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也说硕士研究生申请答辩要求发表论文的规定

   刚才看了李东风的博客《硕士研究生申请答辩以发表论文为前置条件可以休矣》,感觉作者观点虽然有一些可取的地方,但整体上不敢苟同。原因如下:     

    1、我认为培养人才是条条路儿通罗马的事情,只要最后获得了研究能力,采取不同策略都可以接受。有些学校设置发表论文的前置条件,也是有原因的,担心有些本来水平不高的导师放水,让期刊和审稿人也一起把把关,有什么不好呢?须知高校层次是不同的,培养人才的去向也是不同的,教师的水平也有差异,那些水平一般的高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采取一些策略把把关,就错了?

    2、在国家有学位授予标准的前提下,大学可以制定这种前置规定吗?答案显然是可以的。这好比产品标准,在国家有质量标准的前提下,企业依然可以制定产品企业质量标准,只要企业标准高于国家标准,不与国家标准冲突,是完全有权制定的。我们不可能要求所有大学只有一套标准来评聘教师职称,也当然不应该只有一套标准来衡量研究生的毕业要求。

    3、牛顿发论文少,但人家出版了专著。那可以说是多篇论文聚合的成果。他愿意这样做,也没有错,但不应该要求所有人都学习他那样做,其他人有几个比得上牛顿的学术判断力,他可以不需要审稿人的把关,普通研究者可以吗?

    不要忘记了,学术界还有大数学家欧拉这样的一批人,他们一生勤恳钻研,有成果就及时整理发表,一生著作等身,论文几百篇(随后也出版了几部专著)。难道这样的优秀人才,我们不能也学习一下吗?多发论文,多锻炼,多交流,让学术更加繁荣不好吗?

     硕士在平时写几篇小论文,经过期刊和审稿人把关发表了。到毕业时组成毕业论文的各个章节,岂不是更好?硕士论文的撰写岂不是更快,导师修改硕士论文时花的时间更少,不好吗?

    4、再说,现在早就不是牛顿那个时代了。当前很多领域的竞争激烈程度,远远超过牛顿时代了。等你哼哧哼哧地积累几年再发表大部头,你大部头里面的重要创新成果可能早被别人(包括国外的)抢先发表了,你辛辛苦苦地搞出大部头,最后全是跟随式的研究,到头来真要欲哭无泪了。可以说,牛顿时代与莱布尼兹的微积分发明之争那样的事情,在现代社会天天有。

 5、 一般高校要求硕士发表论文才能答辩完全可以接受。显然,要求的论文档次不能过高。重点大学之所以欣然接受硕士不发表论文也可以毕业的规定,就是因为硕士发表不了能让他们看得上的成果。牛校可以这样做,他们的硕士绝大多数会硕博连读,硕士阶段可以完全打基础,到博士期间再搞研究也没有问题。牛校导师的学术判断也强一些,完全可以自己把关,不必让期刊和审稿人参与把关。

   一般高校的师生大多水平普遍一般,有些人学术追求低,不要期刊和审稿人把关,可能出问题,混毕业的就会增加。而且,一般高校的研究生很多直接毕业工作了,往往去干一些应用型的技术工作,获得发表论文的能力也很重要。3年硕士,有2年时间可以用来培养发表论文的经验和能力,为将来晋升职称打个基础,是完全应该的。

  6、反对过分重视论文影响因子,但不要把发表论文也给反对了。脏水要泼掉,孩子还是要留下的。  千万别走极端,反四唯,不是让我们反对发表论文,更不是反对勤奋的高产的学者多发论文。鼓励发表论文没有错,错的是对论文和其他成果的不当评价。我们不要搞混了。我们不能因为害怕瞎评价论文,就不鼓励论文的发表。我真害怕,按照这样的逻辑下,最后连专著也认为不应该出版了。

   所以,我们不要反对重点大学不要求研究生发表论文;也请大家不要反对那些要求研究生发表论文的规定,都是为了保证培养人才的质量。不要求发表论文的规定在重点大学实行,没有任何问题,但拿到一般大学来,很可能出大问题。我们不要僵化地用一个政策来规范不同的学校人才培养!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发表论文  发表论文词条  答辩  答辩词条  硕士  硕士词条  研究生  研究生词条  规定  规定词条  
观点

 人员引进之后

        科研单位引进的人员,无非是几种方式:1 应届毕业生分配进来;2  在某些政策要求下的进人;3&...(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