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精神可以说是人类文化最根本的精神,或者说是人类文化活动的灵魂,它是一种文化的自信,它的内容体现在整个人类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当今中国人文精神的重建,对我们民族精神的塑造、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为人文精神,它是人类在求取自身生存、发展过程中,不断追求自身解放、实现自身价值,追求人类和谐美好命运前途的一种自觉的思想信念和文化准则。它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但同样一个词,作为东西方的“人文”的表述却是有差异的。
中国文化中的“人文”,是指与人和人事相关的社会人伦道德文化,它是与以自然为对象的“天文”相对应。西方与汉语“人文”相对应的是“Humanism(暂以英文单词为例)”,泛指任何以人为中心的学说,以区别于以神为中心的神本主义。它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时代精神,是作为中世纪基督教神权的对立物出现的。作为西方的人文精神,强调的是人道,人的价值的实现。而在中国,人文的关键是“文”。《周易·系辞》说:“物相杂,故曰文。”“文”是指事物之间的交错关系,又可指事物的纹理。由此引申出条文、秩序、制度等含义。因此,人文的基本含义是指人类生活和活动的基本关系,条理和秩序。
我们比较东西方人文精神的差异,可以看出:西方人文精神强调“人”;而中国人文精神偏重“文”。西方人文精神常用人本主义,人道主义和人文主义来表达;而中国人文精神提倡礼义仁爱、天人合一、顺其自然。西方人文精神追求人的价值、人道主义、高扬人的个性、尤其强调个人的价值和意义;而中国人文精神追求人的和谐、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协调。
传统文化是“活”的文化
人文精神的形成和发展,受社会环境、经济发展、历史条件和信仰传统等多方面的影响,它与传统文化亦有着一定的关系。作为文化,是一种人情事理,一种人的处事方式。精确的讲,就是人的有教养的处事方式。人文精神可以说是文化中的主流特征,是文化中的理念和教养的体现。
今天讲到传统文化时,有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要继承传统文化,有人认为传统文化过时了,如何看待文化与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从历史上延续下来的一种民族文化,传统文化不是已经过时的文化,是一种活着的文化,是当今还存在着的文化。它活在每个现实人的无意识的一言一行之中,渗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比如说我们国家决定将长假调整,把传统节日变为法定假日,端午、清明、中秋各放一天休假,就具体体现了对文化的一种继承。我国的传统节日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它是浓浓的亲情、家庭团聚、亲朋好友交流情感的载体,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义深远。
传统文化是形成人文精神特色的基因之一。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它对人的行为,对人的一种精神状态,起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关于重建中国人文精神的基本内容要求,我们希望能做到既张扬个性,又遵循规则;既体现民族特色,又包容并蓄;既创新创利,又回报社会;既关爱个人,又关怀人类;既尊重个人价值,更关注民族未来和国家兴衰。这种新建的人文精神应该具备这样一些特征:
它首先是一个民族精神。有人讲中国没有人文精神,我认为人文精神本身就是一种民族的精神,不同国家的人文精神是不一样的。人文精神的形成是民族性的特征表现,它关系到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的塑造。
第二,人文精神是一种历史精神。因为人文精神是在历史当中产生,它具有鲜明的历史性特征,它在一定历史阶段成为社会思想信念和文化准则的倡导者。
第三,人文精神本身是一种文化精神。它由人类优秀文化积淀、凝聚、孕育而成,它包涵着信念、理想、人格和道德等鲜明的精神品格,是人类文化最根本的精神。文化是人文精神不可缺少的营养要素,人文精神又是精神文化的具体表现。
第四,人文精神是一种实践精神。因为人文精神是在社会实践当中形成的,实践是人的存在的根本方式。实践作为人文精神的一种基本品质,强调实践中个人价值只有在整体价值中才能实现。同时,人文精神需要个性的张扬,不同的实践行为会形成人们不一样的人文精神,同样中国的人文精神,比如说在四川和广东跟上海可能人文精神的特色方面就有差异化。
第五,人文精神本身还是一种创新精神。它为了不断求得自身价值,不断实现自身解放,它通过对现实社会不断地反思、批判和超越,构建一个理想的精神世界,以此维系并提升人们的生存意义与理想目标,因此,它本能地具备一种创新精神,不断打破已有的不合理的束缚,追求新的发展。
第六,人文精神是一种现代精神。它具有一种鲜明的时代特征,它热切关注当前社会现实人生问题,关注当前人生的生存意义和价值,关注人类的发展命运,它体现着一种时代的文化性格,表达着这一代人文活动价值理想追求的时代特征。因此,我们要重建的就是一种现代的精神。
最后,人文精神的建设还需要一些要素条件。它需要有一个宽容、宽松的环境,我们要有一种学术的自由,思想的自由,在这个方面提供更宽松的环境,才能创见出优秀的人文精神;人文精神建设必须借鉴和融合东西方文化的长处和优点,吸收优秀的思想观念,跟上并推动适合时代潮流的步伐,加快人文精神的重建;还要重视相关的制度规范的设计和制定,有了相关的制度保障,人文精神的重建才有良好的基础和平台;重要的是还必须引导和激发我们每个公民自觉并积极的参与,让人文精神的重建成为每个公民的自觉行动,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