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姚班毕业生,从谷歌辞职回家教书?本人:不想为成功舍弃一切》原文链接:https://www.toutiao.com/a6857730810984792588/#comment_area
希望这类曾经的娇子,要更多的去深思自己为何走到科研的环节时会在科研上没有多少真正的学术创造力?可能是在成长过程、学习过程中的什么环节上出现的问题?如果可以重来的话应该在哪些方面做修正和改进?把这种反思得到的分析结果,注入到自己日常的教书育人中,以避免今后类似的这种现象和提高对人才的真正的创造力的培养效果。
关于学术创造力的形成要素,以及在成长过程中的一些关键性问题,我曾做过大量的思考和论述(详见下文附录)。这些思考和论述,一方面来自我自己对自己以及同时期的同学们的学习成长经历的自我反思和回顾(我是一个经常会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的人,尤其是经常会回顾自己的学习经验教训,这个习惯我大概从自己读初中时期就开始了,参见《我的奥赛经历及学习经历》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234816-1158138.html),也来自多年来的教学教育工作和社会观察与思考。
附录:
《在学习和科研过程中并非所接触的信息量越大越好,兼论博闻强记是一个严重的教育误区》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234816-1183105.html
《知识的学习需要有美感-关于《中小学教育的问题同样不小》一文的讨论》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234816-1156578.html
《中小学教育的问题同样不小-简评《丘成桐:这些会让中国科技至少倒退20年》》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234816-1156278.html
《我怎样疏导问题青年之——异类才俊与网游成瘾》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234816&do=blog&id=1137332
《简评"30%北大新生厌学"及再谈初等教育》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234816-1021077.html
《愚蠢的三种类型:智力愚蠢、胸襟愚蠢和方法论愚蠢》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234816-1139203.html
《决定聪明程度的四个要素:三个组分加一个催化剂》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234816-10136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