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放暑假说起
放暑假了,校园里清静了许多。
中国古代读书学习的“学校”大多数是私塾。既然是私塾,就没有国家统一的放假规定,都是先生说了算,或者是请来先生的雇主说了算。抓得紧的,除了先生照例要回家过年因而放年假以外,通常只有清明、端午、中秋等几个假日。国家的学校如太学,则跟着官员们的假期走,一般每旬(十天)有一天放假,以便洗头揩身换衣服,到过年的时候,则跟着官员的封印而过年放假。
正式的按照星期休息以及放暑假是到了清末,按照西方的样式建立新式学校的产物。
现在能够找到的最早对寒暑假进行的明文规定,是1901年时任山东巡抚的袁世凯组织制定的《山东大学堂章程》。该章程的第二章第四节规定:“每年春季以正月二十前后开学,小暑节放学给暑假休息,至立秋后六日开学,十二月十五前后放学给年假。”
从该节规定可以看出,年假从旧历十二月十五放假到正月二十开学,暑假从小暑放假到立秋后六开学,都是三十五天。根据学校按照星期上课的规矩,当时的暑假和年假都正好是五个星期。
山东大学堂章程是被以皇帝的名义下令“通行各省,立即仿照举办”的,实际上也是以后各种办学规定的滥觞。从此,我国的大中小学生开始有了他们的暑假。
我的小学和初中年代基本上在上世纪50年代,面对长长的暑假,小孩子都是很高兴的。可以不去上课了,一人一本“暑假作业”,一天只有2页,有语文也有算术还是猜谜语之类的游戏,半个来小时就差不多能够完成。常常是一天做了好多天的作业,把一本“暑假作业”早早做完了省事。余下的大把时间,就是与家里的弟兄姐妹和邻居的小朋友或同学玩耍,偶尔也帮大人做一点简单的家务,摘个菜扫个地什么的。那时候身无半文,没有一点钱可以去买可以玩耍的东西,常常在家里觉得空闲的很,无所事事。
到了80年代,我的下一代人,小孩子们的暑假大概也是比较愉快的。我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可以带孩子出去旅游了,不过,这样的时间毕竟很有限,大多数的时间还是孩子与他的同学们在一起疯玩,常常是一身汗一身泥回家。我们做家长的也不怎么管他们,只是回家晚了担心他们的安全。
又过了30来年,到近年来,我们的下一代人做家长的,就辛苦多了。除了带孩子们出去旅游之外,平时一会儿这个班一会儿那个班,也说不清楚有多少个培训班了,接啊送啊,很是辛苦。小孩子与同学们在一起疯玩的倒不大有了,除了放学的路上,似乎很少见到有两个小同学在一起的。家属院里不大见到小孩子,不像过去,常常有一帮又一帮的男孩子或女孩子在院里叽叽喳喳地喧闹。我不知道他们的暑假是否能够比上学略空闲一点。
学生们上了几个月的课,天气热了,放暑假,休息一段时间,让他们玩玩,这对于他们的身心健康是有好处的。特别对于中小学生,更是需要经常放松一下。
古人说,文武之道,一张一弛。青少年更是如此,不能把他们的“弦”总是绷得紧紧的,这不利于他们的健康,也不利于他们的学习。
有人说,中小学生放暑假,会把上学期学习的东西都忘记了。那是没有道理的说法。如果学生们过了一个暑假就把上学期的知识全都忘记了,这说明上学期的知识根本就没有掌握好。有些忘记了是很正常的,但是只要一看、一提醒就立刻能够记起来。正是这种好像忘记了,提醒后立刻又想起来,才是真正记忆的过程。
如果长时间的疲劳学习,死记硬背,当时好像记住了,实际上在头脑里并没有很深刻的印象,过一阵子,很可能全部忘记得一干二净。
现在有些人总是把孩子们的时间安排得紧紧的。在学校上课的时候,一节课一节课地听老师们讲述,按照老师们的思路去思考,去理解。最好的学生是能够学好老师们传授的这些知识和本领的。但是,也就是跟着老师走而已。
放假了,如果我们还是那是学生们的时间安排得紧紧的,一个课程接着一个课程。“好学生”还是能够学得很好的。即使暑假里的课程与平时学校的课程并不相同,而是另外很好的课程,例如音乐、美术等等。这些学生仍然将是跟着老师走的“全面”的好学生。但是,这些好学生却缺乏想象力,缺乏自己的想法和看法。
这是什么原因?那就是我们的所谓好学生从小都一直是被教导的,是非常听话的,被权威所驯服的。如果要考试,无论哪一门课程,这些好学生都能够领先。他们非常善于学习、善于考试。至于自己的思想,他们似乎没有独立思考的习惯。
换句话说,他们非常善于辨别已有的道路,正确地记得应当走的道路,但是当遇到没有道路的时候,就不知道怎样去开辟新的道路。所以,他们往往能够以高分考得研究生,却不善于自己去做研究。
怎样才能够摆脱这种不善于“开路”的毛病?那就需要从小养成自己想办法“开辟道路”的习惯。要从小习惯于没有人指导,要自己作主。
没有人作主,要自己安排。也就是需要有空闲的时候。
小时候放暑假,往往就是最有空闲,最能够由自己作主的时光。能够自己作主,才有创造力。
顺便说一下,即使是教授们,也需要有空闲的时候。有空闲才能够不拘泥在自己每天孜孜钻研的项目里,海阔天空地想一想。这样一来,就有可能产生新的看法,开辟新的课题,设计出新的方案。所以,教授们也应当要有空闲的时间,要能够过一段悠闲的日子,不能老是被鞭策,老是皱着眉头计算自己的“工作量”。
有了大段的空闲时间,小孩子们在一起能够想出来新的游戏,或者改变旧的游戏规则,把旧游戏玩出新花样。游戏是所有高级动物模拟成年生活的准备,小孩子也毫不例外。小时候能够变着样地创造出新的游戏,成年后才容易有创新性的发现和发明。
小孩子总是与成年人或老年人在一起,并不是一件好事。他们总与大人在一起,就总是被指导,总是被大人们牵着走。当然,最糟糕的是总与老人们在一起,老人们溺爱孙辈,这使他们不但被指导,而且常常不讲规则,耍赖而不被惩罚。
现在的电子游戏有好的地方,就是游戏者必须遵守规则。但是也并不好,有缺点,那就是使得游戏者只是“熟练工”,而没有了创造性。
小孩子们在一起玩耍,是最好的,他们必须遵守共同的约定,谁不遵守约定的规则,谁就会被伙伴们孤立甚至被抛弃。但是,所使用的规则都是它们共同约定的,他们可以改变这种约定,创造新的规则。这就使他们充满了创造性。而且,小孩子们在一起的玩耍又是自愿的,他们的每一个个体可以选择参加,也可以选择不参加,参加了在一定的情况下可以选择退出。这对于孩子们的身体、思想和各种能力的成长都极为有利。
几十年来,我们的“学霸”们总是孜孜不倦地学习,也正是孜孜不倦才成就了他们学习的霸业,但是也只是学习的霸业罢了。他们没有多少小孩子们自主玩耍的经历,缺乏自主创新的乐趣,更没有改变规则的野心。所以,我们现在的学霸缺乏创新性是从小就已经注定的了。
当然,我们需要的创新性是科学和技术的创新,是文化的创新,这也需要有极深厚的科技功底或文化功底。他们需要从小就好好学习又好好玩耍,既是学霸又更是玩的高手。
但是,如今我们的社会结构已经起了很大的变化,要让小孩子在一起游戏玩耍的条件也与过去有了极大的不同。如何能够让孩子们在课外一起玩耍游戏,恐怕是一个研究课题。
这样,我们的暑假应当怎样过,怎样才能做到真正的“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怎样把假期真正还给孩子们,就是摆在教育工作者前面的大问题。
另外,国家已经规定,要推动义务教育阶段的课后服务全覆盖,课后服务结束时间原则上不早于当地普遍的正常下班时间后半小时。如何利用好课后活动的时间,把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作用,要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玩,在玩耍中长身体、长知识、长创新能力,这也是一个需要大家研究的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