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几篇有关《红楼梦》稿本的文章,一说是“梦稿本”是“程乙本”的底本,二说曹创高续百二十回便是原稿。于是,我即去找寻《红楼梦》书稿,想来辨明不难:认真读读各种版本,从字里行间总可以发现端倪。
但是,我突然觉得:这是一个坑!
关于《红楼梦》,争论了这么多年,无非是它的“残缺”,即八十回之后的事——“红学家”们所谓的研究,一直是在纠结这个问题。
《红楼梦》是一部完整的小说,说的是曹创高续;说它残缺不全,主要是对后四十回的质疑,或者说是只留存有前八十回的早期版本。87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更是集各家研究之大成,对后四十回的故事进行了改编——可仍然有违和感,为什么?
那么,关于《红楼梦》的真相到底是什么?
第一,它只是一本通俗小说。揭示和批判封建社会现实的内容和精神是有的,却也并非“红学家”们所吹嘘的那样“多么了不起”,如言情也是其博取阅读兴趣的要素之一,而况大部分语言也是晓白的。另外,它不是纪实。
第二,其创作原本是残缺的。也就是说曹雪芹写的四十回总体不如前八十回,特别要说的是,一部文学作品,开头好说,结尾难书,譬如《水浒传》,最后宋江等被招安,是读者都不愿看到的。可问题是,无论《红楼梦》还是《水浒传》,不那么写成吗?
第三,曹雪芹应该假托之名。或许有人会说,早期版本中本没有作者名,曹雪芹批阅《石头记》是脂砚斋之言。要知道,康亁盛世“文字狱”是要杀头的,谁会去留下真名呢?何况现在的“红学家”们都知道有“指桑骂槐”之嫌——那时的清廷,古文诗词功底较“红学家”深厚的多了去。
如此说来,《红楼梦》的真相岂非永远不知了?
当然,即便曹雪芹现在活转过来,告诉“红学家”们后四十回也是其写的,他们也不会认同,为什么?
原因很简单:掉进“红坑”里去了。
这个“坑”一半是人为望文生义生发出来的,一半是“红学家”们自己刨坑刨出来的,周汝昌是最明显的范例——胡适亦有责。
把一本通俗小说演绎成一门学问,这也只有老学究们做得出来。
问题是,《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这个定义准确吗?
当然,说它是一本通俗小说,并不是要诋毁它的“伟大”,毕竟它有其深刻的思想内含——但这也不能被无限夸大,想当然地去过度解读。
回到前面我所说的,如果我能够找来所有不同版本的《石头记》、《金陵十二钗》、《红楼梦》来研读,结果自然掉进了“红坑”,因为深入进去后出不来的话,就会“迷失”自我,没有了客观逻辑。
言而总之,世界是不完美的,完美的《红楼梦》也从来不存在,“红学家”们应该就此停步。
补充一点:陈晓旭就是陈晓旭,她不是林黛玉——这个害了她。
2020年5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