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夸克科学院:论语解读——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要想培养好学生,离不开家庭的教育的,跟家庭的关系或者更大,我以前在私立学堂的时候,是非常重视对家长的培训的,每隔一段时间就会组织家长进行沟通,大家商量好怎么调整孩子的学习状态,只有家校理念一致之后,孩子的成长才会更顺利,现在学校很少有理念方面的沟通。

即使沟通也是让家长配合完成学校的任务。我们虽然现在只是做编程和科学动手能力方面的培养,但是一个人的优秀一定全面的,只有极少数偏才怪才例外,孩子在学校成绩好,到我们这里学习这些东西也不会差,所以还是会做一些教育理念和方法方面的分享,上次分享了影响孩子成绩优秀的五大要素,可以说价值非常高,但参与的家长不多。我们现在学校很多家长教育孩子就是什么也不做,把孩子交给学校,交给老师,交给社会,就自动的会给培养出来一个优秀的人,这是不可能的。

上次主要分享了影响孩子成绩优秀主要有五个因素:

1、学习意愿度

2、毅力和意志力

3、学习价值观,认同度

4、学习方法和手段

5、良师益友和学习环境

前面三点家长做要比老师做要更好,尤其是学习意愿,很多时候老师是没有办法去逼迫学生的,但家长可以。后面我想了一下,发现讲点儒家的内容非常不错,有利于引导家长教孩子。从今天起我不定期在群里分享儒家一些教育理念给大家吧。家长做好了,孩子的成长和教育自然不会有什么问题。

中国传统文化的儒释道本为一家,都是追求一个“道”字,秦汉以后,特别是汉唐以后才逐渐分成了三家。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对这三家有一个生动的比喻。佛学像百货店,什么都有,可以满足人们对于丰富生活的需要。道家像药店,平时不去没关系,生了病非去不可。儒家像粮食店,天天要吃的。所以佛家历代以来都有很丰富的精神内核,各种层次的人都能在里面找到自己的精神需要,迷信的,普通人,科学家等等。道家则是每当发生动乱的时候,则有一些道家高人出来拯救世道,让阴阳平衡。而儒家则是和平时期治世的需要,所以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从今天开始来讲儒家呢,一方面是探索真儒家的精神气节,另一方面培养孩子的德行人品,让孩子有个很好的心态。

老子讲“修之于身,其德乃真。”看一个人是不是真有本事,不是看他有什么名头,而是看他做了什么,是不是把“德”修到了身上去了。

讲论语的具体教育方式更为重要,如果按照学校那种教法,老师在上面按照教学大纲照本宣科,学生在底下牙牙学语毫无思考。只会养成学生被动等待,张嘴待哺的习惯,永远也不会独立思考,更不用说做学术做学问,堪受重任大事。现在教经典的模式,基本都是神话孔子,要学生死记硬背,顶礼圣人,而不是思想者和行动者,不符合现代社会对于教育对象的要求。

既然我们是学习《论语》,自然要遵从儒家提出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五个修学次第进行,这就是批判和启发相结合的方式来教学。

《论语》第一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我们以前课本上讲的是“学习了,然后经常复习,难道不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吗?”现在还有很多老师还是这样讲的,其实只要我们仔细思考一下,我们学过的课程,就拿语文书来说吧,经常来复习,我们会感觉到很高兴,很愉快吗?肯定不是的,估计多看几遍,你就会觉得吐。

这里就会出现两种可能,第一,孔子说谎,骗人;第二我们理解错了。第二种可能性比较大,其实我们看过南怀瑾写的《论语别裁》就知道了,这句话的关键就是对这个“习”字的理解。我们中国的汉字是象形文字,最初的文字绝不是像现在这样简单,“习”的繁体字是“習”。上面是一双翅膀,下面是一个小鸟的样子。小鸟在拍打翅膀代表什么呢?就是在练习飞翔。小鸟不是在复习已经掌握的本领,而是在实际体验和模仿父母的飞行方式。所以“习”在这里的意思不是温习,而是实践练习。如习武,练习都是这个意思。那么这句话就是说,学了知识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实践练习和运用出来,不也是一件很快了的事情吗?我们可以看出孔子还是非常讲究实用,有扎扎实实的本领的,而不是教礼仪之类的东西。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夸克  夸克词条  习之  习之词条  论语  论语词条  不亦  不亦词条  科学院  科学院词条  
观点

 [转载]六实六虚

吕乃基芯片之困,从中兴违约至今已有三个年头。不只是中兴,也不仅是表象。举国之力,先要扭转以下的“六实六虚”。其一,契约精神。固然,任何规则都有漏洞,然而一旦制定...(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