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香港影星吴孟达肝癌去世又轰动了网络。一是因为他是个敬业的,让很多人喜爱的影视明星;二是他的年龄还不算大。近些年来,更年轻的一些名人,在四五十岁左右因癌症去世的也不在少数,比如李咏,罗京,赵英俊等。
本人多年来一直计划从中西医的两个视角来谈谈癌症,并着手收集了大量的信息和数据,但一直苦于没有大块的时间来整理这些信息和写作思路。而且,写学术论文似的"大块头"文章在"快餐文化"盛行的自媒体和网络中也越来越不合时宜。所以,我决定还是化整为零,采取零打碎敲的,聊天的方式,来阐述我的观点。
实际上,以聊天和对话的方式来讨论问题在古代经典中很常见,比如《黄帝内经》就是最有代表性的一个著作。这种轻松随意的方式,最能活跃人的思想,启发人的智慧。据说,近代很多著名的物理学家也喜欢聚在一起,在品尝"下午茶"和咖啡的聊天中产生灵感。说实话,从事现代实验科学的时间久了,特别是生物医学,人的思维难免会变得僵化,甚至变得固执。很多人坚持一切以实验数据为准,并为自己的"科学和严谨"的精神而自豪。其实,业内人士都知道,实验数据获取的模型、方式和解读都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数据远远不能代表一切认知,也不能代表一切正确的认知。认识不到这一点,就是把科学当作宗教来崇拜了。君不见,在现代生物医学科研论文中有无数"完美"的数据和成果,但这些数据和成果往往在真实世界的疾病治疗的实战中泛善可陈,甚至屡屡碰壁。只要查一查历史上有多少西药造成的重大医疗事故,有多少当年捧为"神药"的药物被召回或终止使用,现在每年又有多少人遭受医源性和药源性疾病的伤害。。。再反观中医在这次新冠疫情中的靓丽表现,我想,任何具有客观理性思考能力的人都会反思,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站得高,方能看得远;想得深,方能触及根源。
现代医学依仗现代科学技术的包装,看起来高大上,但扒开它建立在"机械论"和"还原论"基础上的物质科学的外衣,你会发现它的内核缺乏关于生命和人体生理和病理的完整的自洽的理论体系。可以说,现代医学还停留在把人当成"物",把治病等同于"修车"的水平。它距离把人当成人,治病等同于"治人",并且"身心灵"同治的高级中医水平还差得很远。化学家李宁先老先生患癌后,十数年来自学中医自救救人,他说"西医是披着看似"科学"的外衣,却有个不科学的内核;中医披着看似"不科学"的外衣,却有着科学的内核"。这句话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这一闲聊系列,我打算先从基因与环境的关系说起。现代生物学关于基因与环境的关系的研究和认识是零散的,缺乏系统的。主要是受思维局限的影响,无法超脱分子细胞的微观水平,从更高的维度来看生物整体。
------------------------------------------------
本系列原创文章来自作者的微信公众号:12369频道。感兴趣的读者请搜"12369频道"或扫描下面二维码进入公众号参阅其它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