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识贤荐贤亦为贤

  核心提示:古人说:“人臣莫难于无妒而进贤。”原因就在于,“贤者用且使己废,贵且使己贱”。意思就是,贤才一旦被重用,自己就有可能不受重用了;贤才的地位显贵了,则使自己的地位相对降低,因而一般人很难做到毫不嫉妒而举荐贤才

  春秋时期,晋平公问叔向:“群臣孰贤?”叔向回答说:“赵武。”晋平公认为叔向偏袒自己的上级。叔向解释,赵武站着的时候,好像衣服撑不起来一样,说话的时候好像说不出口一样。如此一个谦逊谨慎的人,却“举士数十人”,都能发挥他们的才能,国家也很依靠他们。赵武还不党不私,非常清廉,“生不利于家,死不托于孤”。所以,赵武是最贤明的大臣。

  古人说:“人臣莫难于无妒而进贤。”原因就在于,“贤者用且使己废,贵且使己贱”。意思就是,贤才一旦被重用,自己就有可能不受重用了;贤才的地位显贵了,则使自己的地位相对降低,因而一般人很难做到毫不嫉妒而举荐贤才

  孔子曾说:“齐国的鲍叔牙、郑国的子皮都是贤者。”他的学生子贡不解地问:“齐国的管仲、郑国的子产不是比他们更贤吗?”孔子回答:“我听说鲍叔牙举荐了管仲,子皮举荐了子产,但未听说过管仲、子产举荐过什么人。”识贤荐贤亦为贤,当领导干部以识贤为能,以举贤为荣,进贤之路一定会更加广阔。

  战国时齐国的宰相晏子,不但是治国之能臣,而且以知贤荐贤著称于世。晏子外出时,遇到被囚禁中的越石父,就解开乘车左边的马,把他赎出来,“延入为上客”。他发现自己的车夫在妻子的劝导下,从过去的神气十足变得谦虚恭谨,就“荐以为大夫”。

  领导干部热心举贤荐贤,不仅是一种眼光,也是一种胸怀。历史上的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被人们称赞为大公无私。宋代的欧阳修在同一报告里推荐3个宰相人选:吕公著、司马光和王安石。然而,就个人私交论,吕公著嫉恨欧阳修是范仲淹的同党,从中作梗使欧阳修被贬滁州;司马光在濮庙之争中排挤欧阳修,帮助吕献可;王安石认为自己才是儒学经术的权威,而不买欧阳修的账。欧阳修却秉公荐贤,不计恩怨。

  作为领导干部,“出主意、用干部”是最大的责任,也最能体现自己的本事。一个胸襟宽阔、有真才实学的领导干部,不但不会因别人走到自己前面而懊恼,而且会为部属超过自己而欣慰。

  识贤荐贤造就人、成事业,妒贤嫉能害团结、误事业。历史上的刘邦,能够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决胜于千里之外,就在于重用了张良、萧何、韩信等一批“吾不如”的将帅之才。“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企业管理中有条著名的“奥格尔维定律”,说的也是这个道理:如果一家企业的领导,每个人都雇用比自己更强的人,就能成为巨人企业。如果用人时不论能力论关系、不讲人品讲听话,那么企业必然走下坡路。

  “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尽管金子在哪里都能发光,但大凡人才无不渴望有伯乐的欣赏和提携,无不希望能够有脱颖而出的机会。一个人如果能在“小荷才露尖尖角”时,得到适时的关爱,就有可能形成“接天莲叶无穷碧”的美景。相反,如果遇到的领导干部习惯于“一览众山小”,不愿意别人超过自己,或者武大郎开店挑矮个,“白衣秀士”入伙选庸才,人才必然会被压制和埋没。

  没有“后浪推前浪”,怎得“江河万古流”?叶企荪被称为“大师的大师”,李政道、钱学森、钱三强、王淦昌等科学巨匠都是他的学生。他在清华大学任物理系主任时,把聘任第一流的学者任教当成头等大事,先后为学校聘来了熊庆来、张子高、周培源、赵忠尧等一批优秀学者。当时,吴有训年龄和资历都不如他,他把吴有训的工资定得比自己还高。后来,他又力荐吴有训接替自己担任物理系主任。他多次对学生们说:“我教书不好,对不住你们。可是有一点对得住你们的就是,我请来教你们的先生个个都比我强。”

  美国钢铁大王卡耐基去世后,人们在他的墓碑上刻下这样一段文字:这里安葬着一个人,他最擅长把那些强过自己的人组织到管理机构中。“为了人好、见得人好、能助人好”,这是一位领导干部对人才工作的一点感悟。领导干部应常怀成人之美之心,躬行甘为人梯之责,托举更多的人才站在自己的肩膀上。■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识贤荐贤亦为贤  识贤荐贤亦为贤词条  
人文精神

 陪审团制度的灵魂是爱和良心

 电影《十二怒汉》,是俄罗斯电影的经典之作。故事从一名在战争中失去双亲的北高加索车臣少年涉嫌杀害自己的俄罗斯养父而被提起公诉开头,之后整部电影围绕着对这起杀人案...(展开)