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大学新生读《弟子规》惹争议

  据羊城晚报报道,中山大学校方首次要求新生在暑假期间阅读《弟子规》并写读后感,中大哲学系知名教授袁伟时发表评论《中山大学的新“笑剧”》,提出尖锐批评。中山大学新生读《弟子规》一事引发网友争议,是应该一批到底,还是支持中大做法?《弟子规》是否值得现代大学生阅读,如何读懂《弟子规》的文化寓意等等,都值得我们去深入思考。

  校方回应:新生阅读《弟子规》并非强制行为可批判性阅读

  据中国新闻网报道,广州中山大学今年本科新生报到时被要求除了要交上一份“公益囊”,还要上交一份“悦”读感的暑期作业,即新生阅读《弟子规》的读书经历和读后感想。此举引来网上热议。校方29日回应称,作业并非强制行为,学生可批判性阅读,但要形成理性思维去判断。校方称初衷是希望新生暑假别太闲,利用假期去实践公益,多读点书。中山大学学生处一位负责人表示,之所以在传统经典中相中《弟子规》,是因为其可操作性强,明确指出为人处世应具备的礼仪与规范。这份读后感属于“第二课堂”的内容,希望新生们在将来的专业学习同时,勿忘学习立身做人的道理。校方同时强调,两份作业只是倡导性质,作业上交给辅导员即可。

  袁伟时发表评论对于中大此举提出尖锐批评

  中山大学哲学系知名教授袁伟时在腾讯网发表评论《中山大学的新“笑剧”》对于中大此举提出尖锐批评:“一本17世纪的蒙学教材,一下子上升为大学生必读的”经典“,力度太大了。不过,需要考证一下,新中国成立以前,对中国传统文化有较深研究的学者会承认它是经典吗?这不过是儒学传播中的又一小笑话吧。”

  袁伟时在文中还举例分析,反对中山大学让新生读《弟子规》:

  “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

  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药你得尝一口!亲长逝世,三年不准吃肉!能这样操作吗?

  最吓人的是这本粗浅的小娃课本,传授了“为人处世应具备的礼仪与规范”。一个合理的疑问是:为人处世的礼仪与规范要不要发展变迁呢?21世纪的现代公民为人处世与17世纪圣祖康熙皇帝治下的臣民总有点区别吧?它谆谆教导:“人有短,切莫揭……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做个什么人都不得罪的好好先生,儒家先贤尚且所不齿;能把21世纪的大学生纳入这个“规范”吗?

  中大新生是否应该读《弟子规》各方有不同观点:

  教师怎么看:

  据华西都市报报道,山东教师曲征认为:“对于此事,一些大学教育者认为,许多大学生礼仪缺失、缺少孝道,读读此书肯定有好处。这恰恰说明,中小学阶段只是抓分数、抓成绩,将基本礼仪品质的养成教育抛之脑后,而到了大学却指望补上这一课。”

  据四川新闻网报道,有教师认为:“《弟子规》有精华,也有糟粕,需要批评地接受。从某种意义上说,让学生读读《弟子规》也没有什么坏处,我们似乎也该相信学生有自己的判断,但问题是,能用这种方式让学生读《弟子规》吗?我觉得,有问题的不是让学生读《弟子规》,而是学校的‘教育方式’……有无必要让大学生读《弟子规》,《弟子规》是否一无是处……这些均是‘伪问题’。大学教育学生,不是给学生一个结论,更不是墨守成规和一锤定音,而是给学生独立思考的载体,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思考生活,思考经典。这才是最重要的。因此,我建议,在让大学生读了《弟子规》之后,也无妨读读‘批评文章’,听听‘反对声音’,永远都不会有坏处。”

  学生怎么看:

  据南方日报报道,当问及新生阅读《弟子规》读后感作业的态度时,调查发现,32%的新生支持中大的做法;17%的新生明确反对;而51%的新生持中立态度。持支持态度的学生大多认为,《弟子规》作为传统的经典著作,是值得当代大学生学习阅读并践行的,对于学生待人接物、为人处世、求学、孝敬长辈有着积极作用;反对的人则认为《弟子规》已经过时了,里面很多封建的思想不符合时代要求,对当代大学生的发展不利。

  网友怎么看:

  据中国新闻网报道,有网友回应称,以此类推,难道中山大学明年新生要读《女诫》吗?

  大学生诵读《弟子规》并非“小儿科”

  据红网报道,从思考品德教育的现状来看,今天的高校,在开展感恩教育方面,则存在着一定的欠缺。在高校中重新掀起诵读《弟子规》这样的“小儿科”读物,其实是意义深远了。它能够让大学生们,重温那最朴素的道理与准则,并纠正自己的行为方式。事实上,《弟子规》这样的读物,与那些口口相传的古训一样,能够流传几千年,这本身,就足以说明,他们的价值,远远不是“小儿科”所能够界定的。

  读《弟子规》,更该读懂其文化寓意

  据武汉晨报报道,从因果联系上看,大学要求学生读《弟子规》,这之中其实隐含着当下社会道德滑坡的现实。故而,审视中山大学这一举措,更不该缺位的不是争论,而是反思。

  《弟子规》中有精华,也有糟粕。精华应吸取,糟粕理当抛弃。但如果仅满足于这浅显的解读,而忽视了其背后隐含的文化危机,那围绕大学这一做法而展开的争论都将变得空洞而无价值。

  延伸:高校创意为何屡遭批评?

  据扬子晚报报道,我们经常说高校要去行政化,呼吁自主权,但每次高校弄点创意,总要一批到底,这究竟是揣着明白装糊涂、抑或是骨子里叶公好龙而已?大学里开了“爬树课”要被骂;大学里开了“淑女班”也要被骂;大学里装不装空调,正反都能骂……就像有论者说的,“是有那么一些人,凡古籍就批判,我想问,你们都为国人塑造了什么样的精神文化?我们的信仰到哪里去了?”破而不能立,这就是舆论对高校建设的情绪化思维。

  《弟子规》简介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的文义,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弟子规》共有360句、1080个字,三字一句,两句或四句连意,和仄押韵,朗朗上口;全篇先为“总叙”,然后分为“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七个部分。《弟子规》根据《论语》等经典编写而成,集孔孟等圣贤的道德教育之大成,提传统道德教育著作之纲领,是接受伦理道德教育、养成有德有才之人的最佳读物。

  《弟子规》是一部成书于清朝并广为流传的儿童启蒙读物,目的就是要对孩子进行启蒙教育,为将来成长和发展奠定基础。它采纳《论语·学而》篇中“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意,加以引申扩展,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的形式进行论述,阐释了“弟子”在家、在外、待人接物、为人处世、求学等方面应具备的礼仪与规范。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大学新生读《弟子规》惹争议  弟子  弟子词条  争议  争议词条  新生  新生词条  大学  大学词条  
人文精神

 文艺批评缘何变成文艺表扬?

 任何一个时期,文艺批评都须恪守客观公正的最高原则。作家张炜曾说:“我们对一部作品可以不谈,但不能把糟糕的作品说成好的作品,这是我们的基本底线”。然而今天,最高...(展开)

人文精神

 唐宋诗文“选本”的现代价值

 选本是文学作品的重要载体,也是文学批评的重要形式之一。所谓选本,是指按照一定标准,将一代或数代文学作品的精华,有选择性地汇为一集。《诗经》《楚辞》是我国最早的...(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