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新冠疫情下的世界儿童日。为了倡导更多社会公众关注疫情下的儿童生存和权利现状,共同促进儿童保护、福利和教育、身心健康,提高儿童的权利意识,改善儿童福祉。北京博源拓智儿童公益发展中心(简称博源拓智)在人民交通出版社内的儿童交通安全体验馆举办 “‘口罩下的童年’——疫情下的儿童安全和保护”主题研讨会,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儿童保护领域的公益伙伴和媒体人齐聚一堂,“以儿童为中心”的理念展开研讨,为守护孩子们的美好童年贡献智慧和力量。
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儿童发展研究中心专家、北京博源拓智儿童公益发展中心理事长李萍在致辞中强调了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的重要性和深远意义。她还表示,在疫情仍未彻底驱散的背景下,今年的世界儿童日显得尤为特殊,我们的纪念活动也随之发生了三大变化,更加贴近儿童和家庭,贴近我们的服务对象和群体,积极响应十九大关于社会治理下沉基层的精神指示。口罩成为我们的标配,也意味着我们要一起思考和探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儿童安全和保护工作应该如何开展。
李萍致辞
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出现了防疫物资短缺、生活物资紧张、各类公共场所关闭、交通不便、居家隔离等社会现象,公众的正常生活受到巨大影响。而儿童由于自身的成熟度和能力发展等原因对于家庭和社会的变化有更强的易感性,在特殊环境中面临着更多的风险。“父亲被隔离6天后17岁脑瘫儿死亡”、“71岁老人离世,6岁孙子独自在家”、“14岁女生因无智能手机无法上网课导致自杀”等发生在儿童群体的遭遇不时发生,引起公众广泛关注。
博源拓智研究和评估部经理王佳玉介绍,博源拓智自今年2月起便持续关注儿童在疫情期间的生活,在招商局慈善基金会的支持下,利用半年的时间采访了来自中国多省市甚至境外归国的儿童在这段时期中的经历与感受,以口述史的方式记录了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对儿童生态系统各层面产生的影响,了解各利益相关方对于儿童保护的干预方法及效果,从儿童的视角分析干预方案的有效性,最终完成了19个儿童故事的采写,形成了《口罩下的童年》案例集,搭建了与儿童群体沟通的桥梁,为社区层面综合儿童保护相关工作提供思路与建议。
王佳玉介绍《口罩下的童年》项目
谈起《口罩下的童年》项目的缘起和初衷,招商局慈善基金会项目官员谭洞微表示,基金会特别关注社区和社区中的弱势群体,在疫情中受到的冲击和影响。这次与博源拓智合作的研究项目从儿童视角出发,将服务的目标群体放在首位,了解儿童的真实需求和挑战,以及家庭、社区环境对儿童的影响,更好地为儿童服务,激发儿童的价值。同时,这次研究工作也给关注儿童的机构和工作者提供了启发和新的洞察,从容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中的儿童保护工作。
儿童代表发言
作为这次《口罩下的童年》关注的主体,儿童和家长的声音尤为重要。在主旨发言环节,来自朝阳区大屯街道的儿童代表和家长代表分别介绍了自己和身边儿童在疫情下真实的生存状态和感受。儿童代表小奇观察到居家隔离期间,亚健康和肥胖困扰着同伴们,上网课会对儿童的视力造成影响,很多同学因此戴了眼镜。复学后受疫情影响,吃饭、上厕所等都产生了不便。手部消毒会导致手干,必须要抹护手霜。戴口罩运动会喘不过气晕倒,对儿童生命也是有危险的。儿童代表小昕介绍说,疫情突发,自己和同学们停课停学、隔离防疫,生活也在悄悄地改变。从最初的不安、恐惧到后来了解疫情变化,逐步调整心态,制定计划,居家学习,科学防疫。一场疫情,让自己更懂生命的脆弱,也更加敬畏生命。家长代表小昕的奶奶也说出了自己的感受,疫情下孩子居家学习,上网课让孩子学会使用电子设备,上传作业打卡,但也增加了孩子玩手机的机会,对孩子眼睛危害大。她呼吁给小学生减轻课业压力,让孩子能多些时间锻炼身体。
孙便友发言
中国瘢痕治疗专家、中国烧烫伤关爱公益基金发起人孙便友针对儿童代表提出的戴口罩和手部消毒的问题进行了回应,他表示,戴口罩和勤洗手、勤消毒都是好习惯,可以有效降低传播性疾病的感染风险。
作为预防烧烫伤的教育专家,孙便友还介绍了发生在疫情期间的多起儿童因家长照看不周或缺少安全常识而发生的伤害事件,如儿童坠楼,儿童误食被家长放在饮料瓶中的84消毒液,或者被消毒用的酒精燃烧后烧伤,家中停电点蜡被烧伤等安全事件触目惊心。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在儿童意外伤害中,烧伤是比较常见的一类。5岁以下孩子受伤85%都是在家长陪伴下发生的,中国12岁以下的儿童受伤发生率是最高的,死亡率仅次于交通事故。我们提倡如果想减少中国儿童的伤害事件,家长和老师必须做到有效看护三原则——近距离,不分心,不间断。我国预防烧烫伤教育工作亟待全面推进,中国烧烫伤关爱公益基金发起了“全民预防烧烫伤教育工程”,为实现“少一个,再少一个烧烫伤者;多一个,再多一个幸福家庭”而努力。
霍雨佳发言
中国儿童中心家庭教育部部长、研究员霍雨佳指出,疫情期间,学校封闭学生在家上网课,隔绝了同伴交往,包括更多的身体运动、社会参与,导致家庭中有了更多的亲子冲突。此外,网课使线上教育提速凶猛,让我们看到了教育差距的不平等,并不是所有家庭都有网络或电子设备。在课程选择和家长引导方面,是不是所有的家庭都做好了准备,这涉及教育公平的问题,给儿童发展和保护工作带来了很多新的挑战和思考。博源拓智在疫情期间进行的儿童访谈和研究,帮助我们了解儿童在疫情下的真实需求、生存状况和困惑,给了儿童工作者很大的启发。《儿童权利公约》明确儿童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和参与权,对儿童的保护应该是全方位的保护。
林岳发言
作为儿童社会组织,北京市西城区常青藤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简称常青藤)在今年疫情爆发后,首先推出了在家隔离期间的14天自然美育活动,帮助大家缓解疫情带来的焦虑感。此后通过绘本的形式,以儿童易于接受的方式,为家庭传递抗疫、防疫知识。还通过70个社区生活馆馆长开展瑜伽、做美食等线上小课程,增加孩子和家长的亲子互动,缓解矛盾和冲突。在通州的困境儿童服务项目,针对一些无人抚养的孤儿开展服务,线上的故事会,反而使困境儿童克服了线下活动的自卑感,积极参与,每天给别的孩子讲一篇故事,找到了自己的价值。常青藤所长林岳呼吁大家努力传播和维护儿童权利,作为儿童社会工作者,我们在任何危机的情况下,首先自己不能慌,要以《儿童权利公约》作为我们工作的准则,找到能够帮助儿童的现实方案,使得我们的工作在疫情下有效发挥作用。
圆桌论坛
在《爱与责任:如何守护口罩下的童年》圆桌论坛环节,博源拓智理事长李萍与朝阳区大屯街道妇联执委王瑶、人民交通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道路运输出版中心主任何亮、未来网新闻采访部副部长李盈盈、北京市通州区春晓心理社会工作事务所(简称春晓)项目经理胡天瑞共同对话,探讨儿童在新冠疫情或公共危机事件的情景下的生存现状,为基层综合儿童保护相关工作提供思路与建议,引领更多的社会力量关注和支持儿童权利倡导实践,全面实现儿童权利,筑就更美好的童年。
作为基层儿童保护的工作者,王瑶谈到在防疫一线,发现儿童有很多需求。因此做了一系列防疫主题的线上活动,为有需求的孩子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在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后,孩子们可以走出家门参加垃圾分类活动。未来我们的工作要从儿童视角切入,真正了解儿童的需求,回应和支持儿童的需求。
何亮介绍,人民交通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道路运输出版中心一直聚焦关于儿童交通安全的教育,做了内容研发,包括儿童交通安全的绘本,还有VR的体验式教育,软硬件的配套结合,沉浸式的教育体验,更能使孩子们意识到交通安全的重要性。出版社除了做儿童交通安全教育,也做包括驾驶员培训,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的成人交通安全教育。我们在疫情期间服务没有断线,包括对所有学交通专业的学生和老师,教材全部都是免费线上开放,对驾驶员和教研员都是免费开放,线下聚集式教育变成线上普及式教育。未来一方面是线上线下的融合,第二是内容资源的专家的共享和开发,提供高质量的儿童能接受的语言和知识,第三是线上线下融合的教育模式,面向基于社区做好宣传教育和推广。
李盈盈介绍,2019年未来网并入少年报规划总社,总社下面有5报,13刊,从今年1月20日开始部署抗疫相关工作,首先少年报和未来网联合近百位漫画家进行战疫漫画创作,以生动形象的方式进行科普。总社有数字资源库,包括绘本类的,还有动画类,科普类的,全部免费开放给孩子们。此外,我们联合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专家开展了抗疫心理的专栏,解答孩子和家长的焦虑问题。李盈盈还特别提到,在疫情常态化的现状下,亲子关系的维护,孩子的心理健康,以及孩子的用网安全问题都需要得到家长的重视。
胡天瑞介绍,春晓主要从心理学和社会学,对儿童进行关怀。我们觉得口罩之下应有笑脸,所以我们采取一种聚深认知办法,用孩子具体的行为去点燃孩子内心。疫情防控常态化之后,我们应该如何把保护的范围更加扩大化,扩大到发展的视角,扩展到孩子成长的视角,值得深思。目前,春晓和很多社会组织都面临一个挑战,疫情防控常态化,服务质量如何保证,服务对象的招募面临困境,孩子们的课业负担较重,周末被家长安排上课外兴趣班,很难有机会参与面对面的线下心理辅导,家长很少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并没有把儿童当成独立的个体去对待,对儿童权利的认知有待提升。
李萍在圆桌论坛的最后总结说,国家对儿童权利的保护有长足的进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胜利召开,“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建议,妇女儿童事业发展迎来了历史性的新发展。目前我国正在制订第四个《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其中开创性地加入了“儿童与安全”专章,这凸显了国家和全社会对于儿童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在不断加强。另外明年6月1日,我国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也正式实施,也把安全的问题明示写在法律里面。《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明年正式实施,里面有很多专章维护儿童权益。
皮艺军发言
研讨会的总结发言环节,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青少年犯罪与少年司法研究中心主任皮艺军为与会嘉宾献上了自己撰写的《新冠君对人类的十条忠告》,他从观念和文化的角度,引发大家对墙文化的思考,墙文化使得中国在疫情中大得好处。中国人和外国人在戴不戴口罩上的差异,本身反映出一种文化、观念的差异。
在总结了各位嘉宾的发言后,皮艺军希望推进每一项儿童保护的实践之前,观念先行。希望博源拓智的倡导活动能影响更多的人,让儿童权利意识更加深入人心。值此儿童权利纪念日,向在儿童事业第一线的工作者们表示衷心的钦佩与感谢。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