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策划编辑为何不宜总是坐班?

       期刊、图书的策划编辑,不宜总是坐班。

  这是显而易见的事实。一个策划编辑,如果想吸引、留住高端作者,天天坐班,显然是不行的。

  我做过一段短期的策划编辑,略有体验——高端作者,尤其是在学术会议上有过沟通和交流的,更易于成为潜在作者,成为“赐稿人”。

有的学术报告的PPT,能被约到(改编为高端访谈)也是不错的结果。记得有一次,我正在(南宁)和一位老院士“套近乎”,我参加学术会议不多,遇见他的机会也就偏少。没有想到的是,斜刺里杀出一个程咬金——他和院士更熟悉一些,径直索取PPT,院士很痛快地答应了。我有种被“抢”的感觉。只好另外约其他的,这次倒是没有被“程咬金”横斧夺稿,院士干脆拒绝了提供PPT。我再次受挫。

  第三次出击,仍然在会场。遇到的院士更熟悉一些。院士非常痛快地同意了。会议结束后,我赶紧与院士联系,他告知了秘书电话。我联系上了院士秘书,为便于接收大文件还加他的QQ。秘书很快发送来了PPT,我赶紧“改编”成了专访。转眼间,已经是近四年前的事情了。这个专访,编辑部加了“编者按”。

“2016 年 11 月 10 — 11 日,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学会 2016 年学术年会在广西南宁召开。会议期间 《测绘科学》编辑部对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先林研究员进行了专访。围绕本届年会 “互联网 + 测绘地理信息”的主题,刘先林院士就 “互联网+ ”时代下 GIS 在作业范围、重复采集频率、分辨率与精度、后处理智能化特点、 GIS 与大数据的融合、增强型 GIS 对 3DGIS 提出更高要求等特征以及 3 个创新要求进行了阐述。刘先林院士以 “万亿产值的智慧城市中的地理信息”和 “万亿产值的虚拟现实技术中的地理信息”为主介绍了增强型 GIS 的广泛应用空间,提出更深层次的专业应用———公路 BIM ,认为将来会出现网络空间与 GIS 实体空间相互融合、 IP 地址空间化与电子标签网等新趋势。”

无独有偶,我在兰州参加会议时,就餐时没有独自埋头吃饭,看到校友啊、同行啊,牛人呀,都会主动打招呼、攀谈,交换名片。这样做,终究是有收获的。

在我离开“策划编辑”岗位后,一位老院士兼校友,突然打来电话,说有稿子。虽然,我由于任职时间过短,无法成为他的责编,也是心头一热,感觉到了老校友的信赖和支持.......

即使离开了策划编辑的岗位,我也一直认为,要想手头有优质稿源,天天坐办公室是不成的。

策划编辑,应该即使到学术会议的现场去、到学者云集的地方去......

(籍利平。北京海淀。2020-07-20,午时两刻。)

 

【参考文献】

[1]刘先林.“互联网+”时代GIS的智能特征及展望[J].测绘科学,2017,42(02):1-4.

(原文,可以提供。)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策划编辑为何不宜总是坐班?  坐班  坐班词条  不宜  不宜词条  总是  总是词条  为何  为何词条  编辑  编辑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