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点击量”,我还是慢慢地打中文字吧。唉。哪有什么“自由撰稿人”,应该是“自残撰稿人”。
今天想分享一个故事,当然和科技英语写作有关。既然是讲故事,我自然可以“添油加醋”了。(否则,以后我怎么“投稿”?)
一位青椒博士请我改文章。我已经不记得我是怎么改完他的文章的(那是改第一遍)。查了一下记录。我当时建议他:More revision should help :)显然,当时我没有特别“沮丧”。(因为我见多了,他的文章应该不是最烂的。)
一个星期后,他请我改第二遍,我改完摘要就“罢工”了:你让coauthors一起帮你改,然后再送给我改。他解释说:这个、那个。我微信他导师:SOS。这下可好。他导师憋了多少年的“怨气”,一股脑儿喷给我:现在,你知道我是怎么活过来的了?!吓的我赶紧说:对不起。(提示:你千万不要问一个离婚的女人,你为什么会离婚。这属于“情商”的培养,跟写作没有关系。)
求援失败后的我,认认真真地注解:改这里,说明哪个结果更加接近观测值。如果你说A比B大,我不知道“大”是好、是坏。我只想知道“好”和“不好”。好是“比出来的”,跟什么比?跟观测比!这样来来回回三次,我决定写博客“休息休息”。
有感而发:我不知道我能不能帮助他完成这篇文章的修改,因为我可以毫无保留地教他,但是,我不可能“免费服务到底”[我是“自由撰稿人”(freelancer),不是“免费撰稿人”(FREE freelancer)。]
也许,科学网的导师们可以分享一下你们是怎么教学生写文章的。手把手?会不会教出一个“需要写作保姆的博士”?
我自己的第一篇文章,是“看”出来的:导师写(打字、解释),我看、听(还嫌导师打字太慢、解释标点符号太多)。以后的几篇文章,我主写,导师改。每次来来回回不下20遍。
如果你也想提高科技英语写作能力,请跟我来...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06792-11465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