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导师(教师)丈夫的称谓,最适宜推而广之的看来是“师丈”,至少书面语层面如此
陈昌春
看到一篇网文《男导师的妻子叫“师母”,如果导师是女的?应如何称呼女导师的丈夫?》,介绍了当前华语圈及东亚对于“女教师”丈夫的称呼问题(https://mp.weixin.qq.com/s/PAi__T9YH5-h_fB70kE11g)。文章只是介绍,未提及推荐的称谓。读完之后的印象,是当前莫衷一是,各行其是,“且说且疑惑”。
在我看来,女导师(教师)丈夫的称谓,最适宜推而广之的看来是“师丈”,至少在书面语层面如此。至于口头层面,也是合适的表达,只是有一个逐步适应的使用过程。
该网文指出:“‘师丈‘更普遍的认知是‘对老僧的尊称‘”。
尽管“师丈”在现在历史与现实语境中,有其自身的含义。但其本义的使用场合非常有限,属于相对冷僻与过时的词汇了,让这个冷词发挥更大的社会作用,属于“词尽其用”了。将“女导师(教师)的丈夫”缩略成“师丈”,在特定语境下,既不会对原有本义造成干扰,又体现了称呼恰当的作用。试想,在学位论文的致谢中提到“师丈”时会有人想到“方丈”大人对论文提供了协助吗?呵呵,除非是特定的宗教研究论文。
当前社会,“老师”称呼的泛用,已经很普遍了。这也是正常与相对积极的。据那篇网文称,韩国多称女教师的丈夫为“老师”。我觉得,在口头用语及现实交往中,不强调女导师(教师)的夫妻关系时使用“老师”、“先生”称呼女教师的丈夫也是恰当的。
至于“姑丈”、“姨丈”、“岳丈”之“丈”,主要是指男子意义之“丈”,自身不强调辈份属性。
附1: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50729&do=blog&quickforward=1&id=1282439
男导师的妻子叫“师母”,如果导师是女的?应如何称呼女导师的丈夫?
陶熠娜
关于汉语的社交称谓缺位现象,不少学者已有所探讨,如陈建民(1990)、郭熙(1997)、祝克懿(2004)、胡明扬(2011)等。在如何称呼女老师的丈夫问题上,崔显军(2009)、黄中和(1991)、逸典(1992)、吕为光(2015)等也从微观角度对这一缺位现象进行了探究。总的来看,已有论述或距今年代较远而缺乏新的进展,或对某一“补位”形式进行微观分析,而横向研究尚存有一定空间。因此,本文力图对与“师母”对应的社会称谓语的缺位现象进行分析,并尝试对可能的选择项作进一步的探讨。需要说明的是,本文的语料来源主要包括北京大学CCL语料库、北京语言大学BCC语料库与读秀学术搜索数据库。
......
(二)师丈/师夫/师公
能对女教师的丈夫进行补位的还有“师丈/师夫/师公”。这些称谓语的义素分析如下:
师丈/师夫/师公:[+男性] [+拟家族或亲戚] [+女教师的配偶] [+称呼]
1.师丈
关于“师丈”这一称呼,学界已有较为深入的研究。黄中和(1999)从已有亲属称谓词“姑丈”“姨丈”类推出“师丈”的称呼。崔显军(2009)从历史基础、现实基础、语料库证实和电脑输入词形等诸多方面,证明了“师丈”补位的可行性。笔者通过BCC语料库,搜索到37条“师丈”作为女老师的爱人的用法,出处为上一世纪九十年代的三部网络小说,作者均为台湾作家。针对女教师的爱人的面称这一问题,笔者还对不同年龄段的台湾同胞、港澳同胞与海外华人进行了调查,具体如表2所示:
从表2可以发现,在港澳台地区与海外华人社会中,“师丈”的使用是有一定优势的,尤其是在台湾省、澳门特别行政区及马来西亚等地,它具有较高的认可度和接受度。这表明“师丈”一词在特定区域的确有比较浓厚的现实基础和历史依据。
不过,在中国内地,“师丈”这一称谓主要在曲艺界比较流行。如著名评书艺术家连丽如先生的弟子梁彦称连丽如的爱人为“师丈”。再如:
(7)“师丈,我觉得可以加一段。”这个小伙子叫李林,是林导演夫人何炳珠老师的学生,从小学过相声,按照曲艺界的规矩,他管林导演叫“师丈”。(《京城艺事》)
吕为光(2015)指出,“师母”和“师丈”这两个对位的称谓,由于选择的指示视点不同,造成了二者的生成机制不同,并从语言潜显理论对“师丈”这一称谓没有通行的原因进行了阐释。我们认为,“师丈”虽有一定的历史依据和现实基础,却并未通行的原因有二:一是“丈”存在歧义,现代汉语中的“丈”虽然有“姑丈”“姨丈”等表示女性亲属丈夫的称谓,但“师丈”更普遍的认知是“对老僧的尊称”,语料库中也多是这一用法;二是“师丈”书面语意较浓,口语感弱,交际性不强,类似的“丈人”“岳丈”等称谓,也多是用于背称而非面称。
附2:https://www.sohu.com/a/343448325_740895
上海教育出版社
面对日益增多的“女老师的老公”这一群体,找出一个合适的称谓是多么迫切。
那么,女老师的老公到底叫什么?
师丈师公,各取所需
一、师丈
我首推的这款称谓显得比较稳重,但貌似现在很少有人这么叫了。
《太平广记》中有这么一段:"师丈骋逸步于遐荒,脱尘机于维絷,巍巍道德,可谓首出侪流。"这里的师丈还是指德高望重的老僧人,后来就慢慢用为对女老师丈夫的称呼。
以“师丈”称呼,既强调出对方辈分上的地位,也特别表示自己的尊敬之意:恩师之夫,重若泰山,有若丈人。
二、师公
以“师公”对应“师母”,对仗工整,合乎句法礼法:云对雨,雪对风,师母对师公。读起来是不是很顺?
再之,由于师公的其余释义丰富(做道场跳大神的道士或者杀猪的厨子也可称师公),特别适合用于称呼年轻美丽女老师的粗犷市井之大丈夫。
三、师伯
常读武侠小说的读者该知道,师伯多用于称呼师父的同门同辈师兄,师弟则称为师叔,峨眉众女侠不乏师叔师伯之称,不分男女。
师父的师姐妹理应称“师姑”“师姨”,但却不这么叫,不知为何。莫非借此对武艺高强之女性表达特别的敬意?
附3: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39443180512841639&wfr=spider&for=pc
姑苏讲堂
发布时间: 19-07-19 研究者,教育达人
由于以前女子地位低,教师基本都是由男性担任,也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但是现在女老师越来越多,中小学女老师的比例甚至高达50-80%,见到女老师的丈夫就成了大概率的事!
一旦见面,不会彬彬有礼的打声招呼,那岂不有损我们新时代知识青年的伟大形象?
这里面就有几种情况,需要在不同情况下来决定称呼。
第一种,学生与老师及其爱人年纪相仿。
这种情况下,可以仿着老师的称呼,称其为“X老师!”也就是“姓+老师”的组合。
第二种,女老师的老公与学生的爸爸年纪相仿。
比爸爸年纪大的,可以称其为“师伯”。
比爸爸年纪小的,可以称其为“师叔”。
这样的称呼显得亲切而又自然。
第三种,可以称呼对方的官职、职业、学历等。
比如,女老师的丈夫是位局长或者书记,就可以叫“XX局长”、“XX书记”,以此类推!
也可以按照职业来称呼,比如,“李工”“李老师”“李医生”“李教授”等等。
还可以依照学历来叫,这个一般都是高学历的才可以。比如,“李博士”!
第四种,古称以及书面语叫法。
但是,在一些书籍里还是有一些记载的,书面语中一般会称为“师丈”。
虽然拗口,但总算是有个明确的叫法了。
最后,要澄清一些错误的叫法。
比如认为应该叫“师公”的,其实,“师公”往往是用来称呼爷爷辈的,也就是老师的爸爸。
这种错误有时候会堂而皇之流传开来。
比如,女子喜欢管自己丈夫叫“老公”。其实,“老公”在过去是用来称呼太监的。
又比如,有人特别喜欢对着别人喊“亲!”,他却不知道,在古代,“亲”是专指“父亲”。当你对着很多人说“各位亲”的时候,你确实该好好去读书了!
当然了,像这样的“错误”被人们广泛接受之后,人们也就见怪不怪了。
比如,“老头晒太阳”,正确的说法应该是“太阳晒老头”。“看医生”应该是“医生看我”。“养病”应该是“去病”!
所以说,称呼也是这样,随着社会的发展,语言环境的变化,不断的演变,大家能接受就好!
正如,我们管德高望重的女老师也叫“先生”一个样,表达尊敬之意就可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