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的信仰,是对世俗权利的信仰,世俗权利是以人而不是以神为载体,而人是上帝和魔鬼精神的混合,因此中国文化的精神信仰是中庸之道,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中国文化比如孔子,希望中庸之道能够成为绝对精神,还有现代冯友兰也是如此,但是中庸之道不可能成为绝对精神,因为它的基础是礼制的世俗利益关系,即制度性不平等关系。
中国文化不可避免的会周期的“礼崩乐坏”,因为世俗的“礼”精神是不牢靠的,是不能像宗教一神论精神信仰屹立不倒的,所谓“礼崩乐坏”,就是以农民起义为标志的中庸之道“礼”精神文化的破产,这种文化破产就是它的文化基础会造反,即农民事实上是中国文化“礼”精神的最低社会等级。
但是因为中国专制根深蒂固,中国礼文化虽然不断的历史破产,但是又能生生不息,每一次礼文化破产,仅仅是礼文化的重新洗牌而已,中国文化又会开始新一轮礼文化复兴。
孔子受到中国人尊敬,是因为他信仰仁义的善。
但是孔子过于乐观的把善建立在人性自我认知的良心基础之上,既然良知是人性的主流,那么自然合理的社会是由贤惠的人治理的,即上智下愚,社会因此就能实现自然有序的德化统治。
因此孔子由善的信念过渡到善政治权利的信念,即克己复礼的信念,最终便和绝对专制权力合二为一,这便是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原因。
注意儒家文化一旦彻底政治化,就不具有“道”精神的纯粹性,而是被称呼为“术”,“术”的概念是高度实用主义的,是经世致用的,因此中国文化崇拜的儒家文化,事实上是一种世俗权利实用性思想工具,而绝不是一种神圣的绝对精神。
这便是孔子又不断的被责疑的原因,也是中国文化精神信仰缺失的原因。
本文是阅读人民日报《珍视我们自己的信仰(名家笔谈)》(作者赵启正)有感而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