择。在众多机构中,我选择了泉州市海西社工事业发展中心。

 

 

试用期的两个月,我于某社区社工服务站协助开展社区服务。酸甜苦辣都有,在这两个月中,我能够耐心地和社区老人聊天,了解他们的生活和愿望;能够独立策划并完成一场社区活动;能够带领儿童之家的小朋友度过一个快乐的下午,总的说来,社区工作是纷繁复杂的,也最为贴近服务对象的日常生活。

 

 

这是我的第一个社工工作岗位,或许并没有让我使用很多的社工技巧,但它真正让我走进基层,接触生活中最真实的服务对象,是我真正投入社工行业不可缺少的过渡阶段。

 

 

2019年4月,我正式成为救助服务领域的一线社工服务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这个身份之于我是一个新的挑战。流浪乞讨人员,他们和精神疾病患者一样都面临着社会的偏见,并且,他们是真正游离在主流社会之外,属于社会的“边缘人”,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更加底层的弱势群体。

 

 

很多人对流浪乞讨人员的印象都是“不去干活”、“骗钱的吧”,而在工作中,我确实会遇到一些好逸恶劳的服务对象,当链接工作资源的时候,他们显得毫不关心,或者抱怨工作工资低,没有包吃包住,用各种理由逃避工作。

 

 

但用优势视角去看他们也能找到一些改变的契机,例如,有的流浪者有当兵的经历,是觉得难以融入变迁过快的社会所以选择流浪生活,但他身上仍然存在能坚持、有耐力等优点,和他一起回忆军旅生涯,唤起他的刚毅品质,是能够激发他自立自强的愿望的。

 

 

这几个月间,也会对一些服务对象的困境感到束手无策,但更会因为帮助他们回归家庭、回归到正常生活而心生欢喜。这半年多来,项目团队紧密配合,帮助多名出走或走失流浪者找到家人。

 

 

其中,有一位年逾80岁的老人因为和家中儿媳争吵愤而出走,在街头流浪露宿多日。由于方言不通,老人和我们的交流频频出现障碍,老人一度显得很急躁。

 

 

我们只能先安抚住老人,之后分别利用头条寻亲、警务大数据等渠道帮助老人寻亲。

 

 

最终,通过各方的努力,我们联系到了老人的女儿。当看到她们两人见面时紧紧抓握在一起的手,满足感和自豪感就会油然而生。实务经历也让我有不断提升专业能力的机会。在服务过程中,考虑到流浪人员流动性大等特点,我尝试了新的工作方法,例如将定期小组压缩为短期工作坊。

 

 

活动开展后对工作方法的优势和不足进行分析,促使我完善服务方案和改进服务水平。我很愿意在救助领域继续探索,在反思中得到成长。对于我来说,一线社工这个身份充满了责任感和神圣感,在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还会在一线从事社工服务

 

 

我将继续携手通力合作的项目伙伴,为处于困境中的群体带去资源,激发他们的潜力,让他们更快地走出阴霾,拥抱阳光和温暖。我想,这就是我作为一名社工的初心和使命。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社工  社工词条  择业  择业词条  善良  善良词条  迷茫  迷茫词条  温暖  温暖词条  
公益

 【观点】CFF思想峰会:条件越艰...

导读:8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随着我国迈入新发展阶段,改革也面临新的任务,必须拿出更大的勇气、更多的举措破除深层次...(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