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我已北漂三年多
三省吾身
为什么来国内工作?
为什么做社会工作?
为什么还要坚持着?
刘伟雄-小苗医疗项目高级督导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毕业州拉墩于奥州拉敦普大学商业系(人力资源)学士学位、南澳大学社会科学(辅导)硕士。
1:
在国内 我做社会工作的纠结
选择这工作的主要缘由是2014年我到云南昭通当志愿社工参与鲁甸地震赈灾,过后就萌起了来中国发展的念想,我在2017年来了。
当初是带着来国内浸入学习,扩展自身视野,同时也希望借助在新加坡20年社会工作的经验和同工分享,共同进步与成长。
工作中,认识好多年轻的小伙伴,他们大学毕业后就直接加入基金会工作,怀着助人的初心努力工作了几年。
可是他们对于社会工作的前景不明朗,尤其因为疫情和生活影响感到郁闷、想要有爱情和婚姻,却对未来生活担忧、有些为了亲密关系、家庭、孩子而烦恼、甚至有的为了获取较高的工资想辞职转去企业的工作等等。
对于伙伴们的纠结难处我也颇有感触。
的确,看到伙伴们刚入职的时候,满腔热血,充满奇思妙想的思维为社会做奉献,想改变社会。
但是慢慢地,随着实务经验增加,职业倦怠也随之而来,对工作的热情迅速地消退,开始需要强迫自己拖着身子去上班。
现在的社工行业竞争力不够,专业优势不明显,社会认可度低,工资低但工作多,压力大,经常就是夹心人。
譬如在政府购买的服务和实际发现的居民需求不匹配时也只能为了指标硬着头皮去做完服务,加上社工行业晋升渠道不多,无力感等等都是现实的问题。
2:
以上纠结点还有药治吗?
01:
个人观点,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重点在于改善社工薪酬待遇
在中国,社会工作作为一个专业领域,已经走过了30年的历程。
从改革开放初期的恢复重建,到社工实务和职业化的探索,多年来,社会工作已被列入为国家认可的社会职业。
其重要性自2015年以来屡次被国家高度重视,加强社会工作事业发展与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已经成为我国的重要战略部署之一。
同时,社会工作在我国发展迅速,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实施了一系列社会工作服务项目,惠及越来越多的群众,各大高校也积极开设社会工作本科、硕士专业,每年培养3万余名社会工作专业人才。
2008年汶川大地震,是中国社会工作真正让大家认识到专业社会工作的重要性,让有关部门意识到社会工作可以解决社会服务和管理的问题,帮助当地社区,帮助当地基层政府组织起来。
然而,社会工作需要大量具备专业素质的社工人才,而当下包括养老服务、安宁缓和、儿童服务、青少年服务、婚姻与家庭服务、精神康复服务专业社工队伍的建设,国内还处在起步阶段。
其实要做好社会工作,除了需要社区、社会组织和社工机构的“三社联动”,还必须进一步提升社会工作的整体素质。
而要提升整体素质就更需要靠政策的推进,比如今年10月23日北京市卫健委发布了《关于发展医务社会工作的实施意见》,于2025年实现全市医疗机构医务社会工作全覆盖是振奋人心的。
后续,更期待政府出台一些能“拴心留人”的政策,每年把更多社工专业的毕业生吸引住,留在对口的岗位上。
例如在新加坡会发布所有相关的社会工作岗位级别的工资推荐准则,政府率先以身作则启用工资准则,并鼓励社会机构作为招聘专业人才的依据。
个人认为提高社工的薪酬待遇是留住人才重要的条件之一。因为社工不能单靠情怀,所在机构更需要给予足够的经济支持,提升福利让他们在工作中无后顾之忧,从而提高竞争力,确保能够留住人才,机构才能有机会持续稳健发展。
我这么说大家或许没有什么概念,举个例子,在新加坡,应届社会工作本科毕业生每个月的工资是北京市本科毕业生的3倍。而新加坡和北京的日常生活费相比之下相差不多,但是,帝都的房租却比新加坡还贵......
02:
令人尊敬 又让人误解:我是社工
社工,是一个专业社会职业,是受薪人员,也被誉为“社会治疗师”。
社工的主要职责是对各种社会问题和各类处于困境的社会成员进行专业化“诊疗”。
主要服务对象是包罗万象的,从胎儿到老年人、家庭、社区等,服务领域涵盖“全人”涉及身、心、灵、社层面。
多年来在社工主导下,利用社工专业技能开展社会工作,广大招募志愿者积极参与,服务对象享受专业服务的同时,社会组织专业程度也在显著提升。
简而言之,社工群体是现代社会管理与服务的重要力量。
但现今还有不少人,以为社工就是志愿者,将社会工作和志愿者服务混在一起产生误解。
首先
要让人们对社工行业有更准确的认知,这必须靠社工们自身的努力。
如果社工本身都不尊重自己的职业,不积极推广社会工作,无法展现专业社会工作的功能,那谁还会认可社工。
举个例,在医院举办节日活动,重要的不是完成活动流程,而是在筹备期间与医护人员的沟通与配合,善用资源,在活动中对服务对象的尊重、关怀与引导。
从社工的参与,体现出医学人文让服务对象感受到真诚与温度,从个案服务和小组带领中体现社工的专业性。
其次
社工特别需要所在机构提供的支持,不仅仅是工资和物质福利上的支持,更需要身心灵支持。
就像春苗所设置的督导团队,除了负责内部的培训和研发,还定期通过同工的近况着手,给与社工情绪与心理支持,辅助他们的个人与专业成长。
再次
合作机构比如医院、街道办事处,社区等也需要对社工持有尊重的态度。
不仅仅是对社工工作的配合,最好真正了解社工能做什么,发挥出他们的专业能力,促进社工与服务对象建立良好关系。
同时,也要让服务对象知道社工的存在与作用,方能更好地体现社区社会工作的价值和功能。
最后
是购买方的信任。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既然购买方选择了社会机构就应该赋予信任,相信他们的能力。
比如社工在实际情况中往往出现服务对象的需求不符合的情况。
但是,购买方会将指标作为硬性要求,很多时候社会机构为了生存只能含糊的、绞尽脑汁又违背初心对应指标汇报工作直到购买方满意为止。
其实,如果指标可以更为弹性、在良好的监督下留有些许灵活性,肯定会更使服务开展得更为顺利,更有效果。
03:
社会工作不是比谁的最好
而是是否合适:发展本土化社会工作与研发
真正追朔起来,中国社会工作历史是比较长,有将近一百年的历史。早在1920年代就有燕京大学、沪江大学等都开展了社会工作学科。
但是当时没有现代工业,没有经济起飞,社会工作就没有获得发展。
在社会工作专业领域,西方的社会工作发展是自然的过程,我们是近30年加速的过程,我们的社会工作历史虽没有西方国家长,但我觉得社会工作不是比谁的最好,而是是否合适我们。
我们不必与其他国家相比,也不完全能照抄西方的东西,因为中国古代已有社会工作思想,我们有自己的社会工作土壤,有国情需要考量,有自己的特色优势,应该结合种种优势和力量发展适合我们本土化的社会工作。
比如,我刚入职春苗一个月内就兴致勃勃地想实施全盘督导制度,当时领导说我们借鉴的都是西方国家的社会工作理论和方案,应该逐步实施,让小伙伴们有时间适应,同时我也听取他们对于方案实施的反馈和建议。
果然,在逐步实施了督导制度一年后,我们配合伙伴们的反馈和建议调整,优化实施方案。
实施至今两年多,整体制度更为清晰,大家也回馈从中受益,愿意积极配合。
今年我们也开始融合项目管理和督导功能为一体制。
在社会工作专业领域,我们东方没有像西方拥有那么长久时间梳理、总结服务经验以及研究,这也是由于社会工作理念是由西方福利思想继而产生的救助行为不断发展,后来越来越多的人认同并参与到其中。
但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以促进国内外社会工作理论和实务的迁移转化融入国内的实际情况,提升国内社会工作者的专业胜任力,尤其希望年轻一代多发英文文章,提高我们在国际的话语权。
04:
国内社会工作的前景
4个字:乘风破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