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虚拟就没有想象,想象和现实之间的距离,这大概就是人类与动物之间的差别。
现实是呈现,虚拟是假设。现实具有真实的显现,即有实际的“时间、空间、质量”属性,虚拟在这个阶段作为“假设”,是一种自我的“感觉”,而“感觉”与“现实”往往会有差距。
动物只能触摸现实,人则具有虚拟的能力。人之所以作为人,人生有梦,是拥有某种内心丰富缤纷的想象,去憧憬勾画未来,通过思辨、计算、归纳……以追逐心中虚拟了的目标,并欲之实现成其为“现实”;人生如梦,正因为“虚拟”的“感觉”有其脆弱性,科技和社会进步并不全意味着人类就能实现所有梦寐的“现实”,梦醒时分,就看到了其中的差距。数字化模拟是人类科技的一大进步,从数据的获得、积累和分析开始,推动虚拟形式得以完善现实的实践,而让现实与虚拟都能得到互补和增强,这也是人所具有的生命力,推动世界发展所迈出的一小步。
数字化样机、虚拟产品开发、数字孪生……诸多的名词形成于不同时期的不同名词,也是同时期所沿用的不同版本和名词,所表达的内容和思想几乎还是一致的。由此,更有被撑大了的格局,常规的数理统计张口就是“大数据”,文件管理硬套上“数据厍”,工程信息管理扯上了“人工智能”……由着个性发挥,怎样时髦怎么来,不外乎是吸引眼球、制造噱头,成了营造自我“感觉”的一种方法。岂不知,最后所要落实的呈现还是在“现实”,犹如制造业是基础,是所有科学技术作为“手段”为之服务、最终体现的基本载体一样。被无端撑大了的格局,还需实实在在的核心技术,还需扎扎实实的市场交易,不然,热闹过后,规律依旧,终究离“现实”还会有些距离,于事无补。
数值仿真分析是打开重构虚拟到现实的一条途径,视觉的呈现,是虚拟通向现实的升华,也是艺术与科研走向现实世界的融合。
现实具有“时间、空间、质量”,“然而艺术却需要时间、沉思、宁静,及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