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感谢生命流转间的不经意相逢:一个被叫作孙老师的孙同学的期末总结

上次更新的时候,导师鼓励我坚持写下去,一转眼又是半年……我们像是与时间赛跑的小乌龟,徐徐前进,却已过经年……

这半年做了什么?科研没什么产出!教学好歹算是有些收获!几点感悟,算是给自己半年教学工作的一点小总结,一半辛苦一半甜,我总是喜欢在玻璃渣里找糖吃!

一、套路完全不管用,唯有备课能安心

博士毕业后两个月就开始上课,还不是自己的专业,加之没有系统的培训和学习,难免会陷入本领焦虑,抵抗焦虑的最好方式就是疯狂恶补知识。我的途径有三:一是看教材和教学指南,对课程内容做整体了解,保证知识点准确;二是拿着教研室的课件,重新梳理课程逻辑;因为我是拿着现成课件没办法讲课的那类人,必须要做一套自己的课件,后来发现这个工作量确实很大。三是狂看募课,扒资料;这个方法对我十分有效,能够快速扩充知识面,还能大量吸收事例,启发自己对知识的理解,进而与自己的知识储备形成有效整合,使课程具有一定的个人特色。事实证明这一点非常有效,即增加了课程的新颖度,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的引发了学生的思考与讨论。

由于自身的经验不足,底气不够,整个学期,大部分时间都在备课中度过,只要第二天上课,前一晚基本要熬到一两点。(后来发现这是同事们的常态)当然还是有讲的很烂的时候,最明显的就是事例准备不足,站在讲台上突然不想说话,其实是除了知识点外没有可延伸的内容,自己都觉得讲的很干瘪……这种课上完,自己会特别难受,自己对自己的否定感太可怕了,就是那种明明可以却没能的遗憾,究其原因,还是备课不够充分。对于我本身而言,既没能力也没心态去水课,那就只有踏踏实实备课了。

备课除了自己努力外,前辈们经验的分享和帮助也十分重要。特别是同事们课程相关资料的分享,构成了我对课程的基本认知;平时课下的讨论、吐槽也都很好的缓解了上课的紧张和不适。我有时还会问些近乎白痴的问题和困惑,他们都能够耐心的帮忙解答,现在想想也真是苦了他们。大家对教学的珍视和热情,有效的拉动了我不能掉链子的决心。

二、别预设、别消极、别发火

因为是思政课,不仅学生对这门课有预设,我自己也有。上课前,我仔细回忆了自己学生时代上思政课的状态,对课堂氛围、学生的听课状态做了一定的评估,给自己做足心理建设,这个预设是必要的,其实也是可怕的。

讲两个课上的小故事。因为我自己的偏好,我喜欢在课程中设置一些上下衔接的小问题,让学生先自己想,然后点答。刚开始提问前也会问几遍有没有人想回答,事实证明基本是没有的。所以后来索性就让大家思考完,直接点同学答。然而下课的时候,一个同学过来跟我说:“老师,你还是每次都问一下有没有人想回答吧,其实还是有人愿意回答的,比如我。”

还有一次,期中考试之前,很多同学在课上做其他课的作业,抬头率不高,我尝试让大家抬头听课,说了一句“我知道我这门课在你们心理没什么位置,你们也不感兴趣,但是,大家还是稍微听一听……”我能感受到自己说这番话时,语气中的预料之内却又无可奈何。下课后,我在弄U盘,一个学生走过来,跟我说“老师,其实你的课没你想的那么无聊,挺有趣的……”

这两个学生,在之后的课上,我都有注意,他们的确都在好好听课,会给你反馈。我想我必须明白的是,课堂的带动者应该是老师,不管学生给你怎样的反馈,你都必须积极的看待这一切,尽力调整,让更多学生加入到课堂中。保持课堂的积极氛围,以保证认真听课同学的良好体验,这应该是教师的义务。

实践课是《原理》课的规定项目,我在课上选用主题演讲的形式进行。有一个班的实践教学效果一直不好,别的组讲的时候其他同学很少认真听,更别说互动提问了。因为一天要连续上三个班的课,与另外两个班相比,这个对比就尤为强烈。这个班的学生还有一个突出技能,就是无论你怎么启发、鼓励,他们就是不讲话,并且是看着你不说话的那种。我真的是被他们的执拗打败了,真的是很火大。当时的心情就是“好呀,你们不想上这个课对吧,那我好好讲有什么用呢……”这样的心态下,讲课的语气、速度都变得很快,真的可以用毫无感情的讲课机器来形容。但是就如前文所讲,我知道这是不对的,我很快就尝试进行调整,耐着性子向他们提问,当我问出问题时,竟然有几个同学举手!!!那几个同学是谁呢?是平时上课就相对认真的同学,只有他们能感受到老师情绪的变化,但事实上,他们是表现的最好的那几位,惹火我的从不是他们,而火却只能烧到他们……

在那之后,我从未在课上表现出消极情绪,你的无奈你需要自我消化。不对学生发火也成了我对自己最简单的要求,就像我本身不喜欢太严厉的人一样,发火不能解决问题,却能破坏关系。对于大学生而言,教师不再是课堂上的绝对“权威”,他们需要一个轻松、平等又健康的课堂氛围,只有这样,讨论和交流才有可能发生。

三、对学生,爱而不定义

回想自己本科时期,我也是个偶尔逃课,上课走神的“非好学生”。所以我的课上,我给学生两次事假的机会。我希望他们可以自主的安排好他们的时间,我们不得不去听学生的苦衷,有些困难与纠结它就实实在在的发生着,同理心是师生关系的桥梁,也是知识传递的基础。

我对名字十分敏感,从小如此。虽然班级同学很多,我也能快速的熟悉很多人的名字,并且完美匹配到人头。我觉得记住学生的名字好处很多,有一次一个学生课上戴耳机,我直接叫了他的名字,我能感受到,他的错愕是因为他没有想到我记得他叫什么……还有就是在课堂上,那些认真听课的学生,你叫他们的名字,不管是让他们读题还是回答,他们都能感受到自己的良好表现有被老师注意;这样的课堂会变得充满弹性,双向感更加突出,看似随意的叫他一声,他求知的小火苗儿很可能就被点燃了。

做老师其实挺难的,特别是在当前网络信息技术如此发达的当下,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异常丰富,他们知道、了解甚至精通的东西太多了。也是讲课之后才发现,知识面狭窄对课堂的限制巨大。你要不断面临学生各种各样的提问,我的原则是:第一不要不懂装懂,第二不要怕修正自己的错误,第三不要拒绝向学生学习。只有老师将自己位置摆对了,教学相长才能实现。

当了老师才懂得,“学生都有闪光点”这句话的价值。不讲话的学生并不代表没有好好听课,不活跃的课堂也不代表学习效果不好,坐在后排的孩子不代表不想听,甚至对于那些旷了课的学生,我们也无从定义。对于学生而言,除了知识他们能在老师身上学到的东西还有很多,你对人、对事的态度,你的情绪状态,你对世界的理解……其实学生从不曾简单的以学识评价老师,我们又怎能用成绩定义他们呢?

明天我的小朋友们就要参加《原理》课的期末考试了,考试是对学习成果的一种考量方式,但是我更希望,考试之后,那些没有办法写在纸上的答案,你们终有一天映射在自己的生活里……

以上是初为人师的一点小感受,三个班的《原理》课,从最初备课备到想骂人,到学期中段也终显出一份游刃有余,到学期结束竟真实的感到恋恋不舍了。没上过思政课的,千万别觉得很简单,我庆幸自己没把这件事想简单了,才有幸平稳过度。本学期的学生评教成绩还不错,97.44,成绩只是数字,我更开心的是看他们的留言,真的每一句都有很认真的看,认真的记住,我相信这是生命流转间不经意相逢留下的最珍贵的礼物。

虽然拿的是教学科研岗的岗位,教学只是工作中的一部分,在当前的评价体制下,这部分也确实没什么有效途径进行“价值”转化。但是我一直秉持着,不管你教什么课,只要站在讲台上,你就应该爱惜自己作为教师的羽毛。记得离校前,导师嘱咐过:“上好课可能带来不了太多东西,但是上不好会很快毁掉你!”我现在更加能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其实这个“毁掉”指的不单单是你现有的工作,而是你对自己、对职业的认知,还有什么比毁掉这个更可怕呢?

工作之后,才真的体会到,掌控与被掌控是场博弈,当然,博弈的双方全由你一人决定,习惯自由散漫的我还在努力调试中……17周的教学周,每周有两天要不到六点钟爬起来,不得不感叹,离家远是这份工作中最大的原罪……辛苦是生活的常态,好在幸福也是!

马上就2020了,作为一个摸爬滚打的小青椒,任务与压力同在。下学期没有课,似乎可以努力搞搞科研,这确实是个Flag。我是个曾经很叛逆,如今很平和的人,也许只有经历过叛逆的人才会明白不叛逆的好处吧,而我也始终提醒自己保持那份自我,对我而言,自我就是按照自己的节奏去生活、去工作……2020,继续匀速前进吧!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叫作  叫作词条  流转  流转词条  期末  期末词条  相逢  相逢词条  不经意  不经意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