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总是笑到最后
■武夷山
(发表于2020年12月31日《中国科学报》)
2020年4月,美国Scribd Originals阅读平台推出了Simon Winchester(西蒙·温切斯特)的著作The End of the River:Why the Long Struggle to Hold Back the Mississippi May Soon Be Lost, Wreaking Trillion-Dollar Chaos across the American South(本文作者译为“河流的终结:为什么控制密西西比河的长期奋斗也许很快就要失败,导致美国南部数以万亿美元的损失”)。
作者温切斯特1946年生于英国,毕业于牛津大学,因新闻报道和文学创作的成就获得过大英帝国官员勋章,现居美国纽约。他写过很多书,包括《改变了世界的地图》(2001)和《教授与疯子》(2016年出版并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榜,2019年改编为电影)等。
早在19世纪初期,人们就开启了将密西西比河的河道取直的工程,为的是更好地通航和控制洪水。可是,旨在防洪的堤坝工程反而成了隐患的源头。
目前,在路易斯安那州和密西西比州交界的地带,喜欢循着最便利的路径入海的密西西比河正竭尽全力试图越出人工水道,涌入3英里之外、位置比密西西比河低20英尺(约6.1米)的阿查法拉亚河。如果某次大暴雨真的导致密西西比河改道,密西西比河下游的残留水道就会失去生机,危及一些港口和城市水源。
本书描述了人类狂妄导致这一窘境的过程,也记叙了人们努力控制密西西比河的工程成就。温切斯特说,到头来,密西西比河的水道成了“美国的阿基里斯之踵”。
温切斯特是不是危言耸听呢?恐怕不是。2020年3月19日,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发布预报说:今年春天美国有23个州会发生大洪水,其中密西西比河沿岸的所有州都将有中度到严重的洪水。温切斯特说,如果他的书不幸而言中了一些灾害,他感到很遗憾,但是事实是遮掩不住的。
温切斯特说,早在1883年,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就说过,密西西比河当然是想流往哪儿就流往哪儿。人类可以建坝,建防洪堤,建节制闸,可是到头来密西西比河还是想怎么流就怎么流。由于重力差,密西西比河就是想流入阿查法拉亚河。
可是,自19世纪20年代以来就管理密西西比河水务的美国陆军工程兵团不认可,这怎么行呢?如果密西西比河改道,不再流经新奥尔良,这个城市怎么办?于是工程兵团建了很多堤坝,不让密西西比河“遂其心意”进入阿查法拉亚河。在一些河段,密西西比河也像中国的黄河一样成了悬河。问题是,这些堤坝自身出问题的风险在不断增加。
建坝后,不是没有出过问题,书中写道,1927年的大洪水袭来后,密西西比河下游1500英里长的防洪堤出现了开裂、溃坝等诸多问题,河水漫过、冲出或渗出堤坝,孟菲斯南面的河宽达到60英里。洪水冲垮了4万所房屋,250人丧生,70万人流离失所。而现在,由于气候变化,落基山脉的冰雪消融,再次发生1927年那一规模甚至更严重的大洪水不是不可能的。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有短期方案,有长期方案,温切斯特是力主采取长期方案的。
他在2020年4月间接受WAMC广播电台采访时说,美国经历过的最大地震发生在1811年,震中是密西西比河畔的新马德里。当时,新马德里人口很少,故伤亡不大。如果该地区再发生同样强度的地震,受灾人口就可观了。可是,有人在虑及这个风险吗?没有。
他还谈到,据说中国的周恩来总理有一次被问及对法国大革命的看法,周总理回答说,法国大革命发生在1789年,那是太早的事了,说不清。中国人和中国政府都是思考长远的。美国也必须思考长远,回答诸如“未来的重大疫情怎么应对?密西西比河若改道新奥尔良怎么发展?如果再发生新马德里地震那样的强震怎么应对?”之类的问题。
作者说,美国人太狂妄了,认为自己比大自然更强大,比大自然更重要。美国想把城市建在哪儿就建在哪儿,而不大考虑地质地理条件。
比如,新奥尔良的位置比海平面还低15英尺,而这个地方是很容易被飓风袭扰的。旧金山就建在较危险的板块边缘上,不知哪一天就可能被大地震摧毁。辛辛那提、孟菲斯、圣路易斯等城市也类似。图桑和菲尼克斯都是建在缺水的地方。
作者提醒道,美国人必须收敛自己的狂妄。必须承认,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大自然)。大自然总是笑到最后。
《中国科学报》 (2020-12-31 第7版 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