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补上农村教育发展的短板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如何办好新时代人民满意的教育,让乡村的孩子都能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意义重大。

  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村学校办学水平,不让农村教育成为中国未来发展的短板,是国家扶贫战略的优先考量,是教育发展战略的重点之一,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具有基础性、全局性与先导性作用。从未来农村教育发展要求、人力资源强国建设对农村教育的需求以及人民群众对高质量农村教育的需求的立场看,农村教育中、长期发展需要以农村教育改革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为抓手,城乡共同努力,多元利益主体协同创新,教育内外部共同发力,不断提高治理能力,推进城乡教育健康平等发展。

  多主体承担农村弱势群体教育责任,彻底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留守儿童、贫困儿童作为农村弱势群体,可能是最有风险成为未来贫困成人的群体。解决这些弱势群体的教育关爱问题,必须多主体承担起各自责任,打好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组合拳。由于随迁子女在城镇接受教育,农村教育延伸到城镇。城镇必须承担起随迁子女的教育责任,城镇政府要落实好“两为主”“两纳入”“三统一”政策,保障随迁子女在城镇入学机会上实现全员纳入、就读学校上体现质量公平、学习过程中表现关爱关心,不让一个随迁子女掉队。

  由于父母外出,留守儿童教育延伸到了农村社会。留守儿童没有父母陪伴在身边照顾,现实的家庭结构不完整,尤其是当留守儿童大量出现时,单一的学校努力无法解决留守儿童问题,需要政府、村(居)民委员会、教育行政部门与学校、群团组织、社会力量、家庭多主体共同治理,在明确、强化父母对留守儿童的第一责任的基础上,发挥各主体在关爱教育留守儿童方面的职责与优势,保证留守儿童关爱教育工作在空间上无死角,时间上无空白,责任上无推诿,切实解决留守儿童问题。

  贫困儿童教育问题,是一个因儿童所在家庭贫困而衍生的教育问题,是一个更加复杂的综合问题。解决贫困儿童教育问题,要系统解决饮食营养、日常生活环境与家庭教育投入问题,需要地方政府和社会力量对贫困家庭进行经济和创业就业能力帮扶,对帮扶资金支出进行指导与监控,必须有一定数额用于日常生活环境改善,确保用于儿童饮食营养改善与教育支出,坚决杜绝用于家长的不良嗜好消费。

  关注农村学校规模小的特征,进行教育资源合理配置。如果简单地按照生均相等原则,农村小规模学校在资源配置上无疑处于劣势地位。因此,在人、财、物配置上,应该关注农村学校规模小的情况,基于学校规模特征进行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在专任教师分配方面,建立以校际教师教学工作量均等为原则的义务教育师资配置政策。教师教学工作量均等的师资配置政策的核心内容主要是对教师教学工作量进行合理分类,基于校际教师教学工作量均等原则建构师资配置模型。国家或地区可以根据基于校际教师教学工作量均等原则所建构的师资配置模型,定期对城市、县镇、农村编制政策与校际分配方案进行动态调整。

  在公用经费配置方面,改变单一按学生数量核拨教育经费的做法,进一步细化学校公用经费配置标准。这可以从三个层面进行:一是从学校层面计算学校作为一个单位与其他学校同等承担的费用。二是从班级层面计算课堂教学产生的费用,这些以班级为单位产生的费用不会因为班级人数多少而变化,如教师上课的耗费品(如粉笔)、教师用教学辅助设备等。三是以学生为单位计算学生学习产生的费用,如学生上机产生的电费、学生实验的材料消耗。

  在办学条件上,全面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首先,按照班额标准、班级数量、建设标准配齐教学用房、功能用房,按照学生数量配备饮水设施设备。其次,按照学校类型与配套服务功能,配齐其他用房和设施设备。对走读学校,如果切实需要,要为中午不回家学生提供制作或加热午餐的设施设备与相应服务;对提供校车接送服务的学校,要为学生准备专门交通设施设备及相应服务,或符合规定的交通服务;对寄宿学校,要为学生提供宿舍、餐饮场所及生活娱乐、餐饮营养与健康安全的服务。

  改进教育系统内外部条件,增强农村学校教师岗位吸引力。农村学校教师岗位吸引力的相对弱势,是由教育系统内外部条件造成的。农村学校教师岗位在工资待遇、发展机会等方面的内部条件劣势,使增强农村学校教师岗位吸引力面临巨大挑战;农村经济社会文化等外部条件劣势,使增强农村学校教师岗位吸引力更具艰巨性、长期性和复杂性。必须从改进教育系统内外部同时发力,才能有效增强农村学校教师岗位吸引力。

  要基于对教育内外部具体情况的分析建立补偿+激励的农村教师岗位吸引力提高策略。目前,一些地区在执行《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时,区分了边远程度,给予乡村教师补贴。例如:有些地区将全区的教师津贴划分为县城内、平原地区、山区和深山区四个标准。这是一个有利于边远地区农村学校吸引教师的政策。但是,这项政策在制定差异化标准时,应该把补偿与鼓励分开,分类施策,把教师因去偏远地区工作产生的额外的交通、生活费用、专业发展培训费用列为补偿范围;在此基础上,再设置有吸引力的鼓励措施,鼓励力度应该具有吸引力。与此同时,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生活条件、交通条件和信息条件建设,让农村学校教师在生活条件上无后顾之忧,交通上随时进出,信息上城乡没有大的差异。■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补上农村教育发展的短板  教育发展  教育发展词条  农村  农村词条  
人文精神

 古籍保护也应注重基础研究

2020年11月17日,英国《自然》杂志刊发了一篇来自华沙生命科学大学木材科学研究所的论文,文章讨论了纤维素纸浆中木质素含量对纸张耐久性的影响。有同行说看到这篇...(展开)

人文精神

 如何激发戏曲艺术内在生命力

 几个世纪以来,虽然世界戏剧舞台上的流派更迭起伏,表演体系繁多,但中国戏曲始终以其浪漫俊秀的美学表现形态自成一家、别具一格。戏曲以写意、传神、虚拟、象征为美学追...(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