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转载]深度工作

并非所有的努力都是有意义的,只有那些有价值的工作才能带来回报。

努力工作是一个好词,但这个时代需要的是深度工作

衡量一个人是否能进步的标准,从来都不是看他/她做了多少工作,而是看他/她的工作有多大的不可替代性。

2013年,经济学家泰勒·考文(Tyler Cowen)出版了《平均时代的结束》,这本书说到,随着机器和数字时代的来临,那些简单劳动领域的人们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失业压力。只有那些在某个领域中拥有绝对权威和技术的人才会生存下去。

通俗地讲,简单工作被机器人替代的可能性越来越高。

新经济时代,只有三种人才能拥有独一无二的优势:

第一种人:能创造性地使用智能机器的人

第二种人:在自己领域中绝对出色的人

第三种人:拥有资本的人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生存也好、工作也罢,如果想要在这个世界上充满诗意地活下去,要么靠自己的创造性,要么靠自己的独特性。

第三种人也不是不可能,但成为拥有资本的人,更多的是靠投胎技巧,只有极少数的人出生的时候含着金汤匙。

不管是选择哪条路径,仅仅靠努力工作是不够的,你必须要学会深度工作

这就是卡尔·纽波特写这本书的主要目的。

一、什么是深度工作?为什么深度工作很重要?

深度工作:心无杂念、注意力高度集中,不断将认知能力推向极限的一种状态。在这样一种状态下,从事职业活动。这种努力,能够创造出新的价值,提高你的技能,使你变得难以取代。

为什么我们需要的是深度工作

价值公式:高质量的工作=时间×工作强度

我们越来越明白,仅仅是靠工作量的叠加是产生不了巨大价值的。社会上很多人已经把自己的数量发挥到了极限,比如每天只睡眠3-4个小时,但如果每个小时的工作强度很低,花费再高的时间也产生不了效益。

作者提到,比尔·盖茨创办微软公司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人们往往惊叹于比尔·盖茨的创造力和判断力,但是却忽视了一个重要的方面,这就是:比尔·盖茨的深度工作能力。

据保罗·艾伦回忆,比尔·盖茨与其他人最大的区别就是集中注意力的能力,在2个月的时间里,他能够不停地写代码,常常睡着了自己都不知道,睡了1至2个小时后,又马上继续写代码。

这就是为什么比尔·盖茨在仅仅花费了一个学期的时间,就创办了微软公司。

二、影响我们深度工作的三大阻碍

1922年,瑞士心理学家卡尔荣格在苏黎世湖的北部,一个名叫卜令根的小村庄里,建了一幢小房子。在这个两层楼高的“塔”里面,荣格完成了自己关于心理学的重要思考,建立了分析心理学,由此也超越了弗洛伊德。

在1969年至2013年,整整44年,伍迪艾伦从来没有使用过电脑,也没有各种电器的影响,一直使用一台德国产的奥林匹亚SM3打字机。靠着这部打字机,他获得了23次奥斯卡奖提名。

不管是心理学大师,还是著名的剧作家,为了更好地深度工作,每个人都必须克服一些不利因素。

阻碍一:最不费劲原则

在商业领域中,如果我们的各种行为,得不到对方的明确回馈,那么大家就会倾向于选择当下最容易的事情。而这些最容易的事情,往往是浅层次工作

阻碍二:把忙碌作为生产率指标

工作中,如果关于何为效率和价值没有明确的指标,许多脑力劳动者就会回到一个工业型的效率指标:做许多能让人看见的工作

阻碍三:因特网崇拜

我们大多数人把“因特网”和未来商业、政府的革命性当成了同义词。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让你的公司更加的“网络化”等同于与时代进步。但事实上,这种因特网的中心主义并没有让我们更加高效地工作。在网络时代,人们深度工作的能力被大大地削弱了。

随着这个时代的发展,深度工作会变得越来越稀有,因而也越来越具有价值。

三、如何才能“深度工作”呢?

第一步:选择你的“深度哲学”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工作习惯和工作环境,因而,首先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深度工作

①单一式的深度工作。就是选择某一项工作,然后找到一个不被打扰的环境,始终如一地保持一种高度集中地状态。

②双轨式的深度工作。给自己设定一个具体的工作时间段,在这个时间段内,始终保持高度集中注意力;在这个时间段之外,作为休息和其他工作的时间。

③规律式的深度工作。假如没有办法把每天平分为两个不同的时段,那么就选定每天中的某几个时间点,在小块时间中高度集中精力工作

④记者式的深度工作。虽然日常生活没有什么规律性,但是只要有一小块时间,就充分利用起来,在这个时间高度集中完成某项具体工作

第二步:仪式化生活

David Brooks说道:伟大的、有创造力的头脑,思考起来像艺术家,工作起来却像会计师。

如果你想充分利用自己的深度工作时间段,那么就要形成工作习惯,在这之中永远坚持一样的标准和习性。

当需要确定一个工作习惯的时候,可以思考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①你将在什么地方工作工作多长时间?

②一旦你开始工作,你将采取哪种方式工作

③你如何支撑自己的工作

第三步:像商人一样执行计划

哈佛商学院的克里斯滕森教授写了《执行的四个原则》,不仅解决了执行什么的问题,也解决了怎么执行的问题。

①集中注意力到那些最重要的事情上。

商业中有一条很著名的法则:你想干的越多,最后成就的就越少。对于个人而言,你首先要确定几个最重要的目标,然后在这之上集中目标。

②在引领性指标上下功夫。

达成一个目标,一般都有两种指标:滞后性指标(lag measures)与引领性指标(lead measures)。

引领性指标是当下的、可控制的、反馈快的,如果你集中注意力到引领性指标上,滞后性指标自然而然就会提高。

比如,如果你的目标是减肥。那么,你的体重就是滞后性指标,因为体重数值是某段时间措施的结果;相反,你每日的卡路里摄入量、运动数量,就是引领性指标,这是你每天都可以控制的。

③设定竞争性的记分板。

有一个记分板的时候,人们会表现得大为不同。记分板会让你产生一种竞赛感,帮助你保持注意力集中。

④创造一个责任反思制度

作为企业,定期要召开会议审议当前工作开展情况。作为个人,每周都要对工作进行反思和总结,并列出下周工作计划。这可以让你更好地实施深度工作

四、克服“深度工作”中的困难

第一个问题:工作环境

2007年冬天的时候,J·K罗琳正在为完成《死亡圣器》而挣扎。

这个压力非常大,因为这本书既要将前六本书中的内容整合起来,又要满足成千上万粉丝的胃口。

但是,她在爱丁堡的家里无法静下心来,所以,她决定采取某种极端的方式让自己静下心来:在五星级的巴摩尔酒店订了一个房间。

虽然花销不菲,但J·K罗琳按时完成了自己的小说。

很多知识工作者都有这样的情况,当自己无法集中注意力的时候,花大价钱,或者想办法到一个没有人打扰的地方,专心致志地工作

任何人在深度工作时,都会遇到干扰,或者进行不下去的情况。这时候,可以试试以下方法:

①换个工作环境。前面JK罗琳的例子就是如此。通过更换一个合适的工作环境,改善自己的心理状态。同时,也通过花费金钱和时间,给自己一定的压力。

②不要一个人工作。当你在进行深度工作的时候,可以和一些有类似经验或者相同水平的人一起工作,他们的研究成果会激发你的灵感。同时,看着他们工作,也会给你造成一定的同伴压力。

③该偷懒的时候偷懒。工作低潮能够帮助提升洞察力,能够恢复深度工作所需要的能量。

第二个问题:面对无聊

奋斗之路是孤独的,但更多时候是无聊的。不管你是作为一名职业篮球运动员,还是一个作家,总有那么一段时间,要经历枯燥乏味的练习。

①不要从分散注意力中休息,而是要从集中注意力中休息。不要试图通过上网来放松休息,分散注意力并不能让我们得到更好的休息,尤其是使用网络。可以采取下棋、运动等方式,通过集中注意力干一件有趣的事情,来放松自己。

②采取罗斯福工作方法。如果你是一个多线程的人,可以同时进行多项重要的工作,当其中的一项工作无法集中注意力的时候,转为另一项重要的工作。在这种交替轮换中休息。

③练习效率性的冥想。如果集中不了注意力,锻炼冥想。解决分心走神的问题,并结构化你的深度思考。

④记住一叠扑克牌。练习记忆力也是解决无聊的好方法,因为在快速记忆中,需要我们用到想象力。【这个可以参加本人《看记忆大师如何谈论记忆力》这篇文章】

第三个问题:社交媒体

我们越来越认识到:社交媒体把我们的生活时间碎片化,使得我们无法集中注意力。

我们使用社交媒体,往往是出于一种假设,即社交媒体的某些信息可能会帮助我们增长自己的认识,或者提高自己的能力。

每个人都容易掉进“可能有用”法则的陷阱

“可能有用”法则:虽然我不知道这件事会带给我什么好处,但是留下来,万一哪一天可以用到这个事情呢?

实际上,完全退出社交网络并不会带来什么特别重大的损失。我们越来越发现在网络时代的两个方面问题:

第一,这些所谓的“网络工具”使我们的时间碎片化,并且降低了我们集中注意力的能力。

第二,也许这些网络工具有用,但是实际上对我们的帮助非常小。

在选择工具的时候,该如何选择一个比较好的方法呢?

工具选择原则:

首先,搞清楚哪些因素可以决定你的职业和人生中的成功和幸福感。

其次,如果有一个工具,它带来的好处压倒性地超过不利因素,那么就使用这个工具。

说白了,网络就是一个工具,那么使用这个工具也要遵循“最少最重要法则”。在许多情况下,80%成果来源于20%的努力。

第四个问题:避免浅层次工作

做好深度工作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不要去做那些浅层次的工作

人的时间时有限的,把你最宝贵的时间用到那些最重要的事情上面去。

那么,我们如何判断一件事情是否是“浅层次工作”呢?

可以使用“大学毕业生假设”:

当你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首先问问自己,假如是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来做这件事情,大概需要花费他多长时间?做到你的那个程度,他需要花费多长时间去学习?

如果这件事情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马上就能做,那么这件事情说明没有多大的技术含量,也不是你需要干的事情。

浅薄的事情越少,你就能集中越多的时间来干那些真正重要的事情。也能够让你在工作中取得更大的突破,这也是你区别于其他工作者的决定性因素。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转载深度工作  深度  深度词条  转载  转载词条  工作  工作词条  转载深度工作词条  
观点

 文献检索课总结(2019上学期本...

文献检索是一个根据研究对象,检索出相关文献并筛选需要的文献的过程。本学期课程内容围绕信息源、检索途径、检索技术等问题进行了介绍,以图书、期刊、学位论文、专利数据...(展开)

观点

 疫情加剧,环球同此凉热。

这是一条让人充满民族自豪感、彰显大国担当的视频~一睹为快点击播放视频视频是环球同此凉热系列微视频中国援手一节。我并不是想让大家通过这条视频看看我们的祖国有多么伟...(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