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看安德烈·焦尔当的《学习的本质》一书的封面,说实话,有点意外,因为一般与教学有关的书籍名字多会提到“课堂”“教学”“教师”等字眼,细看后方知书者的睿智和理性,也让我对我从事的教学有了新的思考。
一、教师的知识储备
《学习的本质》中关于学习理念、脑的结构,以及学习涉及的神经生物学、生理学、社会学、族群学、人工智能教育等学科的阐述,一方面改变了我对教学的固有看法,另一方面又使我茅塞顿开。
周围钻研教学的教师案头无一例外都放着《小学语文教师》《小学语文教学》《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等期刊,他们希望了解当前的教学前沿,知道更多的教学方法,紧随教改的潮流,寻求更好的教法。然而,教学理念推陈出新,教学方法百花齐放,我们该何去何从?是邯郸学步,还是被时代的浪潮裹挟?如果我们没有认识到学生学习的机制,就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我们看重课堂,却不知学生的学习不在课堂;我们看重方法,却不知学习的实质不在方法。所以,教育学、心理学、卫生学等系列书也应成为我们的案头书,唯有了解相关知识,才能不违背教育规律,才能避免做出损害学生健康成长的事。
看了这本书,我想通了很多事;师范教育时期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卫生学很有必要;每一册语文书的学段目标是日常教学设计的纲:跨学科整合、小班化教学、台湾的包班教学等教学模式,在了解学生的特长、发掘学生的潜力方面是行之有效的;语文教师的知识不能局限于本学科,要多涉猎其他方面的知识,会对教学起到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
二、学生不是机器人
机器人获得的知识完全靠人的输入,学生获得知识需要记忆、解构和建构。如果我们静心观察课堂会发现,把知识硬塞给学生,把他们当成“容器”的现象还很普遍。如何激发学生思考的热情,让学生积极地建立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每一个老师都必须要面对和探究的问题。不管是“授之以鱼”还是“授之以渔”,如果学生一直被动地接受,这样的教学就是无效或者低效的。
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进来,真正落实了“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哪怕没有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没有使用过人的教学手段,没有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这节课也是有效的。这既是对学生学习力的培养,也是对学生潜能最好的挖掘。作为教师,我们最应该考虑的是学习者,而不是教材,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学生的发展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和根本出发点。
三、母鸡孵蛋的故事
这本书让我想到了之前一次培训中老师讲述的故事:从外面将鸡蛋敲碎,它就是一盘菜;小鸡自己从里面破壳而出,鸡蛋就是生命。教育亦是如此。我们要做的是激发学生的内在需求,変“要我学”为“我要学”。
母鸡孵蛋,不仅要为小鸡出壳提供合适的温度、舒适的环境,还不能越殂代疱,自己把小鸡的蛋壳啄开。教育也一样。我们要调动各种教学手段,想尽各种教学方法,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果换来的只是课堂表面的热闹和学生大脑皮层的浅表兴奋,这样的兴奋注定不能持久,效果也注定不会理想。“教师应该鼓励或引导每个学习者激发自己持有的先天需求或后天习得的需求。”书中如是说。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唤醒者的角色,为学习者提供合适的环境和教育情境互动的空间,促进交流或对质;是陪伴者的角色,是学生学习途中的旅伴,用自己的温度温暖“鸡蛋”,等待“小鸡”出壳。
末了,我想套用大教育家孔子的一句话,“教而不思则罔,思而不教则殆。”对于我们所从事的教学工作,既不能糊里糊涂,也不能纸上谈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