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指数是最近一些年广泛使用,而且很好使用的一种指标工具。有了这个工具,人才的评价简单了很多,甚至有人说小学生都能评价。并以此嘲笑SCI指数的低级性。
本人相信SCI指数会一直存在下去,而且一直发挥该有的作用。这是由于SCI指数的特点决定:
首先,SCI指数具有较强的客观性,这个客观性来自于指数,也就是数字,数字就在那里,大小是不随人的意志改变的。这个客观性带来了一定水平的公平性。这是一个评价最基本的特性。
第二,SCI指数具有较强的易用性,所以说小学生都能评价,这恰恰是它的优点。
第三,SCI指数具有较强的权威性,SCI的论文是经过匿名专家的评审,越高层次的SCI,专家的等级越高,水平自然越高。
还有其他的一些特点,就不一一例举。
但是,SCI指数显然不是万能的,就像糖精和香料,滥用的结果就是苦不堪言和臭气熏天。SCI指数只是一个工具,必须要在适当的场合,适当的人群,适当的事情中使用。
“破四唯”是否可以说成“限四唯”,把四唯限制在他们该出现的地方,规范“四唯”,让他们发挥应有的作用。
上述还不是重点,只是引子。重点是下面的内容。
以SCI指数为代表的各种指数是很好的东西,能否根据不同的场景,任务,事情提出不同的指数,然后分别评价人才。
比如,SCI指数更适合偏基础科学的评价,并不适合评价应用型人才,那么是否可以发展一个应用型人才评价的公共指数,所有人都可以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