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看吧,开学初,教学大纲、教学日历、实验大纲、实验日历等等都要领导签字。
还有非常了得的,首先是系主任签字,然后是主管教学的副院长签字,再然后是院长签字……
您不仅得等着领导在单位的时候签字,还得赶上领导愿意签字的时候才能签字。
少则几个小时,多则两三天,时间就浪费在等待签字上。
学期刚开始,课还没上,人就先被签字折磨的萎靡了一半儿。
有人说,领导要签全学院的字,哪有时间仔仔细细、认认真真的看呢,这不完全就是形式主义嘛?
谁说不是呢?
如果领导真的有时间、有精力去看,确实是有效果的。
但有些领导签字的模式本身是行不通的。领导不要接受上级领导的开会吗?领导不要向下级传达会议精神吗?领导自己不承担教学科研任务吗?领导不需要服务社会吗?
当领导也要面对纷繁复杂的事情的时候,他还想三头六臂?
想想就算了,不可能的。
因为这种基因突变在人类当中目前还没出现。
我要是领导,能没有这些手续最好。
你说我仔细看吧,看出问题我是说还是不说?
我不仔细看吧,字签了,以后出了问题我也难开脱。
更何况,这种签字是出力不讨好的工作。
能爬到领导岗位,聪明的脑袋瓜肯定能想到这些。
所以,聪明的领导在给你签字之前,会打趣的问你一句:“自己都检查了吧,不要有错误呦!”
一句看似玩笑的话,绵里藏针:“小伙子,字我给你签了,出了问题自己兜着!”
领导搭进去时间,还要斗智斗勇,还要承担风险。
做人难,领导别人,更难!
有人说,都是评估惹的祸!
要怪,就怪折腾评估的那群老头老太太!
小伙子,你太年轻了,想法太单纯。
人家能坐上评估的高速列车,这个锅能轻易的背吗?
比如,评估的老头老太太来了,他/她一般不会揪着一个签字没签就大做文章。
他/她不傻,这个签字就对应着一个具体的责任人,没仇没怨,揪着不放容易重伤。
哪怕是字没签,老头老太太也会从内容本身做文章。
搞评估,人家是专业的,要内容至上!
当然,也不排除几个不专业的混入专业的队伍,让人“耳目一新”。
反正签字栏还在呢,到了时间结点,你该找领导签字还得找领导签字。
这个时候,如果你平时与领导不对付,又或者领导有意“栽赔”你,签字可能就没那么顺畅了。
甚至,还是心怀忐忑、惴惴不安。
装孙子大家都懂,但装孙子的秘诀不在于你装孙子,而在于:爷爷认可这个孙子!
特别是在一些校级、省厅级项目申请也需要领导签字或领导推出去的时候,平时不看领导脸色,恐怕这个时候就不一定有好果子。
从形式主义,到利益纠葛;从过程管理,变成仰人鼻息。
因为不具有实际可行性,所以味道一直都不对。
还是那句话:这个事儿不能完全怪领导。
要怪,得怪不合理的评价管理机制。
是制定规则和不愿意打破规则的人,放纵了错误的规则横行。
本该利用规则刮骨疗伤,结果却变成了千刀万剐。
这场屠戮,领导不是幸运儿,但某些旁观者并不无辜。
但如果领导签字只为了事后追责,不妨就直接把责任落在相关负责人身上。
把多余的时间,拿来抽查、检查,可能实际效果都要比签字都要好。
比如,教学材料的签字,授课教师自己签就得了,出了问题一力承担……
比如,教改课题的申请、结题,负责人参与人签就得了,领导又不参与你的课题研究……
比如,一些科研课题的申请,负责人签就得了,领导不一定懂你这个研究方向……
龚自珍有云,“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