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导师总算开始工作了。“反其意而用之”《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的话,本科生指导“是请客吃饭”,“是做文章”,“是绘画绣花”,“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与学生见面,一起吃午餐。她们课很多,真是只有午餐时间有空。魏老师和几位硕士生也参加,他们帮忙订外卖等。地点在我的办公室。
学生们似乎也没有什么需要讨论的事情。只是闲聊一会儿,吃过饭就散了。我现在觉得跟年轻本科生没有话说,不是很了解。一方面,我自己老了;另一方面,我女儿也长大了。《围城》说青椒,“做了先生就属于前一辈,跟现在这些学生不再能心同理同。第一,他没有他们的兴致。第二,他自信比他们知趣。他只奇怪那些跟年轻人混的同事们,不感到老一辈的隔膜。是否他们感到了而不露出来?年龄是个自然历程里不能超越的事实,就像饮食男女,像死亡。……也许自己更老了十几年,会要跟青年人混在一起,借他们的生气来温暖自己的衰朽”。果真如此,我虽然老了,还没有太老,尚未到还童的时候,不需要借青年人的生气。
很快又有件比较实际的事情。全程导师名下的本科生,有位要出国,问我能不能给她写推荐信。我觉得全程导师的推荐信是职务行为,所以要问问她所在学院的意见。联系了班主任,答复说学院不反对。这样我就答应那位学生,并约她到办公室。当面询问了她需要的推荐信,其实她现在并不需要。我同意以后需要时给她写。将强调两点,其一是说明她所在学院的精英性质,其二是证明她的绩点在学院全年级第一。后一点是在她联系我写推荐信之后但面谈之前知道的。
期中考试之后,班主任把学生的成绩告诉全程导师。要出国那位学生,全院第一名。还有3位学生在60和80名之间,一位学生落到101到150之间,另一位在160之后了而且两门主课不及格。我觉得也不能做什么。考得好的不需要找,考得不好的找也没有用,反而加重学生心理负担。当年女儿读大学时,她一定要不及格,我也没有办法,何况是学生。魏老师比较负责,主动联系她担任导师的本院学生,因为有挂科,问是否需要谈谈。学生说不需要。
给自己的全程导师任上的懒政,准备了两块漂亮门面:无为而治,顺其自然。
人之病札记1
人之病札记2
人之病札记3
人之病札记4
人之病札记5
人之病札记6
人之病札记7
人之病札记8
人之病札记9
人之病札记10
人之病札记14
人之病札记11
人之病札记12
人之病札记13
人之病札记15
人之病札记16
人之病札记17
人之病札记18
人之病札记19
人之病札记20
人之病札记21
人之病札记22
人之病札记23
人之病札记24
人之病札记25
人之病札记26
人之病札记27
人之病札记28
人之病札记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