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相比基金会领导层,一线项目官员更贴近一线,掌握着更为丰富具体的一线资讯,直接影响公益项目和行动的效果;在服务群体和NGO眼中,他们也是最直接了解基金会的渠道与窗口。但是,从行业整体来看,一线项目官员的声音总是被忽视。
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2020年会将于11月22日至27日举行,主题为“因势聚力,协创未来——变局挑战中的基金会”。围绕2020年会主题,我们推出“一线TALK”专栏,倾听项目官员的个体之声,了解他们的工作经历和成长感悟,也借此观察和透析基金会及整个行业的变化。
本期是“一线TALK01”,我们回访了五年前“来自基金会的TA访谈录”里的冯元,目前担任南都公益基金会项目经理。让我们一起看看五年来,ta个人发展及对行业的思考生了哪些变化。
▲本文经访谈对象确认发布,仅代表访谈对象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一线TALK 05
冯元
南都公益基金会项目经理,现主要负责好公益平台规模化学院的工作,先后参与了灾害救援和灾后重建项目、机构伙伴景行计划项目。
以下是访谈全文
谈是否想过离开:
工作中,见到了美好的一面,也见到了恶的一面。
请问您还在五年前采访时所在的机构吗?让您留下来的原因是什么?(若离开该机构,您还在同一领域吗?为什么?)
这五年还在南都公益基金会。留下来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机构的使命和我自身所追求的很吻合。大学毕业,我就进入了非营利组织,最开始几年主要是在劳工领域工作,后来到了南都公益基金会。南都公益基金会的使命是推动民间公益的发展,愿景是社会公平正义、人人怀有希望,无论是整体风格和所做的事情都和我想要追求的很吻合。
另一个原因是南都公益基金会在不断的迭代和发展过程当中,其服务不是一成不变的。基于需求及环境的变化,南都公益基金会会对自身的业务进行不断优化和调整,也会有很多创新的探索,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学到和体验到不一样的东西。
是否有一些因素曾让您有离开公益行业的想法?
目前,还没有离开的想法。10年前,刚进入这个领域,就接触到了一件至今难忘且打破了公益就是净土且美好的想象,之后,因督导老师的干预,我有所释怀且更加坚定。之后的工作,见到了美好的一面,也见到了恶的一面。从整体公益行业发展来说,其实就是跌跌撞撞的发展着,这里面涉及专业伦理的问题,人性的复杂也让任何事情都变得没有那么简单。当然,底层价值观未获得社会共识及大环境的不理想,更让社会部门的发育和发展变得坎坷。
但,不管环境有多恶劣,前进之路有多难,我内心的想法就是总要有人去做,去推动。何况,任何事情要真正做成,总不能说几句、做一做就解决了吧,世上没有这么理想的事情。我认可在行动中慢慢改变,有的时候,我总觉得,我们需要慢一点,很多事情是急不来的,我们需要多想多做。
谈公益行业变化:
相比五年前,我觉得现在沉寂了不少。尤其是青年人的声音越来越少了。行业现在就像一潭比较平静的水,缺乏涟漪阵阵。
这五年来,您觉得行业发生了什么变化?
相比五年前,我觉得现在沉寂了不少。五年前还算比较热闹,能有一些不同的声音,尤其是青年人的声音,但是这两年,感觉越来越少了。前段时间,有看到CFF采集发出一些,但相比而言,还是太少太少。
5年前,我好像有说过,咱们这个行业,不时就有新的概念和想法被提出,初看会觉得很“热闹”,但这种“热闹”的背后,却类似海市蜃楼,这是值得反思的。我总感觉,我们一直在被催着向前走,但很多东西,如底层逻辑和价值观,如果不想清楚,如不能有所共识,后面的路会越来越难走。
总的来说,感觉行业现在就像一潭比较平静的水,缺乏涟漪阵阵。
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2020年会将于11月22日至27日举行,本次年会我们也将邀请不同年龄、背景基金会的代表,谈论他们眼中”基金会行业的‘变’与‘不变’。
这五年来,您发生最大的转变是什么?
这五年来,我个人变化不是太大,除了工作外,就是抽空陪家人。当然,就近期而言,心态上会有些变化,对未来的前景有些悲观吧。
加入公益慈善行业以来,您身上有哪点是从未改变的?
从最早大学时关注三农,继而关注劳工议题,在当时来看,是某种意义上的一种延续;后来,从关注具体议题,再转而希望推动更大范围的“第三部门”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我个人觉得初心一直未变。但不同时期,心态上会有所变化的,有段时间心很大,总想做很多事情且能见到成效,但随着经历的更多,现在慢慢更实际也更落地了。
但这种变与不变,我觉得都是在不断的找自己,与自己的对话
谈公益人才发展:
公益慈善领域和企业相比,目前还没有完善的产业链,组织内部的人才架构和所需人才的标准也不那么清晰,发展与培养体系也没有那么完善。
之前访谈中很多项目官员呼吁加大对基金会人才的扶持,这五年来,您觉得这方面有所改进吗?
我觉得改进有,但还远远不够。对整个慈善领域而言,除了缺钱,还缺人,这种缺,我感觉是一种全方位的缺。是否拥有合理的薪酬和保障;是否能让人获得社会认可与认同;是否拥有完善的成长机制和激励机制,等等因素,都限制着人才是否能留下。
从整个公益领域来看,越来越多人认识到了人才培养的重要,也出现不少专注人才发展与培养的专业服务组织,整个大环境看起来在变好,尤其是基金会相对来说资源不太缺。但具体到每一家基金会,这很不一样,也就比较难说了,因为每家都有自己对人才扶持的策略,就我认识的一些基金会伙伴而言,大家的制度在逐步完善,但从完善的制度到人才发展与匹配之间,还是有一段较长的路。公益慈善领域和企业相比还是有很多不太一样的地方,至少目前而言,还没有完善的产业链,组织内部的人才架构和所需人才的标准也不那么清晰,发展与培养体系也没有那么完善。
但对于基金会的项目官员而言,多和伙伴在一起,向他们学习;多交流经验,从行动中学习,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但这需要时间和耐下心来。
*图片来自网络
达到您心中的期望了吗?
我觉得南都公益基金会还好,有较好的员工培养的机制,无论是外部的学习,还是内部的分享,机构都是很支持和鼓励的。
但这个领域普遍而言,工资水平还是相对偏低,满足自己的正常生活或许没问题,但养家还是有比较大的挑战。
您一般是通过什么方式来学习和成长的?是否有一些方式推荐给年轻的资助官员们?
我个人更多是向伙伴学习,然后就是看书,或看一些在线课程。但对于专职从事公益慈善的人来说,很多时候需要跟伙伴去学习。书本可教给我们基本的理念和方法,但是要了解整个行业或服务群体,还是需要到一线。这是这个领域跟其他工作不太一样的地方,很多东西不是来自于书本,而是需要真正到一线去看,跟伙伴去聊。
谈基金会资助:
比较遗憾的是,很多以前常倡导的资助理念,比如参与式,现在提得越来越少了。
和五年前相比,您观察到现在做资助的基金会多了些嘛?资助效果如何?
我知道的资助型基金会还是以前那些,可能多了一两家,整体来说还不是太多。
关于资助效果,这个很难说,首先公益项目的评估本身就很难,如要做专业评估,费用又非常高,且不是短时间能够完成的,这对于绝大多数组织而言,是非常大的挑战。对于多数项目资助而言,只能看阶段性的目标是否有完成,但要说成效和所产生的社会价值,我觉得不是短时间能够看到的。
目前,多数伙伴是通过自评估来衡量项目产出和成效,并以此迭代和完善项目,我觉得这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方式,但这也是需要方法和投入的。很高兴,有三一公益基金会这类基金会一直倡导和推动科学公益。对于资助型基金会而言,要看到伙伴在这部分投入,并在资助时考虑这部分,不然,很难真正有所发展。当然,项目设计时的问题识别,更是关键。
*图片来自网络
您现在对资助工作的理解和之前有何不同?
现在的思考和以往比,肯定会更深入。只是比较遗憾的是,很多以前常倡导的理念,比如参与式,现在提得越来越少了。
每家基金会的资助策略肯定会有所不同,南都在不同时期,也有不同的资助的策略,但有些核心的理念和价值是一直都在的,比如以伙伴的需求为主,强调系统思维,鼓励合作等等。现如今,社会环境越发复杂,我们在思考和具体资助时,也应该更具系统性和战略性。
您目前对职业发展有困惑嘛?具体是什么?
我个人还好,资助工作算是技术性比较强的工作,需要考量很多综合能力,比如项目管理、沟通等。从更宏观的角度来说,要解决系统性的问题,还需要具有系统性的思考、整合的能力,当然,更应具备开放的心态和合作的能力。但,我感觉很多能力是很难通过能力建设培养出来,需要有人陪伴,需要生活的阅历和积累。
谈公益行业未来发展:
现在缺乏公共讨论和对话,我们能够听到的声音越发趋于集中,真正离这些问题最近的人和青年人的声音越来越少。
您目前的困惑和五年前有何区别?当年的困惑是如何化解的呢?
我当年的困惑不是具体的工作内容,而是在于大环境会越变越差,现在某种程度上也验证了。但是自己其实又解决不了这种大的困惑。某种程度上来说当年的困惑还存在。
*图片来自网络
您对基金会行业的未来呈现悲观还是乐观基调?您觉得哪些问题在变好,哪些在变坏?
如前面所言,我现阶段相对比较悲观,但又有很乐观的态度,应该会在挑战中成长吧。
变好的是现在更多公众开始关注社会问题,一些人也意识到需要专业的人去做这样的事;其次,《慈善法》的出台,从法律上给予了一定的保障和认可,虽然还不够完善,但这是未来可以影响的部分。
变坏的是,现在缺乏公共讨论和对话,我们能够听到的声音越发趋于集中,真正离这些问题最近的人和青年人的声音越来越少,很多声音来自于老一辈和专家,不是说他们说的有什么不对,而是对于一个社会或一个行业来说,这会是比较危险的,如都各说各话,这个社会和行业会越来越割裂并缺乏活力。
另一点是现在有特别多新的概念。这些新的概念并没有很好的结合实践,与实践中间有鸿沟,这让我觉得行业发展像空中楼阁,很多人说的和做的是两回事儿。
下一个五年,您对工作和基金会行业有什么期待?
希望有越来越多的基金会能够关注到行业的基础设施,能够真正的把钱拿出来,一起去推动整个行业的建设,把环境营造好,把基础打好。对于从业者而言,希望越来越多的人除了脚踏实地之外,也偶尔仰望星空,并能因为所从事的工作拥有合理的报酬和有尊严的生活。
END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