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缜在齐世,尝侍竟陵王子良。子良精信释教,而缜盛称无佛。子良问曰: “君不信因果,世间何得有富贵,何得有贫贱?”缜答曰:“人之生譬如一树花, 同发一枝,俱开一蒂,随风而堕,自有拂帘幌坠于茵席之上,自有关篱墙落于溷粪之侧。坠茵席者,殿下是也;落粪溷者,下官是也。贵贱虽复殊途,因果竟在何处?”子良不能屈,深怪之。缜退论其理,著《神灭论》。
以上文字出自《梁书·列传·卷四十八》之“范缜传”。上面的故事发生在南北朝时期的齐代。当时的竟陵王萧子良(齐武帝的次子)笃信佛教,认为世间万物的发生发展都源自佛家所谓的“因果”。而范缜却不认可这个说法。哪里有什么因果?人生际遇不过像落花一样。不同的人,本来是同一棵树上同一朵花的不同花瓣。随风飘落时,有的落在茵席(坐垫)之上,有的落在溷粪(厕所)之侧。
所以人生际遇,本来没有什么前期注定。
但是面对这样一个结果,我们人何以自处?相信因果的人,可能有两种常见的情形,一种是自身处境优越,但是这种优越的条件并非自己奋斗的来,而是拼爹的。这些人主张,其他人要上位,要么拼爹,要么抱我大腿。另一种人,大概是处境不好,“老子认栽”。“宿命论”让人可有坦然地接受现实,也能够理所当然地苟且。
然而,范缜既然不信因果,不信宿命论。那么他如何自处呢?
《范缜传》中,这件“坠英堕溷”的言论闹得竟陵王很不爽,后者组织学者跟范缜经历了好长时间的口诛笔伐。范缜不过是个平民,却一身傲骨,毫不屈服。最终得以青史留名。
科学网的王俊杰认为,这恰似“学者尊严”的体现。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00631-1238172.html
与此类似但是讨论另一个范畴问题的故事,还有李斯的“老鼠论”。《史记·李斯列传》开篇就讲了一个老鼠的故事。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絜,近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於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
厕中鼠与仓中鼠,境遇差别太大。李斯感叹:人的贤良与不肖,恰恰很大程度上是“在所自处”造成的,也就是平台的问题。
所以李斯发奋图强,从荀子学帝王之术,力图改变自己的处境。
李斯的时代,大概还没有宿命论,至少主张一切皆有因果的佛教还没有传入。李斯的现实想法是,我不能做厕中鼠,要做仓中鼠。而怎么转变身份,是需要自己努力奋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