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十一年至十八年,郑板桥任潍县知县的七年间,勤政为民、清正廉洁、政声卓著,形成了“七载春风在潍县”的辉煌政绩,被潍县百姓世代敬仰和怀念。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及郑板桥及其“一枝一叶总关情”等诗句教育激励党员干部,充分肯定和高度认可郑板桥的为民情怀、为政之德。为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领导干部要讲政德”重要讲话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印发的《2018—2022 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中关于开展政德教育和省委关于推动全省党性教育基地高质量发展要求,潍城区深入挖掘郑板桥为民、勤政、清廉、担当的政德文化,建设打造郑板桥政德教育基地,教育激励党员干部为政以德、为政以廉,加强政德修养、打牢从政之基。
一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开展领导干部政德教育要求的重要举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强领导干部政德教育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了明确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中央党校 2015年第一期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座谈会、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等多个场合,十多次提及郑板桥及其诗句。2018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到山东视察时强调:“做民生工作,首先要有为民情怀。我经常提到郑板桥的诗句‘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现在,潍坊街头的名小吃—朝天锅,据说就是郑板桥关心百姓疾苦的杰作。”挖掘郑板桥政德文化,建设好郑板桥政德教育基地,既回应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关心关切,又贯彻落实了中央精神和省委要求,为党员干部开展好政德教育搭建起优质载体和平台。
二是锻造忠诚干净担当干部队伍的有效途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郑板桥长期在河南范县、山东潍县担任知县,他重视农桑、赈济灾民,案无留牍、室无贿赂、清正廉明,深得百姓拥戴。郑板桥的政绩主要在潍县,深入挖掘提炼好郑板桥政德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教育价值,学习弘扬郑板桥为民、勤政、清廉、担当的政德文化,打造独具特色的“政德教育基地”,对于丰富和拓展干部教育工作,配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加强党性锤炼、强化宗旨观念,激励党员干部担当作为、廉洁勤政、干事创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教育意义。
三是弘扬传统文化资源的迫切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郑板桥作为“扬州八怪”的杰出代表,以“诗书画三绝”闻名于世,通过书画作品直抒胸臆、表达志向,提出写诗、绘画“慰天下之劳人”的观点,是清代极具代表性的文人画家。挖掘郑板桥政德文化,建设打造郑板桥政德教育基地,对于挖掘潍坊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实现传承发扬和开发利用具有重要作用。
郑板桥政德教育基地采取“1+1”的模式建设打造,即由1处涵盖传统文化、政德文化、衙署文化的“郑板桥纪念馆”和1处突出体现郑板桥执政为民情怀的“郑板桥政德教育馆”组成。郑板桥纪念馆是一座单层仿古县衙建筑群落,总建筑面积1820㎡,带有院落,展陈面积830㎡,分为潍县厅、生平厅、勤政厅、艺文厅、传承厅5个展厅。新选址打造的郑板桥政德教育馆是一座两层结构建筑,总建筑面积2700㎡,分为“咬定青山不放松”、“一枝一叶总关情”、“七载春风在潍县”、“宦海归来两袖空”、“新竹高于旧竹枝”五个展陈板块。依托两馆,通过场景还原、艺术创作、原作复制、高科技手段运用等,突出展示郑板桥“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情怀,“七载春风在潍县”的辉煌政绩,“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担当。郑板桥政德教育基地作为一处引导党员干部锤炼党性、涵养政德、廉洁勤政、担当作为的教育平台持续发挥着重要作用,截至目前已接待参观学习团队2300余批次,学员66000多人次。
三、高质量多形式开展政德教育
一是细化教学内容。坚持现场教学、课堂教学、体验教学等有机结合,重点诠释郑板桥“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情怀、“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担当、“兢兢奉若穹苍意”的勤政务实、“囊橐萧萧两袖寒”的清正廉洁、“五斗何能折我腰”的刚正不阿;开发了《学习郑板桥为民情怀,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学郑板桥政德思想,做新时代担当好干部》《学板桥 养政德》等多堂专题课程,力求与新时代党员干部学习需求精准对接,做到“以史喻今、借史鉴今、史为今用”,发挥好教育启迪作用,使学员的参观学习从“感动一阵子”上升到“受用一辈子”。
二是活化教学形式。坚持不断挖掘整理、学习研究史料资料,不断创新教育教学形式。制作了《潍县知县郑板桥》、《一枝一叶总关情》两部教育视频片,增强现场教学感染力;整理编撰并再版了《郑板桥百部故事集》,丰富教辅资料;开通《学板桥 养政德》栏目,讲述郑板桥执政为民经典故事、诗词书画赏析、文学作品解析等,打造“口袋课堂”;与当地高校联合制作《学板桥 养政德》系列故事集,满足不同年龄层次学员的学习需求;组织党员干部观看由潍坊艺术剧院精心策划创作的大型新编历史吕剧《板桥县令》,让党员干部感受一个不一样的 “糊涂官”,引人入胜,产生共鸣。
三是提升教学服务。设置了正科级规格的基地服务中心,实现专人专职、规范管理,进一步提升理论研究和精细化服务水平。加强教学活动的设计和组织,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群体的学习对象,设计不同培训内容、规划学习路线,提高教育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