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是一种探索和创新活动。失去了初衷就变成了饭碗和功利化的工具。
内卷是不允许失败和退出的竞争,只能一直在低水平重复。这种不能创新的研究就是内卷化。学术界不仅存在内卷化,而且非常严重,正在酝酿着一场学术和道德危机。
某些单位热衷于留本单位自己培养出来的学生,师徒相承,致使研究方向过于集中、领域日趋狭窄。还有一窝蜂地扎堆研究热点问题,赶时髦,缺乏自己的冷静客观判断。
现有的学科划分、学术评价机制和研究领域的竞争,要求研究者在某个领域不断钻研。利是推动学术研究持续深入,弊是学科的碎片化严重,部分人采取“圈地”和“打井”战术固守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学术资源被少数人把控,学术会议成为积累资本的名利场。大家结成以名利为纽带、以面子为润滑剂的排他性小圈子,相互捧扬却缺乏真正的思想交流。
现在老师们对破五唯的话题已不再感兴趣,整天在实验室忙忙碌碌,发同质化论文依旧,大都为了职称、绩效、考核,说到底,还是生存。若你的成果数量不足,级别不够,评不上职称,工作不保。若你的学科在评估中落后了,失去了原有的学科地位和经费支持,那么研究队伍就要减员,生源会减少,既得的利益会失去。同质化论文暴增,从根本上阻碍了科学的进步。研究者像养鸡场养鸡一样,完全以数量计效益,仅仅以发表为目的,不仅丧失了思考的能力和探索的热情,而且丧失了职业的诚实与知识分子所应有的操守。
在学术期刊、学术岗位、基金项目、科研奖励等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人为短平快地提高考核要求,造成大量时间和精力的浪费,最后取得的成效还未必如愿,人们即使付出了比原来更多的精力,却得不到和原来一样的回报。即耗费过多无用成本,最后结局则殊途同归。这已成为学术界的一个怪现象。国家多次提出破除五唯的政策和要求,但不改变对科研量化式的管理模式,学术圈内卷化的现象就不会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