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电子产品和键盘打字广泛使用,各种拼音输入法越来越人性化,甚至能“模糊联想”“自动纠错”,“写字”只要大概知道读音即可,不需一笔一画地再现。于是,不少人丢掉了笔和纸,在享受科技便利的同时,把蕴藏在汉字书写中的文化意义也一并丢掉了。
在政协会议小组讨论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书协主席苏士澍关于破解汉字书写教育难题、写好中国字的倡议,得到了媒体的热切关注和众多委员的响应。
“天、地、人、手、足……”中国人的启蒙,大都从学写汉字开始,今天我们的工作生活,也时刻都离不开这个强大的交流工具。但值得注意的是,如今却有越来越多的人正在患上“汉字失写症”,经常是一个字,看着认识,提笔就忘,一不小心就写成了错字、白字。
显然,这与时代发展的大环境有关。电子产品和键盘打字广泛使用,各种拼音输入法越来越人性化,甚至能“模糊联想”“自动纠错”,“写字”只要大概知道读音即可,不需一笔一画地再现。于是,不少人丢掉了笔和纸,在享受科技便利的同时,把蕴藏在汉字书写中的文化意义也一并丢掉了。
此中症结,其实并不仅在于不会写、不爱写,而在于不重视——键盘时代,既然一切都一敲即得,又何必费时间去辨形识义、专门练字?这种情况也影响到了中小学,苏士澍委员在调研中就发现,中小学书法教育资源分布不均、书法开课率不足的情况普遍存在。
中华汉字源远流长,承载着灿烂的华夏文明,横竖撇捺的间架结构和抑扬顿挫的音调中,不仅包含丰富的语言含义,也别具东方的美感和韵律。而书写是汉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衍生出的书法艺术,更是中华文明的独特瑰宝。“一字一世界,一笔一精神”,汉字不仅仅是沟通符号,某种意义上,它也是传统文化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我们民族大树汲取养分的根须。
经济全球化大潮中,学习外语、加强与世界的沟通交流当然必要,但也应该守好自己的精神家园,把根留住。回望各国文字的兴衰起落,不也正是文化软实力的体现吗?在新的时代,汉字书写并非无谓之技,其背后,恰恰是民族血脉的传续,是文化自信的重塑,有着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
强调汉字书写,并非是要逆潮而动,况且每个人兴趣禀赋不一,也未必要人人都成为书法家。但无论国家、社会、学校还是个人,都应当有这样一种文化自觉。规范汉字使用,支持书写教育,弘扬书法文化,吸引对此感兴趣的孩子和有志之士,并为他们提供良好的条件,从自身做起,促成一个写好汉字、用好汉字的氛围,在这些方面,我们是可以有所作为的。
在笔尖上重新发现汉字之美,在黑白间架中传承中华文化,这是中小学生的功课,也是我们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