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庆生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多年前,一个80后本科学生YY毕业当年考取了学院一位普通教授(没有任何帽子和官衔)的硕士研究生。在教授指导下两年毕业,然后考上北京大学的博士研究生。她充分利用北京大学的声誉和学术平台优势,到美国一所大学学术交流一年,博士毕业后在北京一家国家级研究所从事基础科学研究。目前这位80后学生在学术上初露锋芒,成果丰硕,已经晋升研究员。这位研究员学生本科一位同班同学当年报考学院副院长的硕博连读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目前是副教授。10多年后的一天,他告诉我这位YY同学当年学习成绩属于班上数一数二。我心里有点不解,她当年为什么要报考这位普通教授的研究生呢?据我考察,YY同学目前在他们年级从事学术研究的同学中相对出色。因为,他们年级当年有两位以高分考取北京大学的硕博连读研究生,目前都在大学工作,一位是副教授,一位在另一所大学实验室工作,网上显示为工程师。后来有人问YY同学,当年为什么要选择这位普通教授,而没有选择报考学院的“知名教授”,例如像那位她留校同班同学那样报考领导的研究生。她回答说,因为那位普通教授当年给他们年级上了一门课。通过课堂上和课下她了解,这位教授主要侧重做学术研究。用她的话说,她不喜欢那些只顾做项目赚钱不搞学术研究的老师。
无独有偶,这位普通教授还招收了一位与他的研究方向不大相同的博士研究生。如今这位学生成了一所重点大学的教授博导和国家优青,科学研究做的也不错。当然,那位普通教授至今也不清楚这位学生当年为什么要报考他的博士研究生。因为,他的研究方向在学院还有名气大的教授。由于研究方向不同,这位教授只能从学术研究上宏观地给予指导以及提供必要的科学研究条件,例如让他和另一位博士研究生一起去香港大学同行哪儿学术交流两个月。当然,这位普通教授没有什么行政职务,除了教学他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坐冷板凳”从事科学研究,掌握学科前沿的发展动态。他还招了一位大专毕业工作两年后以同等学历报考的硕士研究生,因为成绩优秀提前攻读博士学位,目前也成了一所重点大学的教授博导。
我认为,上述案例中的这几个学生在选择研究生导师时采取了认真和用心的态度,所以多年后他(她)们才能实现从事学术研究的初心和愿望。那位YY研究员曾经谈到当年硕士研究生期间那位普通教授指导风格的一点感受。她说老师平常非常强调他们要多读专业文献,尤其是英文文献。告诫学生在阅读英文文献时除了了解论文成果内容的创新之处外,还要注意英文的专业书面文字表达,这对她后来能够比较顺畅地撰写英文学术论文很有帮助。她的硕士成果论文用英文发表在地球科学英文版。此外,听说当年YY硕士毕业计划报考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时心中有点“忐忑不安”,生怕这位教授会因为不选择读他的博士研究生而怪罪她。其实,这位学生多虑了,这位教授不但没有怪罪,而且极力支持YY同学报考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他对学生说,“北京大学有更好的科学研究平台,对于你的学术成长更有利,况且你到哪儿都是他的学生”,并在时间紧张情况下(她既要完成硕士论文,还要准备考博)依然安排她去香港大学同行哪儿访问半个月,让她感受一下世界名校的“范”。这位导师的豁达心态值得点赞。
学生要如何“用心”选择自己心仪的导师呢?这是一个既复杂又简单的话题。“复杂”是指有的学生读研目的不清楚,有的甚至是由于本科毕业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而创促选择读研作为过渡。“简单”是指读研目的明确,心中有数,就是为了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和水平,尤其对于那些日后计划从事学术职业的人,就像上述案例中介绍的三个学生,选择读研是必由之路。此外,还要摒弃世俗念头,职业发展要从长计议,不可急躁,更不要急功近利。对研究生导师要实事求是,去掉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研究生导师也是普通人,也有七情六欲,面对那些不那么勤奋刻苦学习工作的学生脾气急躁的导师偶尔发发脾气在所难免,不要用道德绑架导师,师生之间人格平等,相互尊重。
我建议学生选择导师时首先还是要考虑那些学术水平较高,求真务实的研究生导师,他们处在学术一线,不夸夸其谈,不高谈阔论。一些“双肩挑”研究生导师的学术水平也许不错,因为,据我观察多数大学的双肩挑干部(尤其是教学、科研、人事、外事和研究生管理部门)都是基于他们的学术水平较高,而被上级领导选中。当然,由于中国特色的大学行政化管理使得他们在指导研究生过程中有时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人的精力和时间有限,繁重的行政事务导致这类研究生导师中有的人没有更多时间广泛地参与学术交流,及时追踪学科领域科技前沿。然而,这类导师思想好,品德高,且往往科研项目多,经费充足,他们通常会大力支持学生的学术发展,并在课题组内创建浓厚的学术环境。一篇题为“不管牛导师,带出了一批牛学生”文章说的就是这类情况(刘庆生,手把手教出的研究生科学研究不可持续,科学网,2013年8月4日)。因此,对于那些独立自主能力强的学生,考虑“双肩挑导师”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例如,一位年轻教师告诉我,他的博士生导师是一个戴了杰青和长江帽子的重点大学副校长,尽管行政工作十分繁忙,导师仍然坚持每个周六抽出半天时间主持课题组的组会,关心学生科学研究进展。显然,这样的双肩挑导师需要付出比普通导师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他们同样值得称赞。
2020年5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