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自百度搜索)
总怕孩子吃不饱,总怕孩子落后,喂吃的,喂数学,喂英语,喂来喂去,孩子已经吐了。
怎么办?花钱找保姆喂,找家教喂,报名师班喂,总之,要灌下去,吃不饱不行!学的少不行!
吃饭要讲究营养全面,按时定量;学习讲究面面俱到,文理兴趣班、特长班,一个也不能少!
哪个保姆能让他吃得好,就多砸钱。哪个班能让她学得好,再贵也要报。
喂喂喂,吃吃吃,学学学,练练练,没有撑不起的个子,没有学不会的知识。
于是,在玩中吃,在玩中学;军事化管理,鸡血式历练;暑期出国找新鲜;花样层出不穷,为的就是能吃好,学好。
孩子呢,养肥了,嘴叼了,练成了百鲜无味,逢考必先祈祷,通过者撕书相庆,挂科者羞愧难当。然而对饭菜、对学习再无兴致。
教育者为何要如此地喂养孩子呢?是吃得太饱,还是被饿得太凶了?
如果他们吃得饱,就不会太担心孩子饿着。饥饿的记忆是惨痛的,饿了一回,一辈子都知道要吃,连子孙都不会放过。
他们对孩子说,你们好好吃,你们不知道饥饿的滋味有多难受,你们不知道吃不好就长不高,受人欺负。
在这个物质不再匮乏的时代,吃,居然成了一种负担。饿怕了的记忆,可以延续几代人。
如果他们学得好,自然懂得知识技能的掌握,主要靠自学成才,将前人的技能内化为自己的,学习的动力来源于内心的好奇和渴望。
他们对孩子说,你们好好学,你们不知道没有学上的痛苦,不知道没有文凭就找不到好工作,生活艰难。
在这个知识不再匮乏的年代,学习,不是一种快乐,反倒成了重压。
让孩子饿一饿,他会自己找吃的,这是人的本能。
让孩子的脑袋空一空,让她知道不认字、不会算数的苦,她自然会想学。
让孩子保持一点饥饿感,让他们知道自己还缺什么,什么是自己迫切需要的。
只要这孩子,饿了知道吃,落后了知道追。饿了知道找吃的、做吃的,吃亏了知道长经验,再到遇到问题,会想办法。
也许他们会犯错,那又如何?在错误中成长,是他们自己长大的路。
当他们对饭菜有了胃口,对知识技能有了渴望,培养、教育不过是给他们提供一定的环境和资源,让他们自己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