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化与去习惯化是心理学家们所用的一种研究婴儿感知觉的方法。婴儿注视视觉刺激时间的长短不同,说明了婴儿对视觉刺激物体具有选择性。经过反复暴露相同的刺激,婴儿最终就会失去兴趣,视觉注意就将减少,即是习惯化。已经对某一刺激形成习惯化的婴儿,当新的刺激物给他时,又会引起他新的注意,这一过程叫去习惯化(敏感化)。运用习惯化和去习惯化的方法,可以测量婴儿感觉的辨别能力,如婴儿对声音、图形等的辨别能力。对于成年人来讲,除辨别力外,还影响其判断力。神经科学家认为习惯化是学习记忆的一种突触可塑性。
习惯化与敏感化对人的认知影响很大。一个人从小接受的教育(不仅仅学校教育,也包含家庭和社会,环境教育)与其成年后的思维联系密切。很多人在回忆录中谈及儿时的记忆,总会提到印象深刻的几件事情。
18岁,意味着步入成年人阶段。但每个人的心智成熟度并非与生理年龄完全同步。一个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一旦定型,难以改变。现在网上谈论的“唯”以及各种师生矛盾和问题,人际沟通不畅,思路,讨论陷入僵局,无不与个体的习惯化有关。思想禁锢是改革最大的阻力。人们对现实的不满更多是情绪化的发泄而不是理性的思考。破谁都会做,然而立则需要智慧。
思想禁锢意味着封闭或僵化。认准以往的经验而抵制任何新事物,凡事都按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听不进不同意见。然而,学而不思则罔。有时习惯化的力量强大到不可思议。
打破习惯化的最好方式就是去习惯化(敏感化)。不过之后又会产生新的习惯化。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是认识和实践统一的动态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