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参加了一场特殊的研究生预答辩,其特殊之处主要在于以线上的方式进行。除了偶尔网络存在卡顿之外,线上预答辩的效果并不比线下预答辩的差。对学生而言可能效果会更好一些,因为线上答辩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被导师提问的紧张感,有利于更好的发挥。
从昨天预答辩的效果来看,大多数同学的研究工作还是比较饱满了,已经能够达到毕业的要求,但从他们提交的论文以及答辩的现场中发现一些令人感到意外的共性问题。之所以让人意外是因为这些问题都是低级问题且完全可以避免,但由于种种原因却又暴露出来。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参考文献引用不规范。几乎所有的同学都存在这个问题,主要表现在引用的格式不统一,缺少页码,标点符号全角与半角交叉使用。作为研究生犯这种低级错误,实在不应该。
第二,论文排版问题。主要表现在,生成的目录没有体现一级、二级、三级标题的层次,论文多处存在空白页。表格的形式不统一,有的地方用三线表,而有的地方有没有用。表前表后的间距不统一。正文的字体也不统一。简而言之,没有按照学校规定的模板,认真排版。
第三,写作方面问题。有些同学的英文摘要直接采用机器翻译,语句不通顺,语法错误太多。此外,文中的语句表达不够简练,甚至存在错别字等。
第四,研究内容问题。有个别同学连常识性的公式和方法,都能够在论文中写错。提问之后也没有解释清楚。这个问题非常严重,因为这直接关系到实验数据的问题。没有解释清楚,给人的感觉就是实验的数据有问题,或者说所提出的方法有问题。这个是非常致命,所以结果可想而知。
第五,答辩PPT问题。不少学生的答辩的PPT全部都是文字,而且这些文字都是直接从论文中复制粘贴过来,没有重点,层次不分明,给人感觉就是准备不充分。
第六,回答提问顾左右而言它。面对老师提问的问题,不知道是没有听清楚,还是听清楚了,却回答不上来,反正回答的时候没有回答到点子上,有点顾左右而言它的意味。
总之,以上所列的一些问题,只要准备充分,都是完全可以避免,但却又暴露出来,只能说明学生对预答辩的重视不够。预答辩的作用主要是为正式答辩把关,问题不严重的,督促其整改,以便论文送审时不至于不过,确保正式答辩的时候,不出问题。同时淘汰一些不合格的学生。也许学生只有经历了预答辩之后,导致延期毕业,吃了亏,才能够重视吧。
更多精彩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文忆天下”或搜索ZYWHQ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