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浙江善如潮涌,公益慈善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公益慈善事业蓬勃发展,但与此相匹配的公益慈善教育体系却显得相对薄弱,旨在“打造能促型人才培育基地,培育和支撑社会创业者,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之江公益学园应运而生。正所谓“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教学相长,合作共赢,公益慈善行业才能成长。交流对话是合作的前提和基础,之江公益学园特此推出“对话”栏目,以公益慈善组织、爱心企业家和CLP课程学员为对话对象,共话公益慈善事业的当下和未来。
本期对话对象是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及浙江大学校友总会副秘书长顾玉林,同时他也报名了CLP课程。
采访内容经采访对象确认后发布。
冶治平:新冠疫情发生以来,高校基金会行业积极参与到疫情防控中来,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浙大教育基金会和浙大校友总会亦做了大量的工作,可以介绍一下吗?
顾玉林:疫情刚发生时,我们紧急联系了海内外的校友,他们积极响应,在当时国内抗疫物资严重急缺的情况下,他们动用一切资源在国外想方设法采购了口罩、防护服、隔离衣等,捐赠给抗疫一线包括学校、浙江省及武汉等地,应该说为我们的抗疫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我们的校友企业拼多多迅速反应,在第一时间(大年初一)就给我们捐了一个亿人民币,主要用于支持武汉疫情最严重的医院购买核酸检测仪、PCR分析仪、医用口罩等应急防疫物资,及用于新冠疫情的应急科研,应该说在当时为社会企业参与抗疫斗争作了很好的引领和示范作用。而后当国内总体态势转好,国外疫情态势严重之际,我们又组织国内地方校友会通过海外的校友会向海外校友特别是奋战在海外抗疫一线的校友送去了抗疫物资。据不完全统计,自3月10日至今,浙江大学校友总会携手国内多个地方校友会,已分数批次向北美、欧洲、亚太等地的10余个海外校友会寄出了共近15万件防护物资。
冶治平:新冠疫情对各行各业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您认为这次疫情对公益慈善行业的最大影响是什么?
顾玉林:在抗击疫情的整个过程中,包括我们浙大教育基金会在内的各个社会组织、慈善组织乃至整个公益慈善行业,应该说都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缓解和阻碍了疫情的恶性发展。但与此同时,由于疫情的突发性,公益慈善行业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我认为还是能力不足问题,主要表现在组织的专业性、职业化方面还稍显不够。
冶治平:后疫情时代,对未来公益组织的发展会产生哪些长期影响?未来公益组织需要做什么?
顾玉林:现阶段所有的公益慈善机构整体水平较好,但还是参差不齐,部分公益组织的专业能力还亟待提升,如果没有及时地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很可能在后疫情时代被社会淘汰。因此,未来公益组织应该加强对员工专业化的系统性培养,提高组织的人才质量和储备率,只有这样才能整体提升整个公益慈善行业参与社会治理的能力。
冶治平: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作为捐赠者与浙江大学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其实某种程度上来说,之江公益学园发挥的也是桥梁和纽带的作用,您如何看待之江公益学园对公益慈善教育体系的补充?
顾玉林:之江公益学园对公益人才的培训在当下看来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也是顺应社会和国家对公益人才的需求。因为迄今为止,据我了解,目前我们国家对公益人才的系统教育是极其缺乏的,所以我个人认为,接下来可能会有更多类似之江公益学园这样高层次的教育机构出现,因为需求创造市场,无论是做慈善还是叫做公益,肯定是一门越来越专业化的学问,市场肯定会有更高的期待和需求。
冶治平:近年来,商业对公益的影响越来越大,但商业和公益的关系却莫衷一是,有人认为“商业就是公益,公益就是商业”,有人则认为“商业和公益可以‘合作’,但公益是心态,商业只是手法”,您怎么看待商业和公益的关系?
顾玉林:我个人是不反对用商业模式来做公益的,只要最终的目的是公益,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公益是船,不妨可以认为商业是桨、是帆。
冶治平: 公益除了可以和商业融合,还可以和哪行哪业融合?您对跨界的理念是怎么理解的?
顾玉林: 在我看来,“跨界”中的“界”本身就是不存在的,因为联系具有普遍性,世间万物在一定程度上其实都是可以融会贯通的。知识本身之间就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关联性,只是我们以前人为的给它们划了“界限”。当然,知识无界,各行各业客观上还是有一定界限的,且随着科技的发展,没有任何一件事情是靠单独一种力量可以解决的,包括我们公益慈善也是这样,我们应该考虑如何让科技、资本、金融甚至商业为我们公益赋能。我认为,公益本身可能应该是无偿的、自愿的,但另一方面也是很更重要的,那就是公益也是要实现它自身的可持续性要健康的发展,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公益就应该甚至必须和科技、金融、商业等融合,也就是俗称的“跨界”,也只有通过“跨界”,才能达到最终合作共赢的局面。
冶治平: 对于我们的CLP课程,您有自己心仪的老师吗?您最期待的是什么?
顾玉林: 我作为高校基金会的工作者,对于你们导师中的高校学者还是比较熟悉的,比如清华的王名老师、邓国胜老师、北大的王超老师以及北师大的王振耀老师等,当然我们浙大自己的郁建兴老师、苗青老师等就更不用说了。其实在中国的公益慈善领域,像徐永光、陈越光、康晓光老师、像基金会中心网的程刚老师等,其实我和他们都很熟悉,他们的很多研究和理念都是非常深刻的。所以我还是非常期待能与我们CLP课程的导师学习交流。
我个人是希望可以通过我们之江公益学园的学习交流,真正为整个社会营造一种向善的正能量,让我们的社会大众、特别是未来的重要公益群体——企业家们意识到公益的力量。
冶治平:当下,很多大学生一毕业就投身公益职场,作为公益职场的前辈,您有什么话要对公益职场新人说吗?
顾玉林:首先对有这样的一种热爱公益的想法是值得肯定的,但在真正投入到公益行业的工作之前,我认为还是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的地方:
一、先要全面审视自己,是否具备公益方面这种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做公益,不仅要有兴趣、有热情,更要有能力,因为要对社会负责。
二、当下我们公益行业整体而言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整个行业的薪水待遇水平可能还没有达到理想的地位,所以最好不要抱着赚钱的心态来从事公益行业。
三、从事公益慈善事业,也许表面上看似非常高大上,但也会面临各种不理解和挫折,如果决心投入公益行业,那么就要做好面对各种困难的准备,应时刻坚守初心,相信“善始者善终,善作者善成”。
—END—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